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脑损伤的急性
期治疗模式的探讨
一、急性脑损伤:重负之下的医疗挑战
为规范脑损伤相关疾病的救治流程,完善脑损伤医疗质量监测信息管理制度,构建规范化的脑损伤质量管理体系。
2023年9月16日,由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监测哨点医院建设方案(试行)》,指导和规范哨点医院的建设。
2023年我区39家单位获批颅脑损伤评价质控哨点医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建设目标
1.提供高质量的脑损伤评价医疗服务
哨点医院应具备一流的脑损伤评价医疗技术和设备,能够准确、及时地对患者进行脑损伤评价,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提高脑损伤评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哨点医院应建立规范的脑损伤评价流程和标准化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误差。
3.推动脑损伤评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哨点医院应积极推动脑损伤评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引进先进的评价技术和设备,提高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升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4.加强脑损伤评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哨点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脑损伤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5.提升脑损伤评价的质量管理水平
哨点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脑损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评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评价结果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提供全面的脑损伤评价服务
哨点医院应提供全面的脑损伤评价服务,包括急救评估、临床评估、功能评估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和服务。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
缺血性脑卒中的脑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的取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的再灌注结果
中国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
中国人终身患卒中风险高出欧美1倍以上
JAMA Neurology
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是术后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定义为支架内及近远端5mm内管腔超过50%的狭窄
DES组较BMS组降低了1年的ISR发生率(9.5%vs30.2%)
也降低了1年内靶血管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0.8% vs 6.9%)
决定卒中命运的7个环节(7D生存链)
急性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建设是关键
院内绿色通道流程再造——病人为中心
绿色通道全流程时间节点管理
三、动脉瘤性SAH的救治
动脉瘤性SAH(aSAH)发病率及致死率
aSAH的救治时间与预后相关
破裂动脉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
破裂动脉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
建立aSAH救治绿色通道
四、动脉瘤性SAH的救治
TBI开颅手术的时间延迟影响患者预后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外血肿的手术时机
五、自发性脑出血的救治
ICH是我国导致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
影响ICH预后重要因素和相应证据
微创手术比传统开颅利于ICH的功能改善
ICH救治绿色通道
ICH救治的智能化和微创化
六、新型急性脑损伤救治体系优化和平台建设
一站式脑卒中管理
急性脑损伤的院内急救空间设置
升级完善院前急救系统
加强多模态重症监护体系
拓展功能康复体系
时间是有效救治脑损伤的关键!
关注“钟书医生”公众号:专治脑血管病,科普医学知识,追求文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