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儿子被老师问: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陈:只是一个处长

1950年的上海,一所部队子弟学校里,一位老师正在耐心地询问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陈丹淮同学,你父亲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公司的处长吗?"面对老师的再三追问,小男孩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答案。可是,这位老师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每天上学放学,她都能看到小男孩家门口站岗的解放军,还有那些进进出出的轿车。这个"处长"的家,怎么会有如此规格的待遇?更让老师困惑的是,每次家长会来的都是不同的人。这个"处长"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说出真实身份?

一、一场意味深长的父子谈话

195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上海市长公署内灯火通明。陈毅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立即赶回家中。这一天对陈家来说格外重要,因为次子陈丹淮即将开始他的小学生活。

陈毅放下手中的公文包,叫来了正在院子里玩耍的陈丹淮。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书房,映照在父子俩的身上。陈毅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崭新的入学登记表,这是陈丹淮即将就读的上海某部队子弟学校的入学材料。

"丹淮,过来。"陈毅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七岁的陈丹淮快步走到父亲身边,好奇地望着桌上的表格。

陈毅指着表格上"家长姓名"一栏,对儿子说:"明天去学校报到,这里要填'陈雪清',记住了吗?"

"可是爸爸,那是谁呀?"陈丹淮天真地问道。

陈毅没有直接回答儿子的问题,而是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工作日志。翻开日志的扉页,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陈雪清"三个字。这是陈毅在战争年代常用的化名之一,为的是掩护身份、开展地下工作。

接着,陈毅又指着表格上"职业"一栏说:"就写'某公司处长'。"说完,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思考措辞,"以后在学校,别人问起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你就这么说。"



这时,张茜也走进了书房。她端着一杯热茶,轻轻放在陈毅面前。看到丈夫正在和儿子谈话,她也在一旁坐了下来。

"还有啊,"陈毅继续说道,"以后家长会,会有叔叔阿姨替我们去。他们都是爸爸的老战友,你要像对待我和妈妈一样尊重他们。"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汽车的声音。是上海市政府派来接陈毅去参加晚上的重要会议的车辆。陈毅看了看手表,起身整理衣襟,准备出门。

临走前,他又转身对儿子说:"丹淮,你要记住,在学校里要和同学们一样,不要搞特殊。你看那些解放军叔叔,他们天天站岗值勤,连口热水都是自己烧。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陈丹淮认真地点点头。虽然年纪小,但父亲严肃的表情让他明白这番话的重要性。

这场谈话虽然简短,却为陈丹淮日后的学校生活定下了基调。从此,在同学和老师们眼中,这个总是穿着普通衣服、带着自己干粮上学的男孩,父亲始终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处长。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陈丹淮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自己带着暖水瓶去学校打开水。那些站岗的解放军叔叔看在眼里,都暗自点头。他们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男孩,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一种精神。

二、部队子弟学校里的秘密

1950年的上海,这所部队子弟学校里住着一个有趣的秘密。每天清晨,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校门时,总会看到一辆普通的自行车,驮着一个穿着朴素的小男孩准时到校。这个小男孩就是陈丹淮。

这所学校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距离陈毅的官邸并不远。开学第一天,陈丹淮的班主任杨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安静的小男孩。与其他家长不同,送陈丹淮来报到的是一位自称是叔叔的中年男子。

开学仪式上,当杨老师喊到"陈丹淮"的名字时,这个瘦小的男孩大声回答"到"。班主任翻开入学登记表,在家长一栏赫然写着"陈雪清"三个字,职业一栏则写着"某公司处长"。



课间操时,同学们总爱围着陈丹淮问东问西。有人问:"你爸爸在什么公司当处长啊?"陈丹淮总是简单地回答:"就是一个普通公司。"还有同学说:"我爸爸是团长,你爸爸认识他吗?"陈丹淮只是笑笑,说不认识。

杨老师的住处恰好与陈毅官邸隔着两条街。每天清晨出门,她都能看到陈毅家门口的警卫换岗。深夜回家,她常常看到官邸灯火通明,公务用车进进出出。这与陈丹淮所说的"处长"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让杨老师困惑的是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来的是位中年男子,自称是陈丹淮的叔叔。第二次来的却是位阿姨,说是家里的老朋友。第三次来的又是另一位叔叔。每个人都说陈丹淮父亲工作忙,无法抽身。

一次课后,一位转学生的家长悄悄告诉杨老师:"那个陈丹淮,好像是市长的儿子。"杨老师不置可否,但从那天起,她开始更加细心地观察这个学生。

陈丹淮的作业本总是整整齐齐,但经常有涂改的痕迹,显然是反复修改过。他的语文作文里,写得最多的是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有一次,他写道:"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解放军叔叔们训练,他们太辛苦了。"

一天放学后,杨老师特意把陈丹淮留了下来。教室里只剩下师生二人,杨老师和蔼地问:"丹淮,能跟老师说说,你父亲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陈丹淮抬起头,平静地回答:"老师,我爸爸就是一个处长。"

"真的只是处长吗?"杨老师又问。

"是的,就是处长。"陈丹淮的声音依然坚定。

就这样,这个秘密在校园里渐渐传开,却始终没有人能够证实。同学们私下议论纷纷,有人说陈丹淮家住在大房子里,有人说见过解放军给他家站岗,还有人说他家经常有轿车出入。但每当有人问起,陈丹淮总是说:"我爸爸只是个普通的处长。"

直到陈丹淮上了初中二年级,这个持续了多年的秘密才终于揭开。而那时的杨老师,早已调到了另一所学校任教。多年后,当她在报纸上看到陈丹淮的名字时,那个坚持说父亲是处长的小男孩的形象,仍然历历在目。



三、一位父亲的深谋远虑

1951年的一个周末,上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陈毅难得在家,坐在书房里翻看陈丹淮的作业本。最近,陈丹淮的数学成绩有些下滑,这让一向重视教育的陈毅颇为关注。

"爸爸,您不是说我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吗?为什么还要给我补课呢?"陈丹淮坐在书桌前问道。

陈毅放下钢笔,说:"学习是另一回事。你看,我教你的不是特殊知识,而是基础的数学原理。"说着,他拿出一张自己画的草图,上面是一道几何题的解答步骤。

这一幕被前来送文件的秘书看到了。这位久经战场的将军,此时正耐心地教儿子画直角三角形,讲解勾股定理。秘书悄悄退出了房间,没有打扰这难得的父子时光。

1952年冬天,陈丹淮突发高烧。按照当时的规定,高级干部子女是可以去特殊医院就医的。但陈毅坚持让陈丹淮去普通医院排队看病。

那天,上海的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陈毅让秘书陪着陈丹淮去医院,自己则照常去单位工作。排队等候的人很多,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轮到陈丹淮。

医生开了一些普通的退烧药,建议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第二天再来复查。当晚,陈毅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儿子的体温。看到烧已经退了,他才放心地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

1953年春天,华东军区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按照惯例,高级干部的子女是不允许参观的。但这次演习恰好在陈丹淮的学校附近进行,整个年级的同学都获准观摩。

"陈丹淮同学,你爸爸是处长,可能没有权限,你要不要请假?"班主任善意地提醒道。

"不用,我和大家一起去。"陈丹淮答道。



演习当天,陈毅作为华东军区司令员亲临现场指挥。当他看到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有序参观时,特意绕到远处去了。陈丹淮和同学们一起,远远地看着演习场上的坦克和装甲车,兴奋地讨论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