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医保局、集采药事件,似乎终于迎来了新动静。今天1月20日,多家重量级官媒人民网、央视新闻等,转发报道:医保局牵头,调查集采药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
“可能”这两个字,其实大可以去掉了。因为集采药的质量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说,而是无数人,其中甚至包括近几日站出来的北京、上海的医生、委员们。
不过有些网民看到这些内容,以为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的节奏会缓一缓,那就大错特错了。从相关报道看,只说集采药的质量存在问题,并没有提其他的。也就是说对应的措施,最多也只是“加强集采药的质量监管”,而不是放缓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的速度。
至于为什么我这么笃定,其实很简单。大家近几年听到的比较频繁的词汇之一“老龄化”,说明老年人需要的用药量增加了。与此同时,另一个高频词汇“医保资金”吃紧。两者叠加之下,比起进口药便宜太多的集采药成为选择,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是讲道理,谁要是杠,那就是你赢。
总之,现在官方的目光、或者说透露的意思,是盯紧了集采药的生产,保证它的质量,而不是给进口药腾出空间。
至于集采药的质量问题由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也心知肚明。药企用低价中标之后,必然会把高价辅料更换为低价辅料,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利润。说白了,就是个利润空间。
而这里面的问题,恐怕不仅仅只在于“材料”。还需要思考有些药企为什么能中标,这其中有没有利益输送。要知道,商与官之间的利益输送,最后同样会折射在产品本身之上。
举个例子,开发商建一栋楼,原本利润200万,但是为了拿到项目,硬塞给主管部门的人150万,那么他就只能从这栋楼的身上,把150万找补回来,最终楼的质量便会出现问题。集采药,同样如此。
大家可看1月18日经济观察报的这条消息,高雪被带走调查。
可高雪是谁呢?什么身份?
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医保局医药采购中心主任。
那么问题来了,集采办公室主任高雪如果涉嫌受贿,你猜哪些人可能会去贿赂他?卖猪肉的总不能去贿赂集采办公室的主任吧。
可笑或者说讽刺的是,高雪被带走调查后,一些网民曝出高雪的朋友圈最后一次更新于2024年12月31日。这条朋友圈内容与国家第十批药品集采有关,写道:“万物皆有降幅,该几分钱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就应该卖几分”。
如果一个月之前看到这条朋友圈,有些人可能还会掌声不断。可士别三日,还真“刮目相看”。如今再看这条朋友圈,人们只剩下冷笑连连。
当真是“药如流水便宜多,水底暗藏钩与波”。看似降价实为“降心”,空有价格,谁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