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名开国上将,有一位要对徐向前元帅感恩,若不是徐帅一年多的提点,这位在中野排名非常靠后的将军,或许都进不了上将候选名单。

一、上将分类

本文主角王新亭上将,说起名字来可能大众都不太熟悉。但他得授上将的过程,在57位上将中可能极富传奇性。

何以如此说?因为他走的赛道,是竞争最激烈的那条。

57名开国上将,并不全是战功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战功型、资历功劳型、起义有功型。

资历和功劳型,比如李克农上将、李涛上将、乌兰夫上将等,他们并没有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有的甚至都没有任何带兵经历,但参加革命极早,在其他领域做出过极大贡献,完全够格当上将。

起义有功型,如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三位上将,就不多解释了。



占比最大的是战功型。具体数字恕无法精确统计,有些上将身兼多职,不太好界定。

战功型上将也看资历和代表性,但核心指标是战功。其中又有三个重要参考条件:

1.长期在一线主力纵队担任主官,司令或政委,或者司令兼政委。比如王震上将,不仅是铁打的上将,一度还拥有大将的竞争力。八路军时期的旅长政委、新四军后期的七大师长政委、各大野战军的主力纵队主官,俱同此例。

2.打过有重要意义的大胜仗。比如许世友独力指挥胶济线战役,是其上将功业版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3.在解放战争末期及或抗美援朝期间走上正兵团级领导岗位。如三野四大兵团司令、抗美援朝时期的兵团司令和志愿军副司令员,九兵团司令宋时轮、志愿军副司令兼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等。

这三个条件又有相互关系,一、二条是基础,缺之则晋上将机会渺茫,但不是晋上将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三条是突破性条件,没有当上正兵团级领导基本挡在上将门槛之外。

本文主角王新亭上将就是踩着最后的标准线,压哨进入上将行列的。

为何如此讲?

王新亭在1949年春,当各大野战军主力纵队司令中的佼佼者,纷纷升级为兵团司令时,他还是八纵(后为六十军)司令员。太原战役结束后,才升任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

中野诸纵队司令地位,以战斗力和影响力综合排名的话,大概是四纵陈赓、三纵陈锡联、一纵杨勇、二纵陈再道、六纵王近山,再往下才是八纵王新亭、九纵秦基伟、十一纵王秉璋、十二纵赵基梅。王新亭大概就是第六的位置。

若是把隐形大佬王宏坤(由十纵改为桐柏军区)算上,可能八纵的地位还要往后去一点。

而众所周知的是,战斗力强悍的六纵,其司令员王近山虽然在1949年春升为三兵团副司令员,比王新亭当兵团副职还早几个月,论理王近山该力压他一个身位。

传奇就传奇在这个压哨领先,我们来细细地扒一扒。

二、默默无闻没名气

王新亭生于1908年,湖北孝感人。1930年才加入鄂豫皖红军,这个时间可以说非常晚了。对比洪学智、郭天民、许世友等人,入党和加入红军都晚。



从资历的角度观察王新亭上将后来的路程,更能看出传奇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