你好,今天我们接着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英国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成功。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问题:为什么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那些本该引领改革的精英阶层,反而成了改革最大的阻力?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对吧?
很多人可能会想,精英推动社会进步不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毕竟,社会越繁荣,他们能分得的蛋糕也越大。资源多了,生活更舒适,这不应该是个“双赢”的逻辑吗?但遗憾的是,历史一次次地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无论是法国大革命前的贵族,还是清朝末期的官僚,再到20世纪末的某些独裁者,精英们的“惯性操作”是踩刹车,而不是踩油门。
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什么精英们会阻止,或者跟确切地讲,害怕改革?为什么明明是站在推动社会前进的最佳位置,却宁愿拖后腿?
今天,我们从三个层面来分析:短视的本能与权力焦虑、案例剖析、以及破解的路径。
1. 精英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者?
当我们提到精英阻碍改革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短视?为什么不能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放手让改革进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追溯精英阶层从“推动者”到“阻碍者”的转变过程。
在他们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前,这些精英可能是社会中最有创新精神、最具冒险意识的人。商人、军事将领、政治改革者,他们曾经是打破旧有秩序的先锋。例如,推动工业革命的资本家,往往起初是冒险开拓新市场的企业家;而许多贵族的先祖,可能是通过战争、开疆拓土或政治博弈崛起的。他们敢于挑战规则,因为改变能让他们获益。
然而,当他们成功攀上“既得利益”顶峰后,视角却发生了变化。曾经的冒险家变成了守成者,甚至变得保守。他们不再追求突破,而是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秩序。这种转变的背后,有三个底层逻辑:
首先,他们是从“不确定的未来”走向了“确定的利益”。
在成名之前,精英处于竞争环境中,他们需要通过努力、创新或冒险来获得成功。而当他们掌握了权力或财富后,改革对他们而言,从“可能的机会”变成了“确定的风险”。这种心态变化,让他们本能地抗拒变革。比如,法国大革命前的贵族,早期的权力来源可能是家族的军事功勋,但到了革命前夕,他们只想保住土地和税收特权,完全丧失了继续冒险的动力。
其次,是权力的惯性,具体讲,他们是从挑战规则的人,变成了控制规则的人。
精英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倾向于利用现有规则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不再希望通过改变游戏规则来获利,而是希望规则保持不变。清朝末期的官僚集团便是如此。这些人中,不乏早期通过科举制度实现阶层跃升的读书人。但一旦位居高位,他们反过来利用科举制度为自己服务,比如通过卖官鬻爵来换取利益。这种权力的惯性,让他们成为了改革的对立面。
最后,是他们对自身社会地位的防御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