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明,真的没事吗?上海那边怎么样?”王大勇一脸担忧,手指不停地敲着桌面。

“挺好的,就是...”王晓明低头搅动碗里的饭菜,欲言又止。

林小芳轻声说:“晓明,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我们是一家人。”

这份简单真诚的亲情,究竟能在时间流逝和金钱的考验中坚持多久?



01

2021年初的上海,寒风刺骨。

王晓明站在写字楼门口,双手紧握着刚收到的解聘通知书,神情呆滞。

上个月,他所在的科技公司突然宣布裁员,作为销售部门的新人,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第一批被裁的对象。

回到出租屋,王晓明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上。

桌上放着几份面试通知书,已经被他画上了红叉。

这是他这个月的第十次面试失败了。

面试官的话还回荡在耳边:“抱歉,我们需要有经验的员工。”

手机突然响起,是催债短信。

屏幕上的数字刺痛了他的眼睛——还剩十五万债务。

去年,他的大学同学李强邀请他一起创业,做电商平台。

李强信誓旦旦地说:“这是风口,投资小,回报快。”

王晓明被说服了,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网贷平台借了钱。

谁知道半年不到,项目就失败了。

李强不知所踪,只留下王晓明一人面对巨额债务。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赵雨晴,他交往两年的女友。

“晓明,我们得谈谈。”电话那头的声音冷淡而疏远。

王晓明心里一沉,他知道要发生什么了。

一小时后,在一家咖啡厅,赵雨晴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分手。

“我们不合适,你看看你,大学毕业三年,还是这个样子。”

她指了指王晓明略显邋遢的衬衫和疲惫的神情。

“我爸妈给我介绍了对象,是个做金融的,有房有车。”

王晓明苦笑:“所以,我们在一起的两年就这么算了?”

赵雨晴叹了口气:“晓明,感情是一回事,生活是另一回事。

我们都不年轻了,我不能跟着你一起吃苦。”

离开咖啡厅,王晓明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着。

手机不停地响起,全是催债的电话。

他终于承认,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



春节前一周,王晓明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买了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

这是他唯一的选择——回家向哥哥求助。

火车上,王晓明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情沉重。

大学毕业时,他信心满满地来到上海打拼,誓要闯出一番天地。

如今却狼狈地灰溜溜回家,这种失败感几乎压垮了他。

下了火车,王晓明坐上回村的公交车。

车上人不多,大多是像他一样提前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者。

公交车在村口停下,王晓明刚踏上熟悉的土地,就听到一阵刺耳的喇叭声。

一辆崭新的黑色奔驰停在他身旁,车窗缓缓降下。

“哟,这不是王家的大学生吗?在上海混得怎么样啊?”

张鑫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子,一脸傲慢。

王晓明勉强笑了笑:“还行,你呢?”

“我?”张鑫得意地拍了拍方向盘,“去年接手了我爸的工厂,

现在年收入七位数,前段时间刚换的新车,三百多万呢。”

王晓明的笑容变得更加牵强:“恭喜你。”

“听说你在上海做销售?”张鑫上下打量着王晓明的穿着和手中的行李袋,

“看样子混得不怎么样啊,连个像样的行李箱都没有。”

王晓明没有回答,只是点点头就准备离开。

“对了,上次群里看你女朋友挺漂亮的,带回来了吗?”张鑫不依不饶。

“我们分手了。”王晓明低声说道,加快了脚步。

张鑫的笑声在身后响起:“哎,可惜了,不过也正常,

现在的女孩子眼光高着呢,看不上没本事的男人。”

王晓明握紧拳头,强忍着怒火继续走。

村子变化不大,只是道路比以前宽敞了些,路灯也多了。

走到家门口,王晓明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开门的是他嫂子林小芳,看到王晓明,她惊喜地叫道:

“晓明!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啊!”

屋内传来王老伯的声音:“谁啊?”

“爸,是晓明回来了!”林小芳高声回答,接着转向王晓明,

“快进来,你哥刚好也在家,小浩一会儿放学也要回来了。”

王晓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跟着嫂子走进屋内。

王大勇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到弟弟回来,立刻起身相迎:

“小明!怎么突然回来了?工作不忙吗?”

王老伯坐在太师椅上,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好小子,终于想起来回来看看你老爸了。”



面对一家人期待的目光,王晓明感到一阵心虚和愧疚。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气氛和乐融融。

林小芳端来一盘又一盘家乡菜,都是王晓明爱吃的。

“多吃点,看你瘦了不少,在上海肯定没好好吃饭。”林小芳心疼地说。

王大勇给弟弟倒了杯酒:“来,好久不见,哥敬你一杯。

上海那边工作怎么样?听说大城市机会多,是不是快当经理了?”

王晓明端起酒杯,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不想在父亲面前暴露自己的失败,只好模糊其辞:

“还行,就是工作压力大,公司最近有些调整。”

王老伯骄傲地对邻居说:“我小儿子在上海大公司当销售经理,

去年年薪都十几万了,比你家那个公务员强多了!”

邻居笑着附和:“是啊,晓明有出息,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听着这些话,王晓明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02

饭后,侄子王浩吵着要叔叔给他讲上海的故事。

王晓明摸了摸侄子的头,勉强编了些上海的见闻。

等小浩睡下后,王晓明终于找到机会单独和哥哥嫂子谈话。

在房间里,王晓明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哥嫂。

“我被公司裁员了,连续找了一个月工作都没有消息。

之前投资失败,欠了十五万外债,现在债主天天催债。”

王晓明声音哽咽,“我实在没办法了,才回来找你们帮忙。”

王大勇和林小芳对视一眼,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担忧。

“怎么会这样?你之前不是说工作挺好的吗?”王大勇皱着眉头。

王晓明低下头:“我不想让你们担心......”

正说着,门突然被推开,王老伯站在门口,脸色铁青。

“我都听见了!你这个逆子,在外面乱投资,欠一屁股债,

现在灰溜溜回来找你哥要钱?”

王晓明跪在地上:“爸,我真的走投无路了......”

“滚!”王老伯怒吼,“我王家没有你这种不成器的儿子!

当初非要去上海闯,说村里没出息,现在怎么样?

还不是两手空空回来要钱!”

话音刚落,王老伯突然捂住胸口,脸色惨白。

“爸!”王大勇急忙上前扶住父亲。

林小芳赶紧拿来药,给老人含在嘴里。

王晓明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自责不已。

安顿好父亲后,王大勇对弟弟说:“你先回屋休息吧,爸是气急了,明天就好了。”

回到自己的卧室,王晓明辗转难眠。

也许明天就该离开了,他不能再给家里添麻烦。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林小芳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晓明,睡了吗?”她轻声问道。

王晓明坐起身:“嫂子,我还没睡。”

林小芳在床边坐下,递给他一个信封:

“我和你哥商量了,这里有六万块钱,你先拿去应急。”

王晓明惊讶地看着信封:“这...这么多钱......”

“这是我们给小浩读大学存的,”林小芳解释道,

“但你现在更需要。小浩还小,我们以后再慢慢攒。”

王晓明摇头:“不行,这是小浩的钱,我不能要。”

王大勇这时也走了进来:“拿着吧,你是我弟弟,有困难我能不帮吗?

利息高的债先还了,剩下的慢慢来。”

“可是......”王晓明眼眶湿润。

林小芳坚定地将信封塞到他手中:“别推辞了,我们是一家人。

你在上海遇到困难,我们不帮谁帮?”

这一刻,王晓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他紧紧抱住哥嫂:“谢谢你们,我一定会还的,一定。”

第二天一早,王晓明准备返回上海。

临行前,林小芳偷偷塞给他一个小信封:

“这是我做零工攒的一点钱,你拿着买点好吃的。”

王晓明接过信封,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看得出是嫂子精心攒下的。

王大勇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面包车,载着弟弟去车站。

路上,王大勇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小明,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有什么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自己硬扛。

记住,不管发生什么,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王晓明点点头,心中满是感动和愧疚。

在车站,兄弟俩紧紧拥抱。

王大勇塞给弟弟一包家乡特产:

“这是你嫂子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你最爱吃的腊肉。”

王晓明眼眶再次湿润:“哥,谢谢你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火车启动,王晓明看着站台上渐渐远去的哥哥。

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东山再起,报答哥嫂的恩情。

03

回到上海,王晓明第一件事就是去还高利贷。

拿着哥嫂给的六万元,他先把最紧急的债务还清,还剩下四万元应急和租房。

为了节省开支,他搬离了原来的公寓,

在郊区找了一间合租房,每月只需八百元。

房间不大,只够放一张床和一个小桌子,

但至少解决了住的问题。

白天,王晓明四处投简历,跑面试。

晚上,他在家做兼职客服,每月能赚两千多元。

虽然辛苦,但总算能维持基本生活。

经过无数次碰壁,王晓明终于在一家小型外贸公司找到了工作。

公司规模不大,主要做一些小商品出口业务,工资也不高,只有四千元底薪加提成,但对王晓明来说已经是雪中送炭。

入职第一个月,王晓明就表现出色,成功签下两个小订单。

老板赵总对他刮目相看,开始让他跟进更重要的客户。

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接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黄明远。

黄明远想在内地寻找优质农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因为王晓明家乡就是农业大县,赵总安排他负责接待黄明远。

在与黄明远的交流中,王晓明提到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我们那里的板栗和红薯干非常有名,完全是纯天然无公害的。”

黄明远来了兴趣:“能不能安排我去看看?”

王晓明立刻联系了哥哥王大勇,请他帮忙对接当地的农产品资源。

王大勇在村里有一定人脉,很快就组织了几户种植大户。

一周后,王晓明陪同黄明远到他家乡考察。

黄明远对当地的农产品质量非常满意,当场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

“但是,”黄明远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需要一个可靠的本地合作伙伴,

负责产品的收集、初加工和质量控制。”

王晓明想了想,推荐了哥哥王大勇:

“我哥在当地经营一个小家具厂,人脉广,信誉好,

可以负责这部分工作。”

就这样,在王晓明的牵线搭桥下,黄明远与王大勇达成了合作协议。

王大勇负责在当地组织农产品的收购和初加工。

黄明远负责海外销售渠道,王晓明则负责沟通和协调。

这个项目给三方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王大勇的农产品收购网络越来越大,甚至能够带动村里很多人增收。

王晓明则因为这个项目,在公司获得了提拔,成为外贸部经理。

一年过去,农产品出口业务蒸蒸日上。

黄明远非常欣赏王晓明的能力和诚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晓明,我想邀请你作为合伙人,一起成立一家贸易公司。

你负责内地业务,我负责海外渠道,利润五五分成。”

这对王晓明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与黄明远合伙创立了“明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初期以农产品出口为主,随后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

王晓明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了家具、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家具出口,他专门为哥哥的家具厂开辟了一条国际销售渠道。

王大勇的小家具厂也因此扩大了规模,从原来的十几个工人增加到了五十多人。

2022年春节前,公司接到了一个大单:

一家美国连锁超市要采购一百万美元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这单生意做成后,王晓明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人民币。

有了资金,王晓明开始更加大胆地拓展业务。

他与几个国家的进口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农产品扩展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在黄明远的引荐下,王晓明还结识了多位国际贸易界的精英,

学习了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经验。

到2023年初,“明远国际”已经成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贸易公司,

年营业额突破了一亿元,王晓明的个人身价达到了数千万。

成功后的王晓明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

他在上海买了一套高档公寓,但一直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的成就。

每个月,他都会匿名捐款给村里修路建桥,改善基础设施。

通过哥哥王大勇,他了解到村里许多贫困家庭的情况,

偷偷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上大学。

对于家人,王晓明也一直保持低调。

他定期给父亲和哥嫂汇款,但金额不多,只说是自己工资有了提升。

重要的是,他坚持每月按时向哥嫂还钱,已经还清了当初借的六万元。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王晓明两年来一直没有回过家。

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事务繁忙,另一方面也是想等到真正有成就时再回去。

他想给家人一个惊喜,但又不想显得太过招摇。

一天,王晓明接到村支书的电话,说父亲王老伯的腰痛加重,

已经卧床好几天了。

听到这个消息,王晓明决定立刻回家看望。

临行前,他思考再三,最终决定不开豪车,不带名表,

只穿普通衣服回去。

他想看看,如果自己还是当初那个“落魄”的王晓明,

家人是否依然会像从前一样对待他。

带着这个念头,王晓明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04

2023年春节前,阔别两年的王晓明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这次他选择了普通硬座票,穿着普通的牛仔裤和冲锋衣,

看起来就像千千万万返乡的普通打工族。

火车上,王晓明回想着这两年的变化。

从一个负债累累的失败者,到如今身价数千万的企业家,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自己都有些恍惚。

但他最感谢的,还是两年前哥嫂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

没有那六万元,就没有他的今天。

下了火车,王晓明没有叫车,而是像以前一样坐公交车回村。

在村口下车时,他又一次遇到了张鑫。

张鑫依旧开着那辆黑色奔驰,不过这次车旁还站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人,看起来像是在谈生意。

“哟,王大学生又回来了?”张鑫一眼认出了王晓明,

语气中依然带着轻蔑,“这次待多久啊?”

王晓明礼貌地笑了笑:“回来看看父亲,听说他腰不太好。”

张鑫上下打量着王晓明的穿着:

“两年不见,看样子在上海混得还是那样啊?

连个像样的行李箱都没有。”

王晓明不置可否,只是继续微笑。

张鑫得意地介绍身边的人:

“这几位是县里招商引资的领导,准备投资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呢。

我爸现在是村委会主任,马上要带他们去考察几个项目点。”

王晓明点点头:“挺好的,祝贵公司发展顺利。”

“听说你哥的小家具厂最近扩大了不少,

是不是靠你在上海拉了客户啊?”张鑫问道,语气中带着怀疑。

王晓明模糊地回答:“哥哥自己能力强,我只是偶尔帮点小忙。”

张鑫哼了一声:“别谦虚了,我听说你哥在做农产品出口,

肯定是你在帮忙。不过看你这样子,估计也帮不了多少。”

王晓明没有理会这些挖苦,礼貌地告别后继续往家走。

村子比两年前有了不少变化。

道路全部硬化了,路灯也换成了太阳能的,

街边甚至新开了几家小超市和餐馆。

这些改变让王晓明感到欣慰,因为其中有不少是他匿名捐助的项目。

远远地,王晓明看到了家门口那棵老槐树。

树下是父亲亲手砌的石凳,两年过去,依然保持着整洁。



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扑面而来。

林小芳正在厨房忙碌,听到开门声惊喜地探出头:

“晓明!你终于回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啊?”

王晓明放下行李,笑着说:“想给你们个惊喜。”

林小芳擦了擦手,上下打量着王晓明:

“瘦了不少啊,是不是在上海太辛苦了?”

还没等王晓明回答,屋内传来王老伯的声音:

“是晓明回来了吗?”

王晓明快步走进内屋,看到父亲正靠在床上看报纸。

“爸,我回来了。”王晓明蹲在床边,关切地问道。

“听说您腰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

王老伯放下报纸,仔细端详着小儿子:

“好多了,就是有点老毛病。看你这样子,

在上海是不是很辛苦?怎么搞得像个农民工一样。”

王晓明笑了笑:“还行,就是工作忙,没时间收拾自己。”

王老伯叹了口气:“你哥说你在上海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怎么看起来比两年前还憔悴呢?”

王晓明选择避开这个话题:“爸,您这腰是怎么回事?看过医生了吗?”

“去过县医院了,医生说是腰椎间盘突出,让我多休息,少干重活。”王老伯摆摆手,

“老毛病了,没啥大碍。”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王大勇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晓明!”看到弟弟,王大勇脸上写满了惊喜,

“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啊!”

兄弟俩紧紧拥抱。

王大勇拍着弟弟的肩膀:“怎么样?上海的工作还顺利吗?”

王晓明点点头:“还行,就是太忙了,两年没回家,真是过意不去。”

王大勇看着弟弟略显疲惫的脸庞,关切地问:

“公司现在待遇怎么样?别太辛苦了。”

王晓明故意叹了口气:“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公司效益不太好,工资也没涨多少。”

王大勇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就掩饰过去:

“没事,能有稳定工作就不错了。

现在找工作不容易,你能站稳脚跟已经很好了。”

05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其乐融融。

林小芳几乎把家里所有的好菜都做了出来,

满满一桌都是王晓明爱吃的家乡菜。

“小叔叔,上海好玩吗?有没有去迪士尼?”

侄子王浩兴奋地问,眼睛里满是向往。

“迪士尼很贵的,叔叔还没去过呢。”王晓明如实回答,

尽管他已经去过好几次了。

“那你在上海做什么工作啊?”王浩继续追问。

“就是普通的外贸工作,每天对着电脑发发邮件,联系联系客户,很枯燥的。”王晓明轻描淡写地说。

王大勇给弟弟夹了块肉:“多吃点,看你瘦了不少,

在上海肯定没好好吃饭。”

王晓明笑着接过:“哥,你才是,看起来比两年前老了不少,

是不是厂里太辛苦了?”

王大勇摆摆手:“还好还好,厂子规模大了,事情也多了,但收入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多亏了你给我介绍的那个香港客户,

现在我们的家具出口业务越来越多了。”

王晓明故作惊讶:“真的吗?那太好了。”

他心里清楚,哥哥厂里的出口订单大部分都是通过他的公司接的,

只是他让黄明远以个人名义与哥哥合作,没有提及自己的公司。

饭后,王大勇提议带弟弟去参观他的家具厂。



厂子确实比两年前大了不少,从原来的一个小作坊

扩建成了占地十亩的小型工厂,工人也从十几个增加到了五十多个。

“现在我们不光做实木家具,还开始做一些出口工艺品,利润比家具还高呢。”王大勇自豪地介绍着。

“这些都是小玩意,但老外特别喜欢,一个卖好几十美元。”

王晓明看着那些精美的木质工艺品,由衷地赞叹:

“哥,你真有商业头脑,这些工艺品确实很有市场。”

参观过程中,王大勇欲言又止,最后在厂房外的一个角落停下脚步:

“晓明,哥想扩大规模,准备再盖一栋厂房,

做一些高端家具,主要针对海外市场。”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

“但是资金有点紧张,银行贷款利息太高了。

你在上海工作这么久,有没有什么门路,能帮哥介绍一些投资人或者低息贷款?”

王晓明心里一紧,明白哥哥是真的有困难才会开口。

他故意露出为难的表情:“哥,我现在在公司也就是个小职员,认识的都是普通同事,没什么大人物。”

看到弟弟的反应,王大勇立刻改口:

“没事没事,我就是随口一问。

其实厂里现在效益还不错,慢慢来也行。”

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笑着说:

“走,咱们回家喝酒去,别在这儿待着了。”

看着哥哥故作轻松的背影,王晓明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哥哥是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但这恰恰加深了他的愧疚和感动。

回到家,王晓明注意到房子的陈设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新添置的家具或电器。

墙上的漆已经掉了不少,屋顶的一角还有些发霉。

看来哥嫂这些年虽然收入增加了,但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工厂和儿子的教育上,很少用在自己身上。

晚上睡觉前,林小芳像两年前一样。

悄悄来到王晓明的房间,递给他一个信封:

“晓明,这是嫂子做手工挣的一点零花钱,你拿去买点需要的东西。”

王晓明接过信封,里面是两千元现金,钞票有些皱巴巴的,显然是嫂子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嫂子,我不能要这个,我现在工资够用了。”

王晓明想要推辞。

林小芳坚持道:“拿着吧,我知道大城市消费高,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这是嫂子的一点心意。”

看着嫂子坚定的眼神,王晓明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

“嫂子,谢谢你......”

林小芳摆摆手:“什么谢不谢的,我们是一家人。

对了,你有女朋友了吗?”

王晓明摇摇头:“工作太忙,没时间谈恋爱。”

林小芳叹了口气:“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

城里姑娘条件高,你别太委屈自己。

实在不行,回村里找一个,踏实过日子最重要。”

王晓明笑了笑:“嫂子,我知道了,等工作稳定了再说吧。”

林小芳离开后,王晓明躺在床上,望着熟悉的天花板,思绪万千。

这两年,他在上海创造了别人眼中的“成功”,拥有了豪宅、名车和显赫的身份。

但此刻,在这个简陋的老家,他感受到的温暖和亲情,

是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比拟的。

第二天,王晓明陪父亲去县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医生说王老伯除了腰椎问题,还有高血压和轻度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

拿药时,王晓明才知道父亲一直吃的是普通药,

而不是医生推荐的效果更好的进口药。

“这些药贵,一个月好几百,咱们用不起。”

王老伯摆摆手说,“这些便宜的也能控制病情。”

王晓明心里一阵酸楚,当即用自己的医保卡

给父亲买了三个月的进口药。

回家路上,王老伯念叨着:“太浪费了,你工资本来就不高,别乱花钱。”

几天后,王晓明发现嫂子林小芳似乎有什么心事,

经常欲言又止地看着他。

06

一天下午,趁着王大勇不在家,王晓明主动问道:

“嫂子,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林小芳犹豫了一下,摇摇头:“没什么大事。”

王晓明坚持问:“嫂子,有事就直说,别憋在心里。”

林小芳叹了口气,终于开口:

“是小浩的事。学校下个月要组织去北京研学,

需要两千块钱。本来钱已经准备好了,可前几天你爸去医院,用了不少......”

王晓明立刻明白了嫂子的难处,原来嫂子给他的两千元就是给侄子准备研学的费用。

“嫂子,这个简单,我来出这两千块。”

王晓明毫不犹豫地说。

林小芳急忙摇头:“不行不行,你自己在上海也不容易,我不能再麻烦你了。”

“这怎么能叫麻烦呢?”王晓明认真地说,“小浩是我侄子,看着他长大的,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

林小芳依然坚决:“不行,你刚给你爸买了那么贵的药,工资肯定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钱我和你哥再想办法。”

看着嫂子坚定的眼神,王晓明心中更加感动。



自己表现得“生活拮据”,嫂子依然不愿意麻烦他,宁愿自己再辛苦一些。

晚上,王晓明偷偷将两千块钱塞到了侄子的书包里,并留了张字条,说这是叔叔的研学礼物。

第二天早上,王浩兴奋地拿着钱冲进王晓明的房间:

“小叔叔,谢谢你!我真的可以去北京了!”

林小芳闻声赶来,看到钱,又气又感动:

“晓明,你怎么能这样?你自己还在上海打工,一个月工资也就七八千,这样你怎么过啊?”

王晓明笑着说:“嫂子,你别担心,我这个月刚好有奖金,不缺这点钱。”

尽管林小芳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儿子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心意。

就这样,王晓明在家里装作普通打工仔的日子过了一周。

他看到了家人最真实的一面——

即使以为他还是那个“落魄”的弟弟,他们依然尽其所能地关心和照顾他,从不因为他的“穷困”而嫌弃。

王晓明回家的第八天,村里突然热闹起来。

原来是县里的招商引资考察团来了,由张鑫的父亲张村长引荐,准备投资500万改造村里的几个项目,其中就包括王大勇的家具厂。

考察团一行五人,领头的是一位姓赵的总经理,看起来很精明干练。

张鑫开着他的奔驰,前呼后拥地带着考察团参观村里的各个场所。

当考察团到达王大勇的家具厂时,王晓明也跟着哥哥一起去了。

王大勇热情地向赵总介绍厂里的情况和未来规划。

“我们厂现在主要做实木家具和工艺品出口,已经和香港客户有稳定合作。

如果能得到您的投资,我计划扩大产能,增加高端定制家具生产线。”

赵总点点头:“听说你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渠道稳定?”

“是的,”王大勇自豪地说,“多亏了我弟弟在上海的关系,

给我介绍了不少客户。”

说着,他指了指身旁的王晓明:

“这就是我弟弟,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赵总礼貌地与王晓明握手:“你好,年轻人。在上海工作几年了?”

王晓明谦虚地回答:“快四年了,就是个小职员。”



这时,张鑫突然插话:“赵总,我怎么看着你弟弟有点眼熟?

咱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王晓明心里一紧,但面上依然平静:

“应该没有吧,我很少回老家,在上海也就是普通上班族。”

张鑫若有所思地盯着王晓明看了几秒,然后摇摇头:“可能是我认错了。”

考察结束后,赵总似乎对王大勇的家具厂很感兴趣,表示会尽快做出投资决定。

回家路上,王大勇兴奋地说:

“如果真能拿到这笔投资,厂子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了。”

王晓明由衷为哥哥高兴,但同时也在思考,是不是该告诉家人自己的真实情况了。

07

晚饭后,一家人正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王大勇去开门,发现门外站着张鑫和几个村民,还有考察团的赵总。

张鑫一脸兴奋,推开王大勇就直奔客厅:

“王晓明在哪?我找你弟弟有急事!”

王晓明从沙发上站起来:“张鑫,有什么事吗?”

张鑫掏出手机,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我就说你眼熟!你给我装什么穷小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