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周四,敲锣打鼓!
一转眼马上到夏天了,大家准备留一个什么新发型来迎接夏天?
有大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新发型(夏天专属版):正面是刘海,背面是寸头。
图片来源:新消息报
不得不说,小发型确实凉快哈哈哈哈,这多少也算个正面人物了。
评论区网友:“既取悦凉快了自己,又取悦了别人。”哈哈哈哈谁说不是呢。
除了夏天新发型,本周的轻松时刻还有:
假期结束老师自制拼好卷;俄罗斯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发疯;家长会逆子给爸妈写抽象纸条;文理科生打麻将,这麻将越打越红;如果古代也有校园墙......
下面进入本周主要内容>>>
01
假期结束老师自制试卷
学生:原来是拼好卷
五一假期结束了,又到了老师检查同学们作业的时候。
学生:听一万遍反方向的钟能不能......
老师:别听了,快来考试。
至于考什么,聪明的老师总有办法。
有老师分享五一结束之后,把假期布置的数学作业一题一题撕下来。
图片来源:抖音@请叫一声老师好
再贴到白纸上,组成一张新的试卷,最后打印出来拿来考学生。
图片来源:抖音@请叫一声老师好
好好好,别人拼好饭,老师拼好卷,假期没有认真做作业的同学有福了。
有网友真诚建议:
“其实你用原卷他们也看不出来的。”
学生:虽然但是,我觉得你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
“你把今天考完的试卷原封不动,下周再考一次,你感觉一下,可有意思了。”
只能说,不出意外,下周如果再考一次,该不会的同学可能还是不会。
这就是拼好卷的魅力吗?不过,如果拼好饭吃过一次也还能再吃一次就好了哈哈哈哈~
02
俄罗斯家长辅导作业发疯
网友:这就是战斗民族吗
在辅导作业这件事情上,全世界家长都有共同语言,大家都平等地发疯。
一位在中国工作的俄罗斯妈妈分享孩子爸爸辅导孩子作业表情凝重的场景,辅导着辅导着眼睛就没光了。孩子妈妈:
“这还哪像我那个会五国语言、经济学专家学位、毕业就入职央视意气风发的老公啊。”
图片来源:小红书@维多利亚夫妇
评论区网友:“这才是中国本土化。”
最关键孩子爸爸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只拖鞋,果然辅导作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家长。
图片来源:小红书@维多利亚夫妇
有网友建议:
“这种拖鞋杀伤力不足,仅仅是威吓作用而已,需要我介绍一款拖鞋界的AK给你吗——牛筋生胶底拖鞋,AK47的火力。”
辅导作业还得是中国家长有经验,不过俄罗斯家长也有自己的辅导神器。
这个妈妈还分享了自己的教授爸爸最开始心平气和地说服自己,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图片来源:小红书@维多利亚夫妇
但等教授爸爸去辅导自己的孙子也没辙。
孩子外公一时没忍住拍桌而起,拿起桌上的玩具枪就对孩子一顿突突突。
不愧是战斗民族,骨子里的战斗基因直接给中国人来了一点小小震撼哈哈哈~
03
家长会逆子们的抽象纸条
“可以不要鲨我吗?”
有的家长最怕开家长会。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会上被各科老师轮番表扬的时候,自家的逆子却在想方设法和家长斗智斗勇。
家长会前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张纸条留给自己的家长当作惊喜,但惊喜不多,惊吓却不少。
有的家长刚坐下,就看见自家孩子留下的纸条:
“可以不要鲨我吗?”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小小的年纪字都还写不利索,想要表达自己不想挨打的心情却已经呼之欲出。
有的孩子给自己的家长留下的纸条是一整页纸都写不下的“给我买汉堡”。
图片来源网络
以及一心只想喝奶茶的大馋丫头:
“妈妈,你能帮我带一杯coco奶茶吗?要杨枝甘露,7分糖,加椰果,去冰。”
图片来源网络
家长:这是把我当送外卖的了。
还有的孩子给家长留下的纸条尽显英伦风范:
“噢~我亲爱的母亲~我的母亲大人~”
然后留下一个诡异公式:
“算了,不装了,答案就是分数,自己算,公式最后答案x10就是吾儿分数”。
最后落款是“你唯一的儿子”(着重强调“唯一”)。
图片来源网络
有网友算了一下这个公式,结果是0.5,乘以10也才5分。
看得出来孩子对考试成绩的恐惧了,怪不得要留下这么抽象的纸条。
家长:谁懂,痛并快乐着。
04
文理科生打麻将
胡个麻将给党听
当一个文科生和三个理科生打麻将,文科生来到了自己的主场,直接赢麻了。
理科生:一万、九万、四万、五万怎么就杠了?
文科生:1945年抗战胜利。
图片来源:小红书@侯博_
好吧,这个可以杠,但理科生表示不服,出了两个一万,别问,问就是“一带一路”。
图片来源:小红书@侯博_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另一个理科生出了一个两筒、一个一筒,嘿嘿,“两弹一星”没毛病。
图片来源:小红书@侯博_
文科生在自己的领域绝不认输,直接以一个“1949年新中国成立”杀死了比赛。
图片来源:小红书@侯博_
评论区网友:
“一把麻将下来历史书翻烂了。”
还有网友:
“原则上不让打麻将,可他们打的是原则。”
这麻将真是越打越红啊,属于是胡个麻将给党听了哈哈哈哈。
05
古代也有校园墙
笑来财了哈哈哈
大学有校园墙,那如果古代也有校园墙会是什么样子?
请看VCR:
“大家好我是张骞,我明天要去西域了,有没有人推荐一下防晒霜。”
好好好,张骞严选是吧。既然张骞通西域有了,郑和下西洋也不能少:
“谁有郑和微信,五一想报他的团下西洋。”
合着五一没抢到票出游失败都是因为没有郑和微信,懂的人都流泪了。
还有大学生蹭活动挣志愿分的:
“愚公移山现在需要一百个志愿者,加志愿时长和0.2劳育学分,先到先得,到了现场进行纸质签到,不可代签,去的在线填表。”
“大学生《关爱老人》志愿活动,帮杜甫抵抗南村群童,有人去吗,可加学分。”
好好好,大学生为了挣这点志愿分和学分真是拼了,任何机会都不放过。
还有的大学生到了就算古代也不忘考公:
“准备考公了,求范进老师的网课和全套资料。”
“明天科举考试,拼车的dd我。”
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考公基因觉醒了哈哈哈哈,老祖宗:就是这个考公爽啊。
整活还得看大学生,这个校园墙到底在哪里?告诉方老师,马上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