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崖山海战之后,南宋覆灭于蒙元之手;后来明朝又遭到满清的更迭,这样看来,中国文化和华夏文化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就不存在了。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很多人以为出自明末清初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其二》的诗句:“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这句诗的意思,是借南宋的灭亡,表达了诗人看到明朝灭亡后无限感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钱谦益写出这一诗句,之后200余年都没有引起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而为何近几十年来,忽然流行于网络,且广为人知呢?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崖山之后无中国”荒诞言论
自甲午海战开始,日本逐步扩大对我国的觊觎,展开了对我国的文化入侵。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了一个叫做“文装的武备”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光要在经济上控制中国,还要在教育、医疗、文化这些方面下手,好让他们的“大陆政策”能深深地扎根在满洲的老百姓心里。
于是,日本那些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们,就成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先锋。
他们清楚的明白,“欲先亡其国,必先亡其史”,于是日本史学家就杜撰出了很多史学谬论,甚至知道如今还在荼毒着我国的青年学生。
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谎言。
其中,“崖山之后无中国”,和“满蒙非中国”的谬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传播。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日本的文化受我国影响很大。
唐朝之前,日本人尚未开化,对中国文化崇拜至极。其中关于日本当时的国名都是汉朝时期我国皇帝所赐的。
到了唐朝,随着大唐盛世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日本遣使来华,学习制度、礼仪、建筑、绘画等,而后效仿中华。
这一点,从当今的建筑、石雕园艺,乃至民俗民风就可看出,日本人如今还保留有不少大唐
遗韵。
由此,日本人以为,宋朝灭亡后,中华文明已告终结,一下子由先进农耕文化转为落后游牧文化,故曰“崖山之后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