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写《彭德怀自述》一书的时候,评价志愿军战术:此种打法,敌人从未见过。
其实话说回来,彭德怀的打法,是解放军的常用打法,并没有什么稀奇
诸如大兵团运动战、围点打援战、诱敌深入战……等等等一系列打法,在我们多数中国人看来,属于是浅显易懂的,至少是纸面上浅显易懂的。
可美国人习惯了西方战术,痴迷于所谓的绝对实力,看不透东方彭德怀元帅的战争智慧,最终被打得惨败。
那时候,西方人不厌其烦的讨论,数量和质量哪个能决定战争成败呢?
在朝鲜战场的前期,麦克阿瑟指挥所谓的联军,对战中国志愿军的时候,无疑占据了多方面的巨大优势。
彭德怀则在朝鲜战场告诉西方人,决定战争成败的,既不是数量也不是质量,而是优秀的战士,加上优秀的战术,二者缺一不可。
本期文章要讲述的内容,分别是:
1、麦克阿瑟所习惯的战术,莽夫踩着时代风云,莽到五星上将。
2、彭德怀所使用的战术,在缺乏纵深的弹丸之地,如何克敌制胜。
3、东西方名将,在朝鲜战场迎头相撞,相比于麦克阿瑟长篇大论的回忆录,彭德怀仅仅用482个字符,来回忆第二次战役。
先说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性格是有缺陷的,如果说好听点,就是勇敢中的勇敢之人,可如果说难听点,就是十足的冒险莽夫,一旦遇上真正的军事家,惨败是必然的。
麦克阿瑟出身名门,自幼生活富足,本人又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他年轻的时候,顶着枪林弹雨冲锋,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在家族势力的扶持下,很快就成为美军的知名将领。
如果将领从不考虑个人安全,大概率不会考虑到士兵的安全。
在世界名将的排行榜当中,必然有他麦克阿瑟的名字,而且又极其擅长炒作,他在战场上的时候,如果记者拍得照片不好,那就重新摆好姿势再来一遍。
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依旧采用的是冒险战术,导演了著名的仁川登陆。
简单来说:朝鲜半岛,北军高歌猛进打南军,南军一路撤退,北军战线拉长,好似巨蟒。
除了中国人之外,多数人都认为仁川海况恶劣,不适合大兵团登陆。麦克阿瑟认为仁川能拦腰砍断朝鲜人民军,于是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原本就喜欢炒作,而在仁川登陆之后,他开始大肆神化自己,包装出“战无不胜”的人设。
一个想要神化自己的人,大概率希望迅速获得大胜利。
麦克阿瑟是狂人,狂到什么程度呢?居然敢轻视总统。
当时,远在美国杜鲁门,一是害怕中国大规模出兵,二是不放心麦克阿瑟这个狂妄的家伙,所以想让麦克阿瑟回美国当面会谈。
谁知麦克阿瑟居然摆谱,拒绝回到美国,属于是下级公然轻视上级,根本不给杜鲁门面子。
杜鲁门只能卑躬屈膝的,去往太平洋的威克岛,压低气场见到了麦克阿瑟,再三询问中国会不会出兵?
麦克阿瑟则显得很不耐烦,认为中国不会出兵,他甚至掏出自己的金表,提醒杜鲁门会谈时间该结束了。
杜鲁门走的时候,试探麦克阿瑟有没有竞选总统的野心?麦克阿瑟的回答,则是模棱两可。
麦克阿瑟就属于是好大喜功之人,而且我们后人能明显看出,他当时肯定想着竞选美国总统。
既然要炒作,麦克阿瑟能炒作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美国记者的亲身经历:1950年11月25日,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多国联军,被志愿军一战打掉一万五千人。
我们中国这边,将此战称之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摸不清志愿军的虚实,情报部门也没有送来多少有用的情报,他从东京飞往南朝鲜的美军司令部召开记者会。
在记者面前,麦克阿瑟完全暴露了战略意图,或者说故意说出美军的作战计划,要向半岛北方展开全线进攻。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炒作,为了包装战无不胜的人设。
麦克阿瑟所鼓吹的钳形攻势,理论上说是没有错误的,但他太爱出风头了。
以至于美军冥思苦想所制定的绝密战斗方案,都被麦克阿瑟抖了出去。
当时,大批大批的苏联和中国特工,绞尽脑汁的去搜集美军情报,愣是从报纸上,清楚获悉美军的进攻方案。
以至于美国人评价麦克阿瑟,说历史上很少有哪个将军,像麦克阿瑟一样,将计划不做保留的,暴露给敌人。
记者会结束之后,麦克阿瑟登上飞机,按计划飞回日本东京。
可谁知,麦克阿瑟突然说飞往西海岸,而且要沿着鸭绿江一路飞往北边。
能搭乘这架飞机的,自然是有基本军事常识的,认为这种飞行毫无意义,而且有被击落的风险。
因为麦克阿瑟的命令太突然,没有时间去调集战斗机护航,所以很多人反对这次飞行。
麦克阿瑟却说:“敢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是最好的保护。”
飞机升空,麦克阿瑟拒绝佩戴降落伞,他顺着飞机的舷窗往下看,看到了中国东北的白山黑土,看到了鸭绿江的千里雪飘。
如果从实际出发,麦克阿瑟的这次飞行,完全是为了炒作,为了作秀。
第一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肯定没有大规模出兵,顶多是吓唬吓唬美国人。
随着志愿军后撤,麦克阿瑟又认为中国“胆怯”了,所以他再次大肆吹嘘,表示要在半个月之内结束战争。
欲使其灭亡,先让其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