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静心成了最难得的奢侈品。有人问:“怎么静得下来?闭上眼打坐,脑子里反而更乱。
越想清净,妄念越多,就像一只野猴,拴不住,跑得更远。”南怀瑾老师曾经听到弟子的类似抱怨,只是笑着反问:“你知道猴子为什么跑得远吗?因为你越追,它越跑得快。”
一、
有一次,一名弟子向南怀瑾请教修行的方法,他说自己每天打坐,可总觉得妄念纷飞。
明明已经数了几十遍呼吸,还是忍不住想到工作的压力、家里的琐事,还有朋友的一句埋怨。弟子愁眉苦脸:“老师,我是不是不适合修行?”
南怀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简单的比喻:
“你见过清晨的雾气吗?它们飘在空中,过不了多久,太阳一出来,雾气就散了。妄念也是一样,它本来就不长久,但你越去追着散雾,反而会搅得更混乱。”
弟子疑惑地看着南怀瑾:“那老师,我该怎么办?”
南怀瑾微微一笑:“提起‘觉照’。你只要看到妄念,知道它在哪里就好。就像看着路上的行人,你不会跑过去把他们一个个抓住,妄念也是如此。只要你觉识到它,它就会自己散去。”
这番话让弟子更加困惑:“可是,妄念太多了,我觉照不过来怎么办?”南怀瑾没有急于解答,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再听下去。
接着,南怀瑾引用了古代禅宗的一段话:“念动则气散,心乱则神疲。”他解释说,妄念的起源在于“念先动,气随之而散”。
当人一动念,呼吸和精神都会跟着散乱。因此,觉照的关键是先稳定呼吸,再从呼吸入手去观察自己的心念。
南怀瑾补充道:“这是古人早就教过的办法,叫‘善于出息念’。一呼一吸之间,念念清楚,这样才能把野牛一样的心,系上一根缰绳。”
但“觉照”不是南怀瑾讲解的终点。他的话越来越引人深思:“如果你动意图压制妄念,反而是在妄念上又添一层。
就像你想捂住水面的涟漪,结果却把水搅得更乱。修行不是压制,而是看清。”他用一句道家名言点明了核心:“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只要动了意念去控制,修行的能量便会消散殆尽。
为了让弟子更直观地理解,南怀瑾讲起一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你发脾气时,如果完全被情绪带走,就会越来越气,越气越控制不住自己。
但如果你提起‘觉照’,看着自己发脾气,就像在旁边看一个人怒气冲冲的样子,反而会觉得好笑——‘我这是在干什么?’这个时候,脾气就会瞬间减半。觉照的作用就是这样,它让你从情绪的旋涡中跳出来。”
弟子似懂非懂,但似乎隐隐抓住了点什么。他试探着问:“所以,‘觉照’其实是让自己当自己的旁观者?”
南怀瑾点点头,说道:“没错。妄念只是过客,情绪只是行云。你只要像看戏一样,看着它们来去,心自然就清静了。”
讲到这里,南怀瑾的语气忽然一沉:“修行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坚持’。
很多人试着提起觉照,却很快放弃,因为他们觉得心还是乱的。但他们不知道,心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认定心乱无法改变。妄念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耐心与它相处。”
二、
弟子仍然疑惑,忍不住问:“老师,可是为什么觉照只要‘看见’妄念就能让它散去?妄念那么多,我能看得过来吗?它们会不会一直缠着我,根本不会消失?”
南怀瑾静静地注视着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手指向窗外的一棵树:“你看那树枝上的叶子,它会怕风吹吗?”
弟子愣了一下,摇头:“风吹过来,叶子只是摇一摇,又停下来了。”
南怀瑾点了点头,做出了他的开示,让弟子们都感悟颇深,明白了妄念到底在我们的修行中意味着什么,也告诉了我们普通修行者,到底如何抛掉妄念,拥有一颗真正清净的内心。南怀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