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华中抗日根据地风云突变。日军大举进犯,华中局紧急召开应对会议。饶漱石代表华中局党委做出反扫荡部署,将最艰难的任务交给了张爱萍。然而,当饶漱石让张爱萍表态时,这位虎虎生威的骁勇战将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了"我不干"三个字。会场顿时陷入一片错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爱萍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他和饶漱石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个关乎根据地存亡的重要时刻,张爱萍最终是如何接下这一重任的?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危急形势

1942年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初具规模。然而,这片来之不易的红色基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决心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扫荡"行动。

这年秋天,日军调集了大量兵力,包括第十七、第十五师团以及华北方面军第三十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不仅如此,他们还纠集了伪军第二十二、第二十八、第三十六师及徐继泰、胡冠军部,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进攻力量。

日军的目标很明确:彻底摧毁华中抗日根据地,切断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立足点。他们的战略是采取多路进攻,全面包卫,逐步压缩根据地的生存空间,最后一举歼灭根据地内的抗日武装力量。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华中局不得不紧急召开应对会议。会议在一个隐蔽的农家小院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华中局的主要领导人,包括饶漱石、陈毅等。会场内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饶漱石作为华中局书记,站在与会者面前,沉声说道:"同志们,形势非常严峻。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日军这次来势汹汹,决心要一举摧毁我们的根据地。我们必须立即做出应对部署。"

接着,饶漱石代表华中局党委提出了反扫荡的具体部署:首先,为了保护新四军军部的安全,军部将转移到淮南,由二师负责保护;其次,为了保存三师的实力,黄克诚将带领师部及主力在敌人合围前跳出包围圈,在外线与敌斗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根据地内的反扫荡斗争将由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统一指挥。

这个部署可以说是慎之又慎。将军部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淮南,可以确保指挥中枢的安全;让主力部队跳出包围圈,则可以在外线牵制敌人,为根据地内的反扫荡斗争创造有利条件。而将根据地内的反扫荡重任交给张爱萍,则显示了华中局对这位骁勇善战的将领的信任。

然而,这个任务无疑是最艰巨的。张爱萍将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军,而且还要在敌后游击作战,保护根据地的百姓和基层组织。这不仅需要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还需要极强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意志。

饶漱石宣布完部署后,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爱萍身上,等待着这位将军的表态。饶漱石也转向张爱萍,期待地说:"爱萍同志,你对这个任务有什么看法?"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张爱萍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饶漱石,冷冷地说了三个字:"我不干!"

这三个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中炸开。所有人都惊愕地看着张爱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饶漱石的脸色也变得异常严肃,他没想到张爱萍会有如此反应。

会场陷入了一片混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则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张爱萍。就在这时,陈毅站了起来,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决定暂时终止会议,以便能私下与张爱萍沟通。

二、张爱萍的出人意料之举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爱萍身上。饶漱石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和不解,他原本期待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会慷慨激昂地表态,展现出与根据地共存亡的决心。然而,张爱萍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饶漱石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他缓缓开口道:"爱萍同志,你能否详细解释一下你的想法?"

张爱萍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同志们,然后直视饶漱石的眼睛,语气坚定地说:"书记同志,我并非是不愿承担这个重任。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慎重地考虑这个决策。"

饶漱石微微皱眉,示意张爱萍继续说下去。

张爱萍接着说道:"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根据地内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武器装备和人力资源都相对有限,而敌人这次来势汹汹,兵力远胜于我们。如果我们贸然迎战,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听着张爱萍的分析。

"其次,"张爱萍继续说道,"我们需要考虑到长远的战略。如果我们在这次反扫荡中损失过大,那么即使我们暂时保住了根据地,也会严重影响我们今后的发展。我们应该考虑采取更为灵活的战术,比如分散力量,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消耗敌人的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