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在召开的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两场“会中办提案”提案办理协商会。

围绕《关于以第三代社保卡发放为契机,逐步完善便民服务功能的提案》和《关于在中心城区倡导绿色出行的提案》,提办双方面对面深入沟通,

共同推进提案更好地落实,探讨相关问题解决的路径。通过“会中办提案”,提高了民生热点议题的办结效率,回应了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聚焦完善便民服务

第三代社保卡拓展更多民生服务功能

自2024年10月起,北京市分5批开展第三代社保卡集中换发工作。在《关于以第三代社保卡发放为契机,逐步完善便民服务功能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交流合作处处长许艳丽代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介绍了该提案的背景和建议。

许艳丽表示,第三代社保卡已不单纯局限于第一代时以就医为主的功能,也不仅是具备金融功能的银行卡,而将成为便利百姓生活的市民卡。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委员在调研后提出,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差异,优化分人群换发机制,并在换发前通过多种渠道,清晰明确地向公众介绍各项功能及适用场景,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未来,在现有人社、医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其他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的开发整合,推动民生数据整合和共享。

在提案协商会现场,委员们收到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作的第三代社保卡问答宣传手册。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旺表示,换发三代社保卡涉及全市参保人员,各类群体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市人社局在线下开设3000多个服务窗口,除了宣传手册,还推出了政策宣讲系列短视频。对于退休人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帮办服务,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换发。同时,线上专门开通申领渠道,参保人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申领。

王清旺介绍,第三代社保卡除了具有前两代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就医购药等功能,还增加了城市交通、公园年票、待遇发放、文化体验、金融服务等功能,同时丰富了电子社保卡功能,市民在申请实体社保卡时会同步获得电子社保卡。“三代卡既是一张社保卡,也是一张办事卡、民生卡、就医卡、银行卡。”王清旺说。

“委员提案针对性很强,提出的问题务实,建议明确具体。现场交流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为进一步优化社保卡服务民生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王清旺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会同各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做好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以电子社保卡金融支付等功能为突破口,着力拓展更多民生服务功能,推动电子社保卡与政务服务码、其他行业码互通互认,让社保卡“一卡通”从“通用”到“好用”,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执行副主任田晶鑫在会上提出了第三代社保卡如何跨省异地就医政策的问题。

市医保局副局长白玉杰介绍,本市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需要“先备案后结算”。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参保人员持社保卡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等,均视同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可直接结算。市医保局已经持续针对异地就医工作中参保人员反映较多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对异地就医政策的知晓度,保障异地就医政策和报销流程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用得上”。

聚焦城区绿色出行

逐条逐区域梳理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

昨日同步举办的另一场提案办理协商会聚焦的是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带来的《关于在中心城区倡导绿色出行的提案》。她介绍了提案的背景,并提出建议:完善线网融合、提升站点效能和加强社会动员。

许槟说,要从出行者体验感受出发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体化规划、建设和治理的保障措施,有效加强站城融合。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选取第一批轨道微中心的典型优秀案例,提升轨道站点周边土地使用效能,提高客流吸引力。

针对委员建议,北京市交通委主任李军会现场回应。他说,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地面公交转型、提高绿色交通品质等措施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2024年轨道、公交客运量和共享单车骑行量分别为36.22亿、20.7亿、11.43亿人次,比2023年分别增长4.87%、0.57%、4.85%;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也从2023年的74.7%提升至2024年的75.6%。

“委员们提出‘从出行者体验感受出发’研究推动工作的建议很好,我们将推动轨道规划理念转变,按照‘以站定线’原则,统筹好现状与发展、效率与效益的关系,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李军会说,2025年,北京还将优化完善“两网融合”指标评价体系,明确公交线路对区域覆盖率、与轨道接驳等指标以及线路优化调整规则,逐条、逐区域梳理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50米内换乘公交站点占比达到90%,提高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和覆盖面。此外,强化慢行系统品质提升方面,将进一步统筹街道区域范围内空间资源,开展独立非机动车道增设和拓宽工作,优化非机动车出行服务供给,切实优化市民体验感。

随后,欧阳继华、王秀英、杨洋、黄轶等委员,观摩会议的“模拟政协”学生也就自己关注的健全“轨道+土地”模式、推动地面公交和地铁“两网融合”、提供更好的乘坐和候车体验、推广绿色出行理念等方面问题,与市交通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

市地铁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军回应委员关切时表示,为给市民提供更好的“绿色出行”体验,未来将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站内设备设施,实施新一批车站空间释放项目,增加便民服务供给。同时,完善商业配套,引入北京特色优质商品,计划增加鲜花柜等便民服务设施100处以上;聚焦地铁场景创新业务模式,深度拓展“地铁达人圈”等小程序,满足乘客对地铁站周边三公里“吃、购、游、娱”生活服务需求,吸引市民更多选择地铁出行,丰富“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针对小区与周边服务设施的高效接驳需求,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崔迪表示,市公交集团全面梳理全市所有小区连通“学医景商”的公交服务现状。“城六区共有8300余个小区,其中,8200余个小区已实现与周边5公里范围内‘学医景商’的公交直达服务;100余个小区存在直达‘学医景商’的服务缺口,今后将逐步补齐。以西山湖小区为例,居民无法直达医院,去年12月21日通过延长964路,实现了小区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的直接连通。”

本组文/本报记者王斌解丽董鑫崔毅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