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别过来!我知道是你们在监视我!"刀锋在晨光中闪烁,鲜血溅落在地面。
人群惊慌散开,只剩下那个瘦削的中年保安,站在血泊中,脸上浮现诡异的笑容。
当警笛声划破寂静,他却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笑声在小区回荡,如同从地狱深处传来的回音。
松城区"锦绣华庭"小区东门,警戒线已经拉起。
几辆警车和救护车的闪烁灯光照亮了初秋清晨的雾气。围观人群不断壮大,窃窃私语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听说是保安张队长,拿着水果刀就冲上去了..."
"他平时挺老实的啊,见人都笑眯眯的..."
"我早上6:40经过这儿,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一名年轻母亲紧紧抱着孩子,声音发颤:"要不是我们晚出门五分钟,遇到的就是我们娘俩了..."
血迹从小区岗亭延伸到草坪,像一条蜿蜒的红色小溪。一把带血的水果刀被小心地放入证物袋。
不远处,两名医护人员正将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抬上救护车。他的胸前和左臂缠着厚厚的纱布,已经被鲜血浸透。
松城区刑侦支队副队长郑明远踏入现场。
这个四十出头的警官,面容平静,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十五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这起案件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
"情况怎样?"他向迎上来的年轻警员小李问道。
"嫌疑人张守平,53岁,已经在'锦绣华庭'做保安五年了,现在是保安队长。今晨6:40左右,他突然用水果刀袭击了一名正要出门的业主王建国。"
小李快速汇报,"伤者42岁,胸口和手臂有三处刀伤,送医及时,生命体征平稳。"
"嫌疑人抓到了吗?"
"已控制住,就在警车里。但情况有些...特殊。"小李欲言又止。
"特殊?"
"他从被抓到现在,一直在笑。而且那笑声很奇怪,像是控制不住一样。几位同事都说从警这么多年,第一次见这种情况。"
郑明远眉头微皱,大步走向停在不远处的警车。透过车窗,他看到后座上坐着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
灰白的头发剪得很短,脸颊消瘦得能看清颧骨的轮廓,深陷的眼窝里是一双涣散的眼睛。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不断抽搐的嘴角和时不时爆发出的诡异笑声。那笑声干涩而空洞,像是被什么东西硬拉出来的,听得人头皮发麻。
几个小时后,张守平被带到松城区公安局审讯室。
他的笑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梦初醒般的困惑和疲惫。他低垂着头,双手被手铐牢牢锁住,肩膀无力地耷拉着,整个人像被抽干了所有精力。
"张守平,能告诉我今天早上发生了什么吗?"郑明远坐在他对面,语气平和。
张守平缓缓抬起头,眼神飘忽:"我...我记不太清了..."他的声音沙哑颤抖,"有人...有人在跟踪我...他们想要害我..."
"谁要害你?"
"他们...到处都是..."张守平的目光游移到审讯室的角落,好像那里藏着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他们在监视我,想要知道我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那个计划...他们的阴谋...我知道得太多了..."张守平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他们在水里下毒...控制所有人的思想...只有我知道..."
郑明远注视着张守平,没有打断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侦人员,他意识到这个案件并不简单。
"你为什么袭击王建国?"
张守平的身体猛地一颤,像是被针扎了一样:"我没有袭击任何人!我在保护大家!他不是王建国...他是他们派来的...来监视我的...我看到他眼睛里的红光了!"
这时,审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郑明远起身出去,小李正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个透明证物袋。
"在嫌疑人口袋里发现的。"小李低声说道,把证物袋递了过来。
郑明远接过,仔细查看。里面是一个小小的药瓶,标签已经有些模糊。他眉头紧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继续查,看他有没有就医记录。"郑明远简单吩咐,随即返回审讯室。
审讯继续,但收效甚微。张守平的叙述支离破碎,时而清醒,时而沉浸在一种只有他自己能理解的世界里。他一会儿说自己是在执行特殊任务,一会儿又声称有人在跟踪他。关于袭击王建国的事,他始终坚持是在"保护大家免受危险"。
"张守平,这瓶药是你的吗?"郑明远出示了那个药瓶。
看到药瓶,张守平的神情突然变得异常痛苦。他低下头,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指节发白。肩膀开始颤抖,像是在竭力压抑某种情绪。
"我已经很久...没吃药了..."他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没钱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在空荡的审讯室内回荡,却重如千钧。
郑明远没有立即回应,给了张守平一些平复情绪的时间。然后他问道:"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张守平缓缓抬起头,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疲惫和绝望:"我妈...她前段时间又病了,要住院...我的积蓄都用光了..."
"你母亲现在在哪里?"
"在家...我请了一个钟点工照顾她,每天来两次...但我已经拖欠工资两周了..."
审讯暂时中断。郑明远安排对张守平进行进一步评估,同时派小李去调查张守平的背景和生活情况。
夜幕降临,郑明远驱车前往张守平居住的地方。天色已晚,城市的灯光逐渐亮起,像是散落在黑色丝绒上的宝石。但郑明远的心情却沉重如铅。
张守平居住的老旧小区位于城市边缘,六层楼没有电梯,墙皮剥落,路灯昏暗。小李早已在楼下等候,手里拿着调查情况的笔记本。
"张守平母亲今年84岁,卧床三年了。"小李汇报道,"据邻居说,张守平这些年一直独自照顾老人,从不抱怨。前几个月,老人病情加重,住了半个月医院,几乎花光了他的积蓄。"
两人爬上老旧的楼梯,来到顶层的一扇铁门前。门锁显示出年久失修的痕迹,门框上的漆已经大片脱落。
开门后,一股浓重的药味和老人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很整洁。一张单人床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安静地睡着,呼吸微弱但平稳。床头柜上摆满了各种药瓶和医疗器械。
房间一角的桌子上,整齐地摞着一沓医药费单据和欠条。最上面的一张显示,上个月的护工费用还有2000元未付清。
郑明远的视线被桌子旁的一个纸箱吸引。箱子里装着几瓶未开封的营养液和一些保健品。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我去上班了,阿姨十点会来。药在枕头下,记得按时吃。爱你的儿子。"
字迹工整,充满关切。
郑明远站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贫穷与坚韧。
和小李离开张家时,已是深夜。楼道里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手机灯光照亮脚下的台阶。
"看起来张守平的经济状况确实很糟糕,"小李在黑暗中低声说,"我们从医院了解到,老人家的治疗费用近期猛增,而这几个月张守平几次提出预支工资都被拒绝了。"
郑明远沉默不语。作为警察,他见过太多案件,但很少有像今天这样令他心情复杂的。
"这案子感觉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事,"他最后说,"尤其是关于张守平和王建国之间。明天继续调查。"
第二天一早,郑明远来到医院探视伤者王建国。
王建国的情况比想象中好,已经能够坐起来说话了。见到郑明远进来,他笑着打招呼:"郑队长,谢谢你来看我。医生说再过几天我就能出院了。"
"感觉怎么样?"郑明远在病床旁坐下。
"比预想的好多了,那几刀看着吓人,其实都不深。"王建国耸耸肩,表现得相当乐观,"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张守平会突然袭击我。我们从来没有过节,我甚至前天还给他带了点水果,因为听说他妈妈病了。"
"你和张守平认识多久了?"
"他来小区工作五年了,我是物业公司老板,算是他的老板吧。"王建国顿了顿,眉头微蹙,"但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有点模糊。我们公司员工多,平时也没太多交流。"
"你之前用过别的名字吗?"郑明远忽然问道。
这个看似无关的问题让王建国明显愣了一下,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没有啊,我从小到大就叫王建国。怎么突然问这个?"
郑明远没有立即回应,只是观察着王建国的反应:"有没有可能张守平之前就认识你,或者和你有什么过节?"
"不太可能吧..."王建国摇摇头,但眼神有些闪烁,"我之前是做建筑的,后来转做物业,认识的人确实不少。但我和张守平,真的想不起有什么特别的交集。"
离开医院,郑明远总觉得王建国有所隐瞒。但没有足够的证据,他还不能确定什么。
回到警局,郑明远再次审视案件的每个细节。张守平的怪异行为,那个药瓶,他的贫困处境,还有他对王建国莫名的敌意。这一切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复杂的故事。
"小李,去查一下王建国的背景,特别是他之前的建筑公司。"郑明远吩咐道,"还有,联系一下'锦绣华庭'的开发商,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
"理解。"小李点点头,快速记下,"对了,有个消息可能你会感兴趣。小区的居民自发组织了一次募捐,准备帮张守平支付他母亲的医药费。王建国第一个捐了一万块。"
这一信息让郑明远更加困惑。如果王建国真与张守平有过节,为何又表现得如此慷慨?是真心的愧疚,还是另有所图?
当天晚上,郑明远接到了小李的电话。他的声音透着兴奋:"队长,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锦绣华庭'这个小区,在建设期间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死了一个工人。而当时的项目经理,据说姓赵。"
郑明远的心猛地一跳:"你是说,王建国可能就是那个赵经理?"
"还不确定,资料有些年头了,不太容易查。但值得深入调查。"
放下电话,郑明远陷入沉思。事故,死亡,改名换姓...一个可能的故事轮廓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但还缺少关键证据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
他决定再次拜访张守平的住处,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当晚,郑明远再次来到张守平的住处。老旧的楼道依旧黑暗,只有微弱的路灯光从窗户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打开房门,直接走向卧室的衣柜。这个简陋的木质衣柜里,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制服和两三件普通T恤。在最后一个抽屉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本蓝色的笔记本,已经有些破旧,封面上还沾着一些模糊的污渍。
郑明远翻开第一页,上面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老人的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继续往后翻,内容却变得不同——字迹变得潦草,情绪化,有些页面甚至涂满了难以辨认的符号和数字。
笔记本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一个建筑工地前。
背面写着"2008锦绣华庭奠基"。
郑明远仔细辨认照片中的每一张面孔,突然,他的呼吸停滞了一秒——照片正中间站着的,分明就是一个年轻许多的王建国!
而在角落里,他还认出了一个年轻的张守平。
更让他震惊的是,张守平旁边还站着一个与他相貌相似的年轻人,两人勾肩搭背,看起来关系很亲密。那个年轻人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旁边写着"永远怀念"四个字。
郑明远迅速翻回笔记本,在后面的页面上,发现了一段潦草而激动的文字:
"终于找到你了!15年了,你以为我会忘记那天发生的事吗?我记得每一个细节,每一声尖叫...你们都以为掩盖得很好,但我知道真相!"
翻到最后一页,郑明远看到一行刺眼的大字,字迹因为用力过度而几乎刺破了纸张:
"终于认出你了,王建国...不,应该是赵..."
字迹到这里突然中断,像是写字的人被什么东西打断了思绪。
郑明远猛地合上笔记本,一个可怕的想法在脑海中成形:张守平袭击王建国,可能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