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滚出去!我的酒楼不欢迎你这种人!"
隔壁桌的客人猛地站起身,指着角落里那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怒吼道。
老人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桌角,身体微微发抖。
"这位客人,请您冷静。"
陈志明快步上前,挡在老人和愤怒的客人之间。
"王大爷是我的贵客,请您尊重他。"
"贵客?一个捡破烂的老头?"那人冷笑一声。
"陈老板,你知道因为他坐在这,我已经连续三天不来你这吃饭了吗?你自己看看,你这生意都快黄了,还留着这种人!"
陈志明的眼神变得坚定:"那您以后可以不用来了。在我的百福酒楼,人人平等。"
客人气得甩袖离去,门被重重关上。
陈志明转身看向王大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不起眼的老人,会与这家小酒楼之间,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初春的清晨,陈志明早早地来到酒楼,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
三十五岁的他,有着精瘦的身材和一张永远挂着微笑的脸。
五年前,他咬牙贷款买下了这家位于老城区的小酒楼,取名"百福酒楼",寓意百事顺遂,福气满满。
"老板早!"大厨刘师傅推开后门走了进来,他是陈志明从前东家那里高薪挖来的,手艺在附近几条街都是数一数二的。
"刘师傅早!今天要准备的食材我都列好单子了,一会儿采购的小李来了,你再看看有什么需要添加的。"陈志明一边擦拭着桌椅,一边回答。
酒楼虽然不大,但陈志明对它寄予了全部希望。
他想把这里经营成附近街坊的"第二个家",让每一位客人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感受到温暖的服务。
正当他忙碌之时,店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陈志明抬头,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酒楼门口的垃圾桶旁翻找着什么。
老人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灰色外套,背上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手里拿着一根铁钩,正小心翼翼地在垃圾桶里钩捡可回收的物品。
他的动作很慢,但很有条理,似乎已经做了很多年。
陈志明放下抹布,走到门口。"大爷,您早啊。"
老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吓了一跳,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他大约六十多岁,满脸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眼神却出奇地明亮。
"小伙子早。"老人点点头,有些局促地回应,然后又低下头继续自己的工作。
"大爷,天冷,要不要进来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陈志明注意到老人的手因寒冷而微微发抖。
老人惊讶地看着陈志明,迟疑了一下,摇摇头:
"不了,不了,我还要去前面几条街呢,趁着早上人少好捡东西。"
"就一碗汤的功夫,不耽误事。"陈志明坚持道,并做了个请的手势。
老人犹豫了一下,最终拗不过陈志明的热情,放下手中的工具,跟着走进了酒楼。
陈志明安排老人坐在靠近厨房的位置,那里最暖和。
"刘师傅,来碗热腾腾的皮蛋瘦肉粥!"
不一会儿,一碗冒着热气的粥端了上来,还有一小碟腌制的咸菜。
老人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大爷,您经常来这附近捡废品?"陈志明给老人倒了杯热茶,随口问道。
"嗯,差不多有十来年了吧。"老人慢慢地说,
"我姓王,大家都叫我王大爷。退休后没事做,出来活动活动,顺便捡点废品换点零花钱。"
"您家住附近?"
"就在前面的老社区,一个人住。"王大爷的语气平淡,但陈志明听出了其中的孤独。
那天之后,每当王大爷经过百福酒楼,陈志明都会邀请他进来吃点东西。
起初,王大爷总是婉拒,但架不住陈志明的热情,慢慢地也就不再推辞。
"王大爷,尝尝这个红烧肉,刘师傅新研究的配方。"
"这个清蒸鲈鱼特别新鲜,您老人家补补身子。"
就这样,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王大爷也从最初的拘谨变得自在起来。
每次来,他都会在门口把自己收拾干净,然后才进店。
有时候,他还会带一些在其他地方捡到的、认为有用的小东西送给陈志明。
"小陈啊,这个小风车给你儿子玩。"王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略显旧但完好无损的塑料风车。
"谢谢王大爷,小军肯定喜欢。"陈志明接过风车,心中一暖。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王大爷已经成了百福酒楼的"常客"。
陈志明专门为他留了一个小角落,每天中午,只要王大爷来,那里就有一份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他。
酒楼的生意也渐渐好起来。陈志明的热情和厨房里的好手艺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一些熟客也注意到了王大爷的存在,对陈志明的举动赞不绝口。
"陈老板人真好,对一个捡废品的老人都这么照顾。"
"这样的地方,菜肯定也做得用心。"
无心插柳柳成荫,陈志明的善举反而成了酒楼最好的宣传。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一家连锁餐厅在百福酒楼对面开业,装修豪华,价格却比百福酒楼还要低一些。
一时间,不少客人被吸引过去,百福酒楼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陈老板,今天又少了三桌客人。"服务员小美愁眉苦脸地报告。
陈志明看着半空的大厅,心里也有些着急,但他没有表现出来。
"没关系,咱们把每一道菜都做好,把每一位客人都服务好,相信会好起来的。"
可现实很残酷。连续几个月,酒楼的收入持续下滑。一些员工开始担忧,甚至有人提出了削减开支的建议。
"陈老板,那个捡废品的老头每天来蹭饭,一年下来也是不少钱啊。"一个新来的服务生小声嘀咕。
陈志明的脸色一沉:"王大爷不是蹭饭,他是我请的客人。这件事不要再提。"
尽管如此,经济压力还是让陈志明夜不能寐。
他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扭转局面:改进菜品,增加特色菜,延长营业时间,甚至亲自上门拜访老客户,邀请他们回来。
与此同时,他没有忘记王大爷。无论生意多么困难,王大爷的那份饭菜从未缺席。
有时候,陈志明甚至会亲自去后厨,为王大爷准备一些特别的菜肴。
王大爷似乎也察觉到了酒楼的困境。有一段时间,他来得不那么频繁了,每次来都是在客人最少的时候。偶尔,他还会带来一些自己捡到的蔬菜。
"小陈,这些菜还新鲜着呢,超市刚扔出来的,可惜了。"王大爷把一袋子蔬菜放在柜台上。
陈志明知道王大爷是好意,也不忍拒绝。他接过蔬菜,认真清洗后,让厨师做成了几道家常菜。
五年过去了,陈志明和王大爷之间的友情越来越深。
王大爷开始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餐桌,擦拭窗户,有时候甚至会在门口迎接客人。
"里面的红烧肉特别好吃,我吃了五年了,从没变过味。"王大爷常常这样向路人推荐。
然而,尽管陈志明付出了巨大努力,百福酒楼的经营状况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对面的连锁餐厅越开越大,而百福酒楼的客人却越来越少。
家人也开始劝陈志明放弃。
"志明,酒楼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了,要不就卖了吧,还能回点本钱。"妻子李霞心疼地看着日渐憔悴的丈夫。
"再坚持一下,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陈志明固执地摇头。
然而,命运似乎格外爱开玩笑。
就在陈志明准备最后一搏,推出全新菜单的前一天,一场大火烧毁了酒楼后厨的一大部分设备。所幸无人受伤,但损失惨重。
保险公司的理赔遥遥无期,银行贷款已经见顶,供应商因为拖欠货款也不再赊账。陈志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小陈,听说酒楼要关门了?"某天,王大爷照常来到酒楼,看着正在清点库存的陈志明,小心翼翼地问道。
陈志明勉强笑了笑:"可能撑不过这个月了,王大爷。"
王大爷沉默了一会,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小陈,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一点钱,你先拿去用吧。"
陈志明被这一幕深深触动,眼眶湿润了。他轻轻推回王大爷的手:
"王大爷,您留着用吧。这么多年,您一直是百福酒楼的福星,这已经足够了。"
王大爷没有再坚持,但从那天起,他来得更勤了,仿佛想多陪伴这个即将消失的地方一段时间。
最终,无可避免的一天还是到来了。百福酒楼门口贴出了"停业整顿"的告示,实际上,这是永久关闭的委婉说法。
停业那天,陈志明一早就来到酒楼,开始打包剩余的物品。
他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邀请所有员工和王大爷来吃最后一顿饭。
餐桌上,气氛既温馨又伤感。大家都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了。
"陈老板,谢谢这十年来的照顾。"刘师傅举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
"是我应该谢谢大家,没有你们,就没有百福酒楼的这几年。"陈志明站起来,向大家鞠了一躬。
吃完饭,员工们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陈志明和王大爷。
"小陈,我也该走了。"王大爷站起来,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陈志明点点头,突然想到什么:"王大爷,我送您回家吧,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您住在哪呢。"
王大爷摆摆手:"不用了,我自己能走。对了,差点忘了,给你这个。"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信封,递给陈志明。
陈志明疑惑地接过信封:"王大爷,这是什么?"
"一点小心意。"王大爷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陈志明读不懂的光芒,"等我走后再打开。"
陈志明还想说什么,王大爷已经转身离开。望着老人微微佝偻的背影,他叹了口气,将信封放进口袋。
第二天一早,陈志明想起了那个信封。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银行卡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密码是你酒楼开业的日期。"
"这是..."陈志明喃喃自语,困惑不已。
几小时后,陈志明站在银行ATM机前,犹豫再三,终于输入了密码。他的手指在查询余额的按钮上停顿了几秒,然后轻轻按下。
屏幕上闪出的数字让他瞬间睁大了眼睛,身体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
"这不可能..."他的声音颤抖着,手捂住了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