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蛮好的人生》大结局了,其中有一段戏,我是真的反反复复拉扯进度条,看了好几遍。

就是发现儿子早恋的那一段……

一般妈妈肯定火冒三丈,担心早恋影响学习,必须给扼杀在摇篮里。

但胡曼黎只是愤怒了一下下,冷静了之后,她来到儿子房间说:

“对小姑娘有好感,那很正常的嘛~”

“你这个年纪没点小心思我才要慌~”

“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暗恋别的男生啊~”

“但因为这事,把成绩搞下降了,至于吗?”

“你阳光开朗,善良幽默,谁要是看不上你,是她们眼光有问题!”

哇~这一番神操作啊,暗合了三个心理密码,可以说是家长面对孩子早恋,教科书级别的处理方法了!

1、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孩子正向暗示;

2、利用双核沟通法,优先处理情绪,再利用好情绪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3、构建安全型依恋关系,面对早恋首先守住亲子关系,才是王道。

但真正能用上这三个心理学原理的家长,少之又少……



在中国早恋有多窒息

随手扒拉几个数据,看得我血压飙升:

当中国家长遭遇孩子早恋,有63.5%的家长都处理错误啦!

超过82%的家长,让孩子因为早恋产生“犯罪感”!

被家长强制拆散的小情侣中,有93%转为地下情!

更扎心的是,71.2%的家长坚信“早恋必定影响学习”,因早恋引发的亲子冲突,已经成为12-18岁青少年自伤事件的第二大诱因。

就问你,怕不怕?

可讽刺的是,心理学研究证实:只要经过适度引导,42%的早恋学生成绩会不降反升!

因为“被喜欢”的成就感,会激发孩子自我提升的主观动力。

可惜家长完全不知情~



早恋四步处理法

其实孩子在青葱岁月,对异性有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你不妨也回想一下,自己的初中、高中时期,是否心里也有所向往呢?

将心比心,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早恋的标签,遇事咱就拿胡曼黎的这套《四步处理法》,就能有效引导孩子,让他成绩不降反升!

第一步:深呼吸7次

心理学中有禁果效应,说的是:家长越激动,孩子容易越把朦胧好感,当做禁忌诱惑。

就像亚当和夏娃,总有忍不住的一天!

下次发现小纸条,先默念三遍:我亲生的!

先深呼吸7次,能有效平复情绪。

学学胡曼黎淡定三连问:

"牛奶要想着喝!"

"这英文写得比我当年强多了!"

"周末要不要请同学来家写作业?"

记住胡曼黎金句:“你们这个年龄,最多也就是一起写作业的革命友谊!”



第二步:自曝坦白局

北京家庭教育研究院专家说:家长每分享1个青春期糗事,孩子敞开心扉的概率就能提升40%。

你可以试试这样说:"妈妈15岁时也给校草传过纸条,结果被班主任当场抓获,让我当着全班同学,把纸条读了一遍!"

自爆越真实,越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噢~

第三步:划定相处边界

深圳某校实验班搞了个神操作:允许早恋学生每周六下午茶时间见面,前提是保持成绩不下滑。

结果你猜怎么着?

其中78%的学生成绩不降反升!

我们也可以尝试跟孩子约法三章:

晚上9点前回家;

只在公开场合见面;

身体接触不超过握手、礼貌性拥抱;

月考排名下降要暂停约会一周……等等。



第四步:分流多巴胺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过剩的精力,他们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就剩下早恋了,那早恋一定特别有吸引力!

你可以多带儿子去打篮球、踢足球,多带女儿去玩滑板、跳街舞,用内啡肽冲淡恋爱脑,他会觉得运动更有意思。

还可以引导孩子发挥特长,参加围棋比赛、组建乐队,让他的才华比颜值更闪亮,他会爱上这种感觉,从而取得更大进步。

蓁蓁碎碎念

说真的,哪有什么"早恋",不过是春天来了,小树苗想开花了。

此时孩子如果能遇到一位智慧的家长,将会是特别幸福的。

我会永远记得《蛮好的人生》中,儿子丁达尔最后对妈妈说:"你让我知道,喜欢一个人不可耻,放弃成长才可惜。"

做一个让孩子放心把心事交给你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呀!



【亲子观影推荐】

纪录片《镜子》:真实记录早恋少年的心理挣扎,比说100句“我为你好”更震撼;

电影《怦然心动》:豆瓣9.1分神作,教科书级示范如何把懵懂好感升华为共同成长;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跟踪拍摄00后情感成长,比《动物世界》还真实。

记得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