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5日,重庆。
国民政府外交部一间办公室内,一份关于承认外蒙古独立的文件正躺在桌上。
部长王世杰拿起钢笔,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天,国民政府正式宣告承认外蒙古独立。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就是中国领土的外蒙古,就这么离开了。
1.
1911年,清王朝摇摇欲坠之际,沙俄驻库伦领事柯兹洛夫就开始在外蒙古四处活动。
他频繁拜访蒙古贵族,参加喇嘛寺院的法会,暗中许诺:只要蒙古独立,俄国就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时的外蒙古,早已不是清朝初年那个富庶的牧区。
喇嘛寺院林立,贵族横行霸道,普通牧民生活困苦。
在俄国的煽动下,独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推举哲布尊丹巴为"君主"。
袁世凯虽然震怒,但也只能采取拖延战术。
他一面加强对内蒙古的笼络,给予章嘉呼图克图等宗教领袖崇高的封号和丰厚的奖赏;一面在外交上周旋,能拖就拖。
最终在1915年,中国被迫与俄国签署了《恰克图协议》,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地位。
但这还不是结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突然提出要支持外蒙古举行独立公投。
国民政府此时内外交困:国内,共产党的势力日益壮大;国际上,苏联的压力不断加码。
最终,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举行公投。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了独立公投。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民众赞成独立。
就这样,外蒙古最终脱离了中国。
一片从康熙年间就属于中国的土地,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
2.
然而,独立后的外蒙古并不满足。
在苏联的怂恿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新疆。
特别是北塔山这块战略要地,更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北塔山,这个位于新疆东北部的战略要地,地势险要。
它北接阿尔泰山脉,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连,西面与南面紧紧依傍着准噶尔盆地。
更重要的是,它是新疆北部连接阿尔泰山的唯一通道。
一旦被占,其背后数千公里无险可守,镇西和奇台等地将失去天然屏障,整个新疆东北部都将门户洞开。
1947年2月,外蒙古开始在北塔山附近增设驻军,约有两千多名士兵。
他们蓄意制造事端:白天,这些士兵换上牧民的衣服,带着牛羊在边境线附近;夜里,他们又换回军装,在中国境内偷偷修建工事。
驻守新疆的警备总司令宋希濂开始警觉起来。
这位老军人经历过无数战事,他敏锐地意识到:外蒙古在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
他立即命令骑1师师长韩有文加强警戒,密切监视边境动向。
5月初,韩有文派出的侦察兵带回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外蒙古军队在北塔山地区搭建了大量房屋,房屋上挂满了蒙古语和俄语标语。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房屋内部,竟然堆满了苏制弹药箱和军用物资。
宋希濂立即做出反应。
他派遣新疆骑兵第五军暂编第一师第三团马希珍骑兵连火速进驻北塔山。
这支精锐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个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他们将在不久后,经历一场惨烈的战斗。
3.
5月18日,这是一个看似平静的早晨,却暗藏杀机。
马希珍一大早就在指挥部翻看地图。
作为一个老兵,他深知地形的重要性。
正当他在研究一处可能的防守点时,一名哨兵匆匆跑来报告:
"报告长官!发现大量蒙古士兵越界放牧!至少有三十多人!"
马希珍立即带人前往查看。
果然,一大群身着便装的蒙古士兵,正在中国境内若无其事地放牧。
他们的腰间,明显能看到武器的轮廓。
这哪是放牧,分明是在试探中国军队的底线。
"准备行动!"马希珍当机立断,"记住,要活捉,我要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部队很快展开行动。
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最终抓获了两名蒙古士兵。
其余人仓皇逃窜,一匹军马在混乱中被击毙。
经过审讯,这两名士兵交代:他们是奉命来侦查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
外蒙古军队已经在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这个导火索,最终引发了一场血战。
4.
1947年6月2日,外蒙古的报复来了。
上午十点,两名外蒙古边防军军官,闯入马希珍的军营。
他们连最基本的军礼都免了,直接将一份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摔在桌上:中国军队必须在24小时内撤出北塔山,并释放被扣押的士兵,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马希珍强压怒火,只说了一句:"我会向上级报告。"
送走蒙古军官后,他立即召集部队,布置防御工事。
山顶设立了观察哨,主要路口布置了机枪火力点,每个士兵都反复演练战斗位置。
但他心里清楚,这场战斗在所难免。外蒙古早有预谋,中国军队又处于劣势,他们只有死战到底这一条路。
"给我盯紧了,"马希珍对手下说,"他们要是敢动手,我们就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土地不是那么好拿的。"
5.
6月5日清晨,战斗爆发了。
天刚蒙蒙亮,五架苏联战机就掠过阵地,扔下了第一批炸弹。
紧接着,一个整编营和一个炮兵连的外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
敌军至少有六百人,而马希珍手下只有不到两百人。
炮火覆盖下,中国军队的阵地很快出现伤亡。
两个火力点被摧毁,弹药也开始告急。
这时马希珍做出了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