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北京西山,一场医疗大战正在上演。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们连续工作了数十个小时,在叶剑英元帅的病房内来回穿梭。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此时正处于病危状态,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各项生命体征都在恶化。一份紧急命令从中央传来:"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叶剑英同志!"就在这危急时刻,专家组提出了一个建议:必须请来广州的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此时的钟南山,还不是今天我们熟知的那位院士,他为何会被选中?为何中央会如此重视一位年轻专家的意见?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叶剑英的健康警报(1982-1983)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叶剑英元帅以85岁高龄参加大会。在一次重要发言中,他站在主席台上,声音虽然不似往日洪亮,但依然清晰有力。



"我今年已经85岁了,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叶剑英说这番话时,台下的代表们都能感受到他的诚恳。但让人意外的是,他紧接着又说:"但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要继续工作。"

这番话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1982年初,叶剑英就已经开始出现行动不便的症状。他的秘书注意到,元帅走路时步伐明显变小,有时还会出现轻微的震颤。但在这一年里,叶剑英仍坚持参加了多次重要会议。



进入1983年,叶剑英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们发现,他除了行动不便外,还出现了言语迟缓的症状。经过反复检查,专家们最终确诊这是巴金森氏病的典型表现。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一件小事让医务人员印象深刻。那天,叶剑英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走到人民大会堂台阶前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旁边的警卫员立即上前搀扶,但被他轻轻推开。只见他调整了一下呼吸,稳了稳身形,然后一步一步慢慢走上台阶。



1983年下半年,叶剑英的病情出现新的变化。除了巴金森氏病的症状外,他开始出现心脏方面的不适。11月的一天晚上,正在用餐的叶剑英突然面色发白,出现胸闷症状。经过紧急检查,医生诊断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征兆。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保健委员会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小组。这个医疗小组由解放军总医院的顶级专家组成,24小时轮流值守。他们在叶剑英的住处专门开辟了一间诊疗室,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尽管如此,叶剑英仍然坚持工作。即便是在输液期间,他也要听取秘书汇报工作。每当医生劝他多休息时,他总是说:"我还能工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年底,直到身体出现更严重的警报信号。

二、1984年的健康转折点



1984年元旦刚过,北京就迎来了一场大雪。叶剑英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原本就不太稳定的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1月3日凌晨,值班的医生发现叶剑英体温突然升至39度,呼吸也变得急促。

经过紧急检查,医疗组发现叶剑英的肺部感染已经相当严重。这次的肺炎与他此前的发作不同,病情来势汹汹。解放军总医院立即抽调了呼吸科和心内科的专家会诊。当时的主治医生回忆说,叶剑英的病房里摆满了各种监测仪器,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监护。



1月中旬,情况进一步恶化。除了持续的高烧外,叶剑英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心脏功能也开始受到影响。专家组发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肺炎问题,而是多个系统同时出现并发症。

为了稳定病情,医疗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在病房安装了专门的制氧设备,同时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心电监护仪。但效果并不理想,叶剑英的各项指标仍在持续走低。



2月初的一天,叶剑英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值班医生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但这次发作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得到缓解。这一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第二天,中央保健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扩大专家组的规模。

到了3月,北京的天气开始转暖,但叶剑英的病情却没有随之好转。他的肺部感染反复发作,而且每次发作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医疗组尝试了多种抗生素组合,但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4月中旬,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长期卧床,叶剑英开始出现褥疮。这对于一位86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医护人员不得不每两个小时就帮他翻身一次,同时还要兼顾他的呼吸和心脏状况。

进入5月,北京的气温逐渐升高。但在这个本该充满生机的季节,叶剑英的病情却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他的血氧饱和度持续走低,即使使用高浓度氧气,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专家组意识到,传统的治疗方案已经难以应对目前的局势。



就在这个时候,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建议: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有一位在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治疗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钟南山。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接力,就此展开。

三、钟南山入京前的关键48小时



1984年6月28日晚上8点,解放军总医院召开了一场特别的专家会诊。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十几位专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叶剑英近期的检查报告。主治医生汇报说,过去24小时内,叶剑英的呼吸频率已经升至每分钟28次,血氧饱和度持续在90%以下波动。

当晚10点,一份详细的病情报告送达中南海。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钟南山的名字。这位当时年仅48岁的医生,已经在全国呼吸系统疑难病症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他曾经成功治愈了多例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几位高龄患者的危重病例。



6月29日凌晨2点,一纸特急电令从北京发往广州。电令要求,广州方面必须确保钟南山在24小时之内抵达北京。接到命令后,广州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时正值暑期,广州至北京的航班异常紧张。市里紧急调度了一架专机,随时待命。

同一时间,解放军总医院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医院腾出了一间特殊的会诊室,将叶剑英近半年来的所有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用药记录整理成册。同时,一份详尽的病情变化曲线图也在连夜绘制完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