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其实早就定下来了,成就取决于你自身的特点,人呢又是习惯成自然的动物,常常在养成了某些习惯和特点后就一直这么用下去,差不多可以说特点就等同于成就。

那咱们能通过哪些特点来估量自己的成就呢?我在冯唐的智慧当中找到了答案。

我认真学了好多冯唐的智慧,像他的书还有课程,我发现他的智慧里讲了好多做成大事得有的关键特点,还有拥有这些特点的办法,我重点挑出了 3 个对你成就影响特别大的特点,咱们不妨瞧瞧你以后大概能有多大成就,能不能做成大事。

在开始正文之前,简单跟你说说冯唐,冯唐那可是个能成事的行家,他接触的每个行业差不多都做到了顶尖水平。

25 岁就成了医学博士,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身份也是一个接一个,像是麦肯锡董事、有名的作家、收藏家、摄影家、顶级投资人、星级厨师,甚至在 2013 年,还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不说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你能有多大成就,早就注定了,看看身上这 3 个特点就清楚啦。



第一个特征:对 “无聊” 的耐受度

能扛住孤独时光的人,才能接住大机会

多数人迷信 “人脉就是钱脉”,把精力花在无效社交上。

但冯唐指出:真正的成就,源自长时间 “无人问津” 时的持续积累

他从协和医学院博士转型商业顾问时,曾有 2 年时间无人知晓,每天凌晨 4 点起床写商业方案、研究行业报告,这种 “与无聊共处” 的能力,让他后来成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提出:“杰出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刻意练习’的孤独期,在此期间,外界反馈极少,全靠内在驱动。”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 “默认模式网络” 在独处时最活跃,这种状态下更容易产生深度思考和创新灵感。

冯唐的 “无聊哲学” 暗合此理:能忍受无聊者,才能激活大脑的高阶功能,在别人浮躁时积累决定性优势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 14 年,其中 8 年在狱中度过,没有稿费、没有点赞,只有竹简和孤灯。这种对 “无聊” 的超强耐受,让他留下 “史家之绝唱”。

当代案例中,“中国科幻第一人” 刘慈欣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当工程师时,每天下班后写科幻小说,长达 10 年无人关注。

他在访谈中说:“那些没人看的日子,才是写作能力真正提升的关键。” 直到《三体》横空出世,他的名字才响彻世界。

有些职场新人异常的焦虑,入职 3 个月没晋升,就怀疑 “公司没前景”,频繁跳槽,最终一事无成;

有些创业者特别浮躁,项目上线半年没盈利,就放弃原有方向,转向跟风热点,最终陷入 “什么都做过,什么都没做成” 的怪圈;

还有一些写作者特别迷茫,坚持日更 1 个月没涨粉,就放弃创作,却不知多数爆款文都出现在持续写作 1 年后。

他们不能忍耐无聊,注定了他们混不了太好!

那怎样才能更好的忍耐无聊呢?

1、设置 “无聊练习期”:每周安排 3 个 “无社交时段”(如每天早上 6-8 点),关掉手机,专注做 1 件 “长期但短期无反馈” 的事(如学编程、练书法、研究行业报告);

2、用 “5 小时法则” 积累:参照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学习法,每周用 5 小时深度钻研一个领域,记录 “无聊时刻” 的灵感(哪怕只是 “发现一个无效方法”);

3、建立 “无聊成就清单”:每月记录 3 件 “坚持但未被看见的事”(如 “连续 30 天早起背单词”“完成 10 万字行业笔记”),强化对 “无聊积累” 的认同感。



第二个特征:对 “小事” 的解构力

能把寻常事看出门道的人,才懂成大事的规律

人们总以为 “成大事者必遇大机遇”,但冯唐强调:真正的高手,擅长在琐事中提炼 “金线原理”—— 即贯穿所有事物的底层逻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