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在召开,《关于北京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请大会审查。

《预算报告》也被通俗地称为“政府账本”,呈现了财政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财政资金怎么花,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明年预算怎么安排?代表们就这些问题进行热议。

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预算报告》明确,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具体提到,优化“老老人”“小小孩”服务保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积极保障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

“从《预算报告》可以看出,用于保障民生福祉的支出占比保持八成以上。”来自海淀区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于鹏表示,他比较关注养老领域,去年财政部门对养老领域的保障是坚实有力的。在财政资金的保障下,北京超额完成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数量目标等任务。今年,财政部门对养老方面的支持力度依旧不减,将支持再建50个服务中心、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这意味着更多的“老老人”能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

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于鹏还注意到,财政部门持续不断优化民生保障资金的管理举措,“从2025年财政预算的养老安排可以看出,财政部门将优化资金投入,从补供给端向补需求端转变、从‘补机构养老’向‘补居家养老’转变,资金使用将更加科学高效。”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着力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预算报告》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全市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意味着必须千方百计统筹各类资金,这对财政部门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但对支持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来说,是强有力的保障。”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颖表示。

记者注意到,《预算报告》围绕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攻关、绿色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说:“从2025年预算安排可以看出,科技方面为市本级经费投入最大的领域,还提到了持续加大对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财政部门还将大力支持北京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举措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

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财政部门还将健全财政资金资源资产统筹机制,组合使用新增政府债券、专项债、税费优惠、政府采购、普惠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助力首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注意到,今年财政部门助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举措不少。比如备受企业关注的8支总规模达千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今年将加快资金投出节奏,保持投资强度,支持高精尖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布局,这将在关键时刻为企业解资金之‘渴’,助力首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许泽玮说。

记者/姜慧梓

编辑/张磊

校对/赵琳

运营编辑/刘茜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