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北京大学收到了一批珍贵的海外竹简,其中《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的《赵正书》引起了史学界的轩然大波。这批竹简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秦二世胡亥登基过程的认知。两千多年来,世人都认为胡亥是靠赵高、李斯篡改诏书才得以登基,可这批竹简的出土,却为这段历史蒙上了新的色彩。史料显示,赵高根本就不在秦始皇驾崩现场,那么他是如何篡改诏书的?李斯作为秦始皇最信任的大臣,又为何要在君主死后立即背叛?这些疑问,或许能在这批竹简中找到答案。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历史谜团,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吗?

一、秦始皇东巡与胡亥的关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踏上了他最后一次东巡之路。这一次,他破天荒地带上了年仅21岁的小儿子胡亥。朝中大臣们都觉得奇怪,为何始皇帝独独带上了这个年纪最小的儿子?

其实在这之前,胡亥就已经跟随秦始皇游历过好几次。据《咸阳宫廷录》记载,胡亥十六岁那年第一次随父亲出游,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当时一个叫魏玄的商人进献了一批珍奇异兽,胡亥不仅能说出这些异兽的来历,还能道出它们的习性特点,让秦始皇龙颜大悦。



从那以后,但凡有重要的巡游,秦始皇总会带上胡亥。不同于其他兄弟,胡亥总能在巡游时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为秦始皇解闷。有一次在泰山脚下,胡亥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山果,据说食用后能延年益寿。秦始皇立刻命人采摘,并将其命名为"胡果"。

这次东巡,秦始皇特意将胡亥的帐篷安排在自己左近,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待遇。每天早朝,胡亥都能坐在离秦始皇最近的位置,聆听朝政。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破例让胡亥参与一些政务处理。

途经齐地时,当地官员献上一份关于盐铁专营的奏折,秦始皇竟让胡亥先行过目。胡亥看完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关于加强沿海盐场管理的主张,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在东巡队伍中,还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按照规矩,秦始皇的御驾总是走在最前面,但这一次,他却让胡亥的车驾紧随其后。这个安排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因为这个位置向来是太子扶苏的专属。

更让大臣们意外的是,秦始皇在途经琅琊台时,破例让胡亥陪同自己登台远眺。在这座传说中能够望见蓬莱仙岛的高台上,父子二人整整待了一个时辰。当天晚上,秦始皇召见了丞相李斯,密谈了很久。



随行的太史令赵普在其日记中记载:"是日,上与胡亥同登琅琊,望东海,久之。夜,召丞相入帐,语至三更。"这段记载虽然简短,却暗示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

这次东巡中,秦始皇还特意在一些重要场合让胡亥露面。比如在即墨会见齐地遗族时,胡亥被安排在显著位置。当地一些老臣见到胡亥的仪态举止,都说他颇有秦始皇年轻时的风范。

二、秦始皇的最后决定

在至沙丘的途中,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赵正书》记载,七月初五那天,秦始皇突然召见了丞相李斯。当时正值酷暑,按照往常的规矩,这个时辰李斯应该在处理政务,可秦始皇却一反常态地让人连催三次。

李斯赶到时,发现秦始皇的脸色十分苍白。御医刚刚为他施过针,案几上还摆着未动的汤药。帐外远远传来胡亥在练习射箭的声音,那是秦始皇特意安排的。



"丞相来得正好,朕有要事相商。"秦始皇的声音比往日沙哑了许多。他让李斯坐下,开始谈论起皇位继承的问题。

在场的还有太史令赵普,他在简牍上详细记录了这次谈话。秦始皇说道:"朕统一六国,创立郡县,本以为能治理天下百年。可如今看来,怕是难以如愿了。"

李斯正要说话,秦始皇却摆了摆手。他提起了远在边疆的太子扶苏,又说起了留在咸阳的其他诸子。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帐外胡亥射箭的方向。

根据《咸阳宫廷录》的记载,当天下午,秦始皇破例让胡亥参加了政务议论。会上讨论的是关于北方匈奴的军务问题,胡亥提出了几点独到的见解,让在场的将军们都连连点头。

七月初七,秦始皇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这一天,他在榻前召见了廷尉赵谊,让他取来了玉玺和几份空白的竹简。《赵正书》记载,秦始皇在榻前写了很久,写完后交给了李斯和赵谊。



当天深夜,秦始皇又召见了几位重臣。太医令令尹的记录显示,那天晚上秦始皇的精神异常地好,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话。他谈到了秦国的历史,谈到了统一六国的过程,最后说到了皇位继承的重要性。

七月初九,一个特殊的场景发生了。秦始皇让人在帐中摆上了一张矮案,上面放着那方传国玉玺。他让胡亥站在案前,开始询问处理朝政的方法。从早到晚,整整问了一天。

这一幕被太史令赵普记录了下来:"是日,上召胡亥问政,自朝至暮,所问甚详。"这在秦始皇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七月初十,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将李斯、赵谊等重臣召到榻前,说了一番话后,就让他们退下了。当天晚上,他又单独召见了胡亥。

这次谈话的内容,在新出土的《北大简》中有所记载。秦始皇对胡亥说了三件事:其一,要善待功臣;其二,要重用贤才;其三,要体恤百姓。说完这些话后,秦始皇将一个青铜盒子交给了胡亥。



七月十一,天还未亮,秦始皇就召集李斯等人议事。他将一份诏书交给了李斯,并当着众人的面,将传国玉玺郑重地交到了胡亥手中。

三、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在《北大简》中,一篇名为《沙丘祭祀记》的文书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七月十二日,也就是秦始皇驾崩前一天,朝廷在沙丘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祭祀活动。这场祭祀的规格极高,仅主祭官员就有九人之多。

按照当时的礼制,这种规格的祭祀只有在册立太子时才会举行。更值得注意的是,《沙丘祭祀记》中详细记录了参与祭祀的每一位大臣的位置和职责。胡亥被安排在了太子专属的位置上,这一细节在此前的历史记载中从未出现过。

另一个重要发现来自太医令令尹的密件。这份密件是令尹写给其子的家书,记录了秦始皇最后几天的情况。信中提到,七月十二日的祭祀结束后,秦始皇召见了令尹,询问了一些关于药物的事情。令尹在信中写道:"陛下言及服食之事,问及胡亥服药几次,又问其体质如何。"



这封家书的真实性得到了《北大简》其他文献的佐证。在一篇名为《太医署记》的文书中,同样记载了这次谈话。更重要的是,《太医署记》还补充了一个细节:秦始皇特意叮嘱令尹要为胡亥准备一些特制的药物,这些药物此前只有秦始皇本人才可以服用。

蒙氏家族的秘密档案则为这段历史补充了另一个视角。蒙恬的弟弟蒙毅在其家族档案中写道:"七月十二夜,上召见臣等,言及储君之事。"这份档案虽然残缺不全,但"储君"二字却十分清晰。

在蒙氏档案的另一处记载中,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七月十二日的祭祀中,胡亥佩戴了一枚特殊的玉佩。这枚玉佩的形制与秦始皇平日佩戴的极为相似,只是体积稍小。按照秦朝的制度,这种玉佩只有储君才有资格佩戴。



《咸阳宫廷记事》中也有一段相关记载。秦始皇在位时,曾命工匠制作了两枚形制相同的玉佩,一大一小。大玉佩由秦始皇本人佩戴,小玉佩则一直被锁在宫中。直到这次东巡,小玉佩才首次出现在胡亥身上。

这些新发现的史料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细节。在秦始皇驾崩前的最后几天,赵高确实不在沙丘行宫。当时的赵高正在邯郸处理政务,这一点在《邯郸府档》中有明确记载:"七月初,中车府令赵高至邯郸议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