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故土难离的不舍,又有对新生活的期盼,昨天下午,在徐汇区湖南街道张家弄片区房屋征收签约100%比例生效现场,几位上了年纪的居民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湖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梁军也动情地说,看到“100%”这个数字,百感交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张家弄片区是上海首批试点城市更新单元“三师联创”的旧改项目,让参与旧改的工作人员和居民都情难自禁、感慨万分的,是环贸广场脚下的这片蜗居终将成为历史,是衡复风貌区黄金地段的这片百年弄堂即将焕新为复合功能的历史文化居住街区,是1000余户居民历经260多个日夜终于达成了来之不易的100%签约。“早就盼着要动迁了,没想到我到了这把年纪,终于能换一个活法了!”居民老张在现场的感叹,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面积61738平方米的张家弄片区,名字虽不起眼,地段却是“黄金”中的“黄金”——东至陕西南路,南至复兴中路,西至襄阳南路,北至东方巴黎霞飞苑和南昌路,抬脚就是环贸广场、淮海百盛等商场和三条轨交的换乘枢纽陕西南路站。地段虽好,张家弄的居住条件却实在不好,这里大多数房子建造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里、新里、新工房、公寓等各种类型的房屋犬牙交错,单位、住宅更是挤在一起,拥挤嘈杂。
旧改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说,在这些老房子里,道生里的总体情况公认是最差的,居民至今还用着痰盂,下楼不能“走”楼梯,而要坐在台阶上“滑”下来,好几个工作人员都在居民家里下楼的时候踩空崴了脚。一位1945年出生在道生里的赵老伯目前已经搬进了过渡房,对比过去家中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的逼仄,现在阳光能照进屋里了,这让他感慨万千,动情地对入户工作组组长说:“活了80年,我第一次感觉到阳光的温暖和灿烂,党的阳光终于照到了我的身上!”
像赵老伯这样在古稀之年“换了一种活法”的居民还有许多,也正因此,已经退休又被请回旧改第一线的湖南街道“梧桐坊”老书记工作室成员张秀云说,旧改去年一启动就碰上了夏季连续的高温天,她们走家串户流过汗,甚至流过泪,十分辛苦,几乎所有参与征收的工作人员都日夜扑在基地里,天天“997”,但是,看到这个“100%”的数字,顿时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张家弄的居民盼望旧改已经许多年了,不过,在旧改真正推进的时候,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困难产生:房东和房客如何协调?同一屋檐下的亲戚如何公平分配?过渡期间老人租不到房子怎么办?低收入群体在收到过渡费之前的“时间差”,无法承担外出租房的费用怎么办?有一些居民已经住在外区甚至外国怎么办?……面对人生轨迹的骤变,每家每户都有许多实际的问题。张家弄居委主任陈颖说,自己就出生在这条弄堂里,成家后虽然搬走了,但对老街坊的情况都很了解,工作组心怀“儿女之情”,为居民想了很多办法,也开了很多场圆桌会、调解会、咨询会,为大家厘清利弊、化解矛盾、这是顺利签约的基础。
梁军也举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片区里有一家生意不错的饺子馆,听说要旧改,店主和房东开口要28万赔偿,而房东只愿意拿出二三万元。双方分歧巨大,街道利用“三所联动”机制,牵头双方坐下来谈了三四次,摆事实、讲道理,双方达成了12万的补偿协议。虽然不足店主开价的一半,又是房东最初方案的五六倍,然而,双方最终都很满意,店主给参与调解顾不上吃饭的工作人员端来热腾腾的饺子,房东则在次日送来了感谢的锦旗。梁军说:“群众工作就要用真的感情、实的方法,这盘饺子和这面锦旗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旧改征收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征的是房子,收的是民心。张家弄片区房情复杂,数量又庞大,圆满实现100%签约的关键,就是真情换真心。张秀云还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道生里的居民中有一位社工和爱人带头签了约,然而,就在新生活即将来临的时候,她的爱人突发心梗去世。适逢签约冲刺的最后几天,又是很多已签约居民正在搬场的高峰期,这位社工一方面料理后事,另一方面强忍悲痛,讲出自己的故事,继续上门劝说居民早点签约、早点搬出老房享受新生活。最后一天,她又给一位迟迟没有签约的邻居打了30分钟电话,终于说服老邻居签了字,让这张满分答卷不留遗憾。
去年11月以来,徐汇区相继成功实施枫林街道东安片区和湖南街道张家弄片区旧改地块100%签约。东安片区涉及6000余户居民,是上海史上最大的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昨天下午,作为2025年第一个成功项目,张家弄片区也晒出了100%的优异成绩,是徐汇“旧改为民,旧改靠民”的生动体现。今年,徐汇区将继续探索成套改造项目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机制,推进4个项目、2.7万平方米开竣工,让更多居民在徐汇安居乐业。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