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铮站在派出所门口,深吸了一口气。

二十年没踏进这种地方了,除了每月例行汇报。

他推开门,排队等候。

“下一位。”窗口民警招手。

李铮将手中破旧的释放证明递过去。“我想补办身份证。”

民警接过纸张,输入信息,忽然表情凝固。

“您是...李铮?”民警的声音微微颤抖。

李铮愣住了,不知所措:“是的,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民警站起身,抑制不住情绪:“您稍等,请到隔壁办公室找张警长。他...他一直在等。”

李铮困惑地看着泪流满面的民警,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他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的相遇,会彻底改变他余生的轨迹。



01

阳光刺眼。

李铮眯着眼睛走出监狱大门,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他全部的家当。

二十年了。

他进来时三十岁,现在已经五十岁了。

监狱里的生活像是一场漫长的冬眠,醒来后,世界已经面目全非。

李铮站在大门外,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风吹过他花白的鬓角,曾经浓密的黑发早已稀疏。

狱警小李送他到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生活。”

李铮点点头,目送小李走回去,大门缓缓关闭。

那扇门关上的声音,他听了二十年。

这一次,他在门外。

公路上偶尔有车经过,速度很快,形状也和他记忆中的不同。

李铮沿着公路往前走,不知道去哪里,只是本能地迈步。

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足够一个婴儿长大成人,足够一座城市面目全非。

李铮被关进去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经建起了工业园区。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塑料袋,里面除了换洗衣物,还有一本发黄的笔记本和一张有些褪色的照片。

照片上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那时他还年轻。

父母的笑容定格在那一刻,再也没有更新过。

李铮攥紧了照片,加快了脚步。

前方是一个公交站台,他决定先回家看看。

虽然不知道家还在不在。

公交车来了,和记忆中的不一样。

车身光滑流线,车厢干净整洁,连方向盘都变小了。

李铮掏出狱警临别时给他的五十元钱,想要投币。

司机看了他一眼:“刷卡或者扫码。”

李铮愣住了:“我没有卡,也不知道怎么扫码。”

司机上下打量他,似乎看出了什么,指了指投币箱:“那就投币吧,五块钱。”

李铮道了谢,投入硬币,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李铮几乎认不出这是哪里。

曾经熟悉的路线,现在布满了高楼大厦。

那些低矮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场和住宅区。

广告牌上的内容他也看不懂,什么“5G”“智能家居”“共享单车”。

二十年,足以改变一切。

车上的乘客大多低头看着一个发光的小方块,手指在上面滑动。

李铮记得那东西叫手机,但和他印象中的完全不同。

没有按键,全是屏幕。

有人接电话,只是点了点屏幕,然后开始说话,甚至不需要把它贴在耳边。

李铮感到一阵恍惚。

他离开的是2000年初,那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大多数人用BP机。

现在看来,整个世界都换了一套运行规则。

车开了大约四十分钟,李铮在记忆中的站点下了车。

他记得从这里往东走十分钟,就能到他曾经的家。

但眼前的景象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地方。

原本的老旧小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高耸的商业广场。

李铮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彻底迷失了方向。

02

李铮拦住一位路人:“请问,原来的建设路小区在哪里?”

路人疑惑地看着他:“建设路小区?这里已经是星光广场了,建设路小区早在十五年前就拆迁了。”

李铮的心沉了下去:“那您知道拆迁后,居民都搬到哪里去了吗?”

路人摇摇头:“我也是后来才搬到这个城市的,不太清楚。你可以去社区服务中心问问。”

李铮谢过路人,按照指引找到了社区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女孩,对他的问题也知之甚少。

“建设路小区的居民大多搬到了江南新区,具体地址需要查档案。”女孩停顿了一下,“请问您是?”

李铮犹豫了一下:“我是原来小区的住户,李家的。”

女孩在电脑上操作了一会儿:“李家...李明华和王淑芬?”

李铮心头一震:“对,是我父母!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女孩的表情变得有些为难:“根据记录,李明华先生在2008年去世,王淑芬女士在2014年去世,他们的房子由儿子继承,但一直无人居住...”

李铮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父亲,母亲,都已经不在了。

而他,错过了最后的告别。

李铮稳住身形,声音有些发颤:“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女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神情变得柔和:“您是李铮先生吗?系统里有您父母留下的一封信,说是给您的。需要我打印出来吗?”

李铮点点头,已经说不出话来。

十分钟后,李铮捧着那封信,坐在社区中心外的长椅上。

信纸已经发黄,那是母亲的字迹。

字里行间透露着思念和牵挂,也有对儿子未来的担忧。

信的最后写着一个地址,说是父母为他保留的一处小房子,钥匙寄存在远房亲戚那里。

李铮把信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决定先去找那位亲戚。

夜幕降临,李铮在城市的另一端找到了那位许久未见的表叔。

表叔已经七十多岁,见到他时愣了一下,随即认出了他。

“铮子,你...出来了?”

李铮点点头:“今天刚出来。”

表叔叹了口气:“进来坐吧。”

简单寒暄后,表叔给了他一把钥匙和一张银行卡。



“这是你妈留给你的,说是怕你出来后没地方去。房子不大,在郊区,但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卡里还有些钱,是你父母的积蓄。”

李铮接过钥匙和银行卡,眼眶湿润。

表叔又道:“你爸妈走得都挺安详的,你爸是心脏病,你妈是肺癌晚期。他们一直念叨着你,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你一面...”

李铮低下头,不想让表叔看到他的泪水。

表叔拍拍他的肩膀:“别自责了,他们理解你的处境。你先在我这住一晚,明天我送你去看看那房子。”

李铮感激地点点头。

夜深了,李铮躺在表叔家的客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他习惯了铁窗内的一切。

外面的世界太陌生,太令人不安。

最难过的是,他失去了与至亲告别的机会。

那种痛,比坐牢更难熬。

03

第二天,表叔开车带李铮去看房子。

那是一栋老旧的六层楼房,没有电梯,李铮的房子在五楼。

房间不大,一室一厅,但收拾得很干净。

表叔说:“你妈每个月都会来打扫,直到她走不动为止。”

李铮摸着墙上的相框,里面是父母的合影,心头酸涩。

表叔见状,轻声道:“我先回去了,你安顿好了给我打电话。对了,这是我的号码。”

他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李铮。

李铮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表叔,我没有手机。”

表叔想了想:“那等你办好身份证后,我陪你去买一个吧。这年头没手机寸步难行。”

表叔走后,李铮在房间里转了一圈。

角落里有一台老式电视机,冰箱里存放着一些速冻食品,床上的被褥虽然有些旧,但很干净。

李铮打开冰箱,取出一盒方便面,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准备煮食。

吃完后,他清理了碗筷,坐在窗前发呆。

窗外是一片陌生的景色,高楼大厦在远处排列。

明天,他需要去办理身份证。

没有身份证,他什么都做不了。

不能找工作,不能租房,不能办银行卡,甚至连买手机都成问题。

李铮翻出表叔留给他的地址,那是最近的派出所。

第二天一早,李铮换上表叔送给他的新衣服,准备出门。

衣服有些大,但总比他出狱时穿的那套强。

他锁好门,按照表叔画的地图,步行前往派出所。

路上,人来人往,大家行色匆匆,目不斜视。

没人会注意到这个穿着朴素的中年人,也没人知道他刚刚结束了二十年的牢狱生活。

李铮走了大约四十分钟,终于找到了派出所。

这里和他记忆中的不太一样,更加现代化,门口有电子显示屏和自助服务机。

李铮犹豫了一下,推门而入。

里面的人不多,他按照指引取了号,坐在等候区等待。

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办事流程,李铮努力看懂其中的信息。

“56号,请到3号窗口。”

电子语音提示响起,李铮起身,走向指定窗口。

窗口后是一位年轻警员,面带职业微笑:“请问办理什么业务?”

李铮将手中的释放证明递过去:“我想补办身份证。”

警员接过证明,表情略有变化,但很快恢复正常:“好的,请您提供一下原来的身份证号码。”

李铮摇摇头:“我不记得了,二十年前的事了。”

警员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在电脑上输入了一些信息。

“李铮...1970年生...这是您的信息吗?”

李铮点点头。

警员继续操作电脑:“根据规定,您需要填写这些表格,然后我们会进行信息核验。如果没问题,可以当场拍照,五个工作日后领取。”

李铮接过表格,找了个位置坐下填写。



许多问题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特别是联系方式和现居住地址那一栏。

最终他填上了表叔的电话和母亲留给他的房子地址。

填完后,他重新排队,将表格交给警员。

警员检查了一下,点点头:“请到那边拍照,然后明天上午来找张警长,他会处理您的案例。”

李铮按照指引完成了拍照,有些困惑为什么要特意找警长,但也没多问。

04

离开派出所后,李铮决定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他需要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父母留下的钱不会太多,他不能坐吃山空。

但是,一个五十岁的前科人员,能找到什么工作呢?

李铮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观察着各种店铺和招聘广告。

大多数地方都要求有手机和身份证,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先把证件办好的必要性。

夜幕降临,李铮回到了那个小房子。

他打开电视,试图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

新闻里讲的很多词他都不懂,什么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

他关掉电视,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明天,他将再次去派出所,希望能尽快拿到身份证,开始他的新生活。

即使前路未卜,他也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

那是二十年前的夏天。

李铮那时在一家机械厂工作,是个普通的装配工人。

工资不高,但足够养活自己和补贴家用。

李铮有个发小叫张旭,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

张旭性格活泼,爱交朋友,经常带李铮认识新朋友。

那天晚上,张旭邀请李铮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

李铮本不想去,但架不住张旭的热情邀请,最终还是答应了。

聚会在一家小饭馆的包间里,除了张旭,还有几个陌生人。

其中一个叫赵强的,看起来很有钱,说话也很大声。

饭局上,酒过三巡,赵强开始吹嘘自己的生意多么成功。

张旭听着很不服气,说他做的项目更赚钱。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从争论变成了争吵。

李铮试图劝阻,但无济于事。

争吵越来越激烈,赵强突然站起来,指着张旭破口大骂。

张旭也不甘示弱,两人开始动手。

李铮赶紧上前拉架,不小心被赵强推了一把,撞在墙上。

张旭见状,怒不可遏,抄起桌上的酒瓶就朝赵强砸去。

赵强躲闪不及,被酒瓶砸中头部,当场倒地不起。

整个包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

李铮最先反应过来,蹲下查看赵强的情况,发现他已经没有呼吸了。

“赵强死了!”有人惊慌地喊道。

包间里顿时乱作一团,有人迅速逃离现场。

李铮拉住想要逃跑的张旭:“我们得报警。”

张旭摇头,眼中满是恐惧:“报警我就完了,铮子,帮帮我...”

李铮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你先走,我来处理。”

张旭逃走后,李铮拨打了报警电话,如实讲述了事情经过。

警方很快赶到,将李铮带走调查。

在最初的问询中,李铮保持沉默,没有提及张旭的名字。



他想着等张旭冷静下来,自然会出面承认。

可他没想到,张旭不仅没有自首,反而向警方提供了“证据”,指认李铮才是凶手。

那些在场的人,有的被张旭收买,有的害怕牵连,都指认李铮是行凶者。

李铮百口莫辩,最终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

张旭在宣判后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

李铮的父母不相信儿子会杀人,四处奔走申诉,但没有新证据,申诉一次次被驳回。

就这样,李铮在监狱中度过了二十年。

05

这二十年里,他从愤怒到绝望,再到麻木,最后学会了接受。

他在监狱里读书,学习各种知识,试图让自己的生活有些意义。

他不知道张旭去了哪里,也不知道那些作伪证的人是否良心不安。

他只知道,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二十年。

父母在他不在的时候相继离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现在,他终于重获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世界脱节。

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技能,只有一个前科犯的标签。

但他还是决定重新开始,哪怕前路荆棘。

第二天一早,李铮再次来到派出所。

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身份证。

前台接待的警员看了看他的号码,对他说:“李先生,请直接去303办公室找张警长。”

李铮点点头,按照指引找到了303办公室。

李铮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男声。

李铮推门而入,看到一位约四十多岁的警长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文件。

“您好,我是李铮,听说您要找我谈办理身份证的事?”

警长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请坐。”

李铮坐下,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

警长翻阅着面前的一沓文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

“李铮,1970年生,200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二十年,昨天刚刚刑满释放,是吗?”

李铮点点头:“是的。”

警长合上文件夹,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按照规定,刑满释放人员需要接受社区矫正和定期报到,你知道吗?”

李铮点头:“知道,监狱的民警已经告诉我了。”

警长推过来一份表格:“这是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和报到要求,你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李铮接过表格,认真阅读起来。

警长起身倒了杯水放在他面前:“不着急,慢慢看。”

李铮有些意外,抬头看了警长一眼,轻声道谢。

读完表格后,李铮问了几个关于报到时间和地点的问题,警长都耐心解答。

签完字后,警长收回表格,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你的身份信息核查表,已经通过系统验证了。不过有几个问题我需要再确认一下。”

李铮点点头,认真回答警长的每一个问题。

警长记录完毕,合上文件:“好了,你的身份证三天后可以领取。临时身份证明我现在就可以给你,这样你可以先办理一些基本事务。”

李铮诧异地看着警长:“这么快?”

警长微微一笑:“流程就是这样,没什么特别的。对了,你现在住哪里?有工作了吗?”

李铮如实回答了自己的住处和目前没有工作的状况。

警长思考片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我朋友开的一家物流公司,如果你不介意做点体力活,可以去试试。就说是我张明介绍的。”

李铮接过名片,有些受宠若惊:“谢谢您,警长。”

张明摆摆手:“举手之劳。对了,还有一件事...”

他顿了顿,似乎在思考如何开口。

“你还记得你的案子吗?”

李铮的身体一僵,点了点头:“当然记得。”

张明若有所思地看着他:“当时我还是一名普通警员,参与了你案子的初步调查。”

李铮惊讶地看着他:“您也参与了调查?”

06

张明点点头:“是的,虽然只是外围工作。这些年,我一直对你的案子有些疑虑。”

李铮心跳加速:“什么疑虑?”

张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明天你有时间吗?我下班后想和你详谈一下。”

李铮连忙点头:“有时间,当然有时间。”

张明写下一个地址:“明天晚上七点,这个咖啡馆见。”

李铮接过纸条,有些困惑但更多的是期待。

离开派出所后,李铮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物流公司。

简单面试后,经理知道他是张警长介绍来的,当场决定录用他,从明天开始试用。

李铮终于松了一口气,至少解决了工作问题。

回到租住的小屋,李铮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张警长为什么对他的案子有疑虑?

这二十年来有什么新发现吗?

还是只是例行公事的回访?

不管怎样,明天晚上,他会得到答案。

李铮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期待与忐忑交织在一起。

如果有什么新发现,是不是意味着他冤枉坐了二十年牢?

这个念头让他既心疼又愤怒。

但他告诉自己要冷静,也许警长只是出于职业习惯关心一下刑满释放人员。

不要抱太大希望,李铮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早,李铮来到物流公司报到。

经理安排他先做简单的分拣工作,熟悉流程后再考虑转岗。



工作虽然辛苦,但李铮干得很认真。

比起监狱里的劳动,这已经轻松很多了。

同事们都很友善,没有因为他的前科而歧视他。

当然,他也没有主动提起自己的过去。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李铮匆匆赶往约定的咖啡馆。

他提前二十分钟到达,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咖啡馆环境安静,顾客不多。

李铮点了一杯最便宜的咖啡,静静等待。

七点整,张明准时出现。

他已经换下警服,穿着普通的休闲装,如果不是面孔熟悉,李铮几乎认不出他来。

“等很久了吗?”张明在他对面坐下。

李铮摇摇头:“刚到不久。”

张明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

“在正式开始前,我想说明一下,今天我们的谈话是非正式的,我只是作为个人而不是警察来与你交流。”

李铮点点头,心中的疑惑更甚。

张明打开文件夹,取出几张照片放在桌上。

“认识这个人吗?”

李铮低头一看,顿时如遭雷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