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时任总参谋长的开国上将黄永胜被隔离审查,自此之后被关押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相关部门决定公审“两案”,1981年,作为“两案”主犯之一的黄永胜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判刑之后不久,黄永胜被保外就医,安置在青岛。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黄永胜的儿子,他的名字叫黄春光。值得一提的是,黄春光在照顾父亲黄永胜时,曾经以父亲的名义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无形之中帮助了很多老干部。那么,黄春光写信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前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黄春光出生于1943年,湖北人,早年时期,黄春光曾考入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读书,毕业之后加入空军。作为黄永胜的儿子,黄春光的参军之路一帆风顺,九一三事件发生前,黄春光已经成为空军的一名基层干部了,担任了北京军区空军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副主任。



1971年9月24日,九一三事件发生后11天,黄永胜被隔离审查,他在西山的住处也被抄家。当时黄春光突然想起父亲的存款还没有处理,于是急忙跑到西山,想进屋里把父亲的存款拿出来,不过,黄春光不仅没有拿到黄永胜的存款,反而被关押起来,理由是他参与了黄永胜烧文件的过程,需要配合调查。

在这之后,黄春光先是被关押在亚疗,一段时间后又被转移到北京军区招待所。审查一段时间后,办案人员就对黄春光不闻不问了,黄春光也比较自由,甚至可以在院子里活动。1973年,黄春光被下放到团河农场劳动了一段时间,团河农场解散后,他又返回了北京。



1975年,黄春光从部队转业,被安置在广东韶关的一家工厂担任副厂长。一开始,黄春光是被分配到湖北一个极其偏僻的地方,黄春光死活不去,问他想去哪里,黄春光回答想去广州,于是相关部门就把他安置在了广东韶关。

1981年,黄永胜被判刑后上级批准他保外就医,安置在青岛。黄永胜被安置之前,公安部门找到黄春光谈话,问他谁跟着一起去青岛照顾黄永胜?最终黄春光定了自己与三弟,他俩一起去青岛照顾黄永胜。



在这之后,黄春光的人事关系转到青岛,他也担任了青岛无线电三厂的副厂长。一开始,黄永胜被安置在青岛台西医院,每月生活费仅有100元,所有的伙食费以及报纸等开销全部从这笔钱中支出,而且黄永胜的存款也一直被封存,取不出来。在这种背景下,黄永胜的100元花得有点捉襟见肘。

1982年,黄春光以父亲黄永胜的名义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春光表达了物价逐渐升高,100元生活费不太够用,希望中央能增加父亲的生活费的请求。中央接到黄春光的信后非常重视,经过研究后,决定把这些受处分的老干部的生活费增加到每月200元。



也就是说,黄春光的一封信不仅增加了父亲黄永胜的生活费,而且也在无形之中帮助了很多老干部,比如邱会作李作鹏、吴法宪、陈伯达、丁盛等人,他们的生活费都涨到了每月200元,生活立刻就有了直接改观。估计他们当年都不知道,这背后其实是黄春光写的信起了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