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美食瑰宝的川菜,以其麻辣鲜香,滋味浓郁风靡大江南北,是巴蜀地区向世界展示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和产业名片。促进川菜高质量发展,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传承川菜技艺、弘扬川菜文化、助推消费扩大升级、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草案)》(下简称《条例(草案)》提请二次审议,并于近期再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预计于明年正式出台施行。川菜产业发展即将迈入崭新的法治时代,封面新闻记者特此采访到省人大代表王眉潮,就该议案的推进和实践意义,展开深入且细致的交流。
核心突出“产业思维”
发展强调川渝两地合作
丰富、多元、包容、开放...…四川的气质,就是川菜的气质。如今早已走出国门的川菜,踏上征服全球食客味蕾的征程,却并没有出台川菜产业地方性法规。2023年,川菜立法项目纳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条例(草案)》的起草,迈出了以地方立法形式,将川菜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固化为法规条文,为川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第一步。
记者查阅已公开的《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草案)》发现,《条例(草案)》共29条,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其中,健全促进川菜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川菜资源保护与开发、推动川菜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加快川菜国际化步伐等条款尤为引人注目。
虽然是促进川菜发展,但如果只是讲“菜”,便是很局限的思维,《条例(草案)》核心突出“产业思维”。不仅是“菜”,更重要的是围绕川菜产业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传播、品牌保护等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将促进川菜高质量发展中经过实践检验、真正有效管用的举措上升为法规条文。
记者注意到,在《条例(草案)》第十六条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与重庆市在促进川菜发展中的交流协作,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举办技能竞赛、协同建立和实施川菜标准体系等方式,共同 弘扬川菜文化、打造国际美食中心、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川菜地方特色菜协作发展需要,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作机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地方特色菜发展。”川渝两地在饮食文化上同根同源,《条例(草案)》为两地携手推动川菜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支撑与指引。
筑牢法治根基
川菜从业者将“有法可循”
提到《条例(草案)》实施的重要性,王眉潮表示首先体现在川菜行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从业者拥有了首部可遵循的法律法规,各项工作都能在这部法规的框架内合法合规且有序地开展,从而有力地推动整个川菜产业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以川菜产业上游的原辅料供应为例,作为川菜产业的基础环节,原辅料供应在《条例(草案)》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条例(草案)》提到,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将全力开发本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推动优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以及川菜特色原辅料基地的建设,全方位提升川菜原辅料供应能力。此外,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也将协同作战,统筹农产品生产地、集散地、销售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川菜原辅料的稳定供应与品质安全。为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条例(草案)》鼓励川菜生产经营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川菜立法既是推动川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记者注意到,此次二审稿增加了推动川菜国际化、促进川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川菜品牌创新、促进川菜与乡村旅游等融合、传承和弘扬川菜文化等内容,将全面助力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可持续性、创新性与文化底蕴的川菜产业发展生态。
以人为本,集思广益
共谋川菜发展法治良策
一项条例草案的出台,一定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开展促进川菜发展立法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川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据了解,为确保《条例(草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省人大经济委、商务厅、司法厅等省直单位先后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和座谈会,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川菜行业专家、法律学者、人大代表等各方诉求建议。同时,还通过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书面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政府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条例草案送审稿最终成形并提交审议。
王眉潮表示,目前议案处于二审阶段,欢迎社会各界尤其是川菜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参与到议案的讨论中来。如果您对川菜立法有相关建议,可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