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国内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的一年。

如果说2024年,哪一个行业的竞争是最残酷的,那么毫无疑问是汽车行业。

随着新赛道不断涌入的玩家,传统的豪华汽车销量下挫,连带着那些“新生儿们”接连倒下。其中保时捷受到的冲击格外大。

去年保时捷在华销售了近5.7万辆汽车,比上年下降了28%;宝马销量也下降了13.4%,奥迪销量下降了10.9%,奔驰在华销量也下降了7%。

和传统豪华汽车销量下降不同,在2024年末,国内某新能源汽车传出倒闭,甚至有主播在直播间得知汽车倒闭失声痛苦,接踵而至的还有人员讨薪、后续处置事宜也登上热搜。

随着2025年的到来,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但比淘汰更残酷的,是彻底失去参赛资格。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还会有更多汽车厂商倒在明天某个未知的时刻。

比汽车价格战更残酷的,是出局。



汽车行业更难了,但卖出去的汽车也更多了。

在过去一年的价格战之下,2024年前十一个月国内汽车零售销量就超过了2000万辆,这是7年来的最高点。

其中国产自主车企在15万元及以下市场也基本完成了对合资车企的替代,当然这也撼动了传统豪华汽车的定价权和品牌价值。

没有人能够永远坐享其成,哪怕是曾经利润最高的保时捷也无法做到。

新能源汽车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行业风口,但在风口过后,消费降级和补贴之后的颓势逐渐明朗之后,更多的汽车品牌注定带来了更多的汽车厂家出局。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一共有近30个汽车品牌消失,而眼下,汽车赛道的淘汰赛还远没有到尽头。

到2024年末,在高合、极越、威马以及陷入困境的哪吒汽车之后,整个国内汽车市场仍然还有超过20家车企。

而真正能够留在牌桌上的可能是10家,也有可能是5家。

这意味着,未来还有更多的汽车品牌会被淘汰出局。

作为重工业化的一员,汽车倒闭不仅仅是破产清算这么简单,背后通常还有高达几十亿的负债,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员工的,还包括上下游供应链的。

极越倒闭时负债70亿元,威马则负债超过200亿元,哪吒汽车在过去三年里也累计亏损了183亿元,那些没有倒闭的车企,也并不好过。

例如极石、创维、极星汽车,它们目前的月销量甚至还不足1000辆。

一个曾经是风口上的行业,导致了新涌入的参赛玩家太多太多,以至于哪怕是14亿人口的大市场,也很难支撑这么多的玩家活下去。

过去针对汽车行业友好的补贴和完善的供应链,降低了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导致这个赛事扎堆涌入一大批玩家,但今天,当市场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开始显现的时候,谁在裸泳早一目了然。

而过多的玩家涌入,也让汽车产能过剩,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统计,国内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1.8%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47.5%,经过2024年激烈的价格战后,自主品牌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从56.4%上升到60.4%,但算上合资品牌后,主流车企的产能利用率还在下降,从58.4%下降至55.6%。

产能利用率低,通常意味着市场需求不足,但考虑到我国汽车庞大的年销量,这个数字更意味着产能的过剩,而不是需求的不足。

已经有人提前看到了担忧。

在今年6月的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应该有大格局,长期主义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但对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车企来说,唯有销量才是支撑下去的唯一动力。

目前主流市场认可的车企销量安全线是2万辆一个月,按照这个标准,目前销量排名前15的造车新势力当中,仍然有8家不及格。

这也意味着,2025年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会更惨烈。



谁出局,谁留在局中,已经初见端倪。

今年1至11月份,理想汽车累计交付44.2万辆新车,比小鹏和蔚来加在一起还要多。而塞力斯得到另一位的合作,也迅速覆盖各个价格地带。

小米作为新玩家,依靠雷军的强势个人营销能力,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曾经的蔚小理,变成了理华米。

在造车新势力之外,那些传统的汽车厂商乃至合资厂商,还挣扎在转型或坚守阵地之中。

一开始,传统车企是迅速转型,或成立新品牌,或大力砸钱推广转型,但在接二连三的巨额亏损后,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不比销量,比起了利润。

而合资车企甚至是奥迪、宝马、奔驰,则面临着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曾经,这些合资车企出技术,开放市场,并希望借此发展自主品牌,如今,随着国产汽车的崛起,合资车企乃至进口车的技术优势不再,独属于它们的辉煌时代,也不得不落幕。

奥迪、宝马、奔驰的豪华车市场被理想、问界等自主豪华品牌抢走。其中问界M9上市一年大定20万辆,甚至连续8个月登上50万元以上SUV销量榜首,去年11月问界M9销量1.6万辆,是宝马X5的两倍。

市场竞争更激烈,与此同时由于价格战的影响,每个车企赚到的钱也更少了,严格意义上,汽车价格战没有赢家。

在去年前三季度里,国内上市车企中,只有比亚迪、吉利、长城和塞力斯4家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增长。

除了这4家车企之外,还有一家车企也几乎会“盈利”,那就是小米。

今天国内几乎所有汽车高管都在学雷军是如何营销的。更多的高管或汽车创始人加入了直播或拍视频,但真正能够像雷军那般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今年4月小米SU7上市时,有超过1489万人在线上观看这场汽车发布会,雷军的短视频账号也一夜之间涨粉200万。

人人都可以造车,但能够拥有雷军如此大影响力的,也仅仅只有雷军一人。当然,曾经的杰克马也或许可以与之媲美。

当一众国内外汽车还深陷价格战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严格意义上只有一家车企可以置身事外,或者说独善其身。

这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Model Y已经五年没有改款,如今焕新版Model Y才姗姗来迟,但即便如此,Model Y的销量依然一路甩开了其他车企。

在2024年的前11个月时间里,Model Y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达到了41万辆,是国内SUV市场的第一。

人人都想挑战特斯拉,但这依然很难。在Model Y焕新版上市后,不少车圈大佬都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特斯拉的动态,“不服来比”,其中表示“不服”的车企有很多,但真正销量超过特斯拉的,并没有。

在五年之后,随着2025年还将有两款特斯拉上市(包括焕新版Model Y),超越特斯拉的难度还将直线上升。

除了特斯拉几年之后终于有新车型之外,还有一个难度更大的赛道,那就是人工智能。

特斯拉早已经不是一家传统的车企公司。传统车企公司主要看销量规模和盈利能力,但在AI赛道,特斯拉有足够强的想象力,这也是支撑特斯拉走到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之一。



在去年的特斯拉发布会上,马斯克乘坐无人驾驶Cybercab来到发布会现场,并在场演示了许多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这些机器人甚至能够讲笑话以及倒酒。

尽管后来证实这是背后有人在远程操控的。但对一家创业型公司而言,这样的话题已经足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度。

如果说真正意义上能够和“雷学”营销相提并论的话,那么也就只有马斯克的话题度可以媲美。

当然,特斯拉真正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是话题的热度走在了最前列,在人工智能和智驾方面,它也依然足够领先。

今天国产车企早已经追上了特斯拉的技术,但在AI的下半场里,马斯克斥巨资打造的10万芯片训练模型,已经让特斯拉的可塑性,被再度放大。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