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老老人”服务保障措施惠及80余万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2025年将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2024年北京加强“小小孩”托育服务,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2025年将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实现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老老人”和“小小孩”成为2025年北京市两会的高频议题。
“一老一小”,全世界范围都是民生热点。我们既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又要推动建设友好生育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下,聚焦“老老人”和“小小孩”,是积极应对城市民生痛点的最好诠释。前者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后者指年龄较小的孩子,通常为0—3岁。
北京历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2023年率先提出“老老人”理念并推动实践,力图让“老老人”享有更加贴心、暖心、舒心的老年生活。
“老老人”+“小小孩”是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变量。
逻辑并不复杂,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小到老的生命周期。由于年龄和身体机能所限,“老老人”“小小孩”均是需要特殊照料的群体,并且需求是刚性的。但在以往,由于社会和市场照料机制的不完善,这些群体的照料主要通过家庭内部解决,财力和人力成本不可小觑。
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一方面,政府要摸底、盘活现有及可转化的“一老一小”资源,努力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同时,让更多老年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银发力量”。
另一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从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涉及的用地用房,到行业亟须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再到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模式的创新,都需要各界形成合力。
因此,养老育小是全社会系统性工程,“老老人”和“小小孩”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城市治理和惠民生层面,北京面临老龄化趋势,让“老老人”无忧,让“小小孩”有托,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当然,聚焦“老老人”和“小小孩”,只是抓好“一老一小”工作的一环,而“一老一小”又只是民生工作千头万绪的一环。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照顾好“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等于兼顾了所有群体的心头大事。所有民生痛点的解决,一定是从细处着手,日拱一卒。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