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肯定式教养》专栏的第137章,肯定式教养,一种颠覆你原有认知的教育理念

这一章我再来给大家讲解下无条件接纳,其实关于无条件接纳的文章在专栏中已经分享很多了,之所以一再强调,那是因为肯定式教养理念可以说就是建立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所以对无条件接纳的理解,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做到肯定式教养。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无条件接纳,也意识到无条件接纳的重要性,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做到无条件接纳很难。

因为在父母执行无条件接纳时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如果父母无条件接纳后,那父母再纠正孩子的问题的话,就等于又不接纳孩子了。而不纠正孩子的问题,就等于放任孩子,父母显然是接受不了放任孩子不管的。

正是这个矛盾,使得父母无法做到遵循无条件接纳的理念来教育孩子。

简单的说,就是父母无法从思路上理顺如何做到既接纳孩子又纠正孩子的问题。没有思路,又怎么能指导自己在现实中执行呢?

这就像你解题,你要有一个解题思路,然后你才能按照思路去解题,那现在你连思路都没有,你又怎么去写解题步骤呢?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矛盾呢?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们没有正确的理解无条件接纳,把无条件接纳的工作对象搞错了。

你把工作的对象都搞错了,你的工作目的能达到吗?工作能成功吗?

无条件接纳的对象

无条件接纳的对象和我们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不一致的,但是我们却把二者混为一谈。

无条件接纳的是接纳孩子这个人,包括他们的行为。而我们教育的工作对象是问题,纠正的也是问题,而不是孩子,更不是他们的行为。

但很多人搞不清楚二者的区别,觉得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所以不接纳孩子的问题,当然也就意味着不接纳孩子的行为。

但不是这样的,行为是客观的,而问题是主观的。

我们要接纳孩子,而行为、情绪都是孩子身上客观存在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孩子,所以我们接纳要接纳孩子,当然也要接纳孩子身上发生的所有情绪和行为。

但问题不是不是孩子身上的,问题是我们父母产生一种主观认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