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我国全军进行第一次授衔,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应是荣耀与肯定的象征,却也引发了一些波澜。其中,开国少将钟伟的反应尤为激烈,甚至大闹军委,此事传到毛主席耳中,引得主席连连摇头。
钟伟,1930 年参加红军,曾在红三军团担任营长,还在 15 军团 78 军任政治部主任职务。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第十旅的副旅长,此时他的职务确实不算高。然而,到了解放战争,他的职位如同坐上火箭般蹿升。最初担任东野二纵五师师长,后又成为 12 纵司令员。
正因为解放战争中的较高职务,让钟伟觉得自己的军衔不应只是少将,起码也得是中将。看看同为纵队司令员的黄永胜,在 1955 年被评为开国上将;梁兴初在四野中担任军长,被授予中将,而钟伟在 47 军中当过军长,却只评了个少将军衔,这让他内心极度不平衡。
于是,钟伟跑到军委大院喊冤,声称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草上,绝不佩戴在身上。林彪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将钟伟叫过来臭骂一顿。中央军委也将此事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听闻后,感慨这些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真男儿,在和平年代却为了肩章上的一点差别争得你死我活。
不过,毛主席也不想让将领们寒心,毕竟他们在战争年代贡献巨大。所以在授衔后,钟伟的待遇一直按照中将甚至上将的规格来。毛主席还亲自点名让钟伟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可谓低衔高配。
尽管钟伟在评衔时的举动给部队带来不好影响,不少人对他评价不佳,但就其个人而言,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彭德怀对钟伟有知遇之恩,在彭德怀元帅遭受林彪错误批判时,钟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在面对两位领导时,只相信真相,仗义执言,让彭总渡过难关。十五年后,彭总弥留之际还惦念着钟伟。而在军委扩大会议后,钟伟被撤掉北京军区参谋长职务,调任山东省、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及农垦厅副厅长等职务,但他无怨无悔,依旧我行我素。
钟伟不仅有党性、有原则,在对待家人方面也从不搞特殊化。他当上将军后,儿子想靠他的关系在北京找工作,他直接告诉儿子,你只是一个种庄稼的料,其他别想。这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纯粹品格,确实是现在很多人所欠缺的。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三国时期,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但他却对与黄忠同列感到不满。关羽自恃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觉得黄忠年老,不应与自己平起平坐。然而,在刘备的劝说下,关羽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这与钟伟等将领在授衔时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功劳与所授军衔不匹配而产生不满。但不同的是,关羽在主公的劝说下很快调整了心态,而钟伟等将领则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
钟伟身上的品格虽在评衔时有过冲动之举,但当时有意见的将领不止他一个,王近山、许世友、王必成等人也对自己的评衔级别不满意。这虽属人之常情,但也反映出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觉悟有所欠缺。然而,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英勇表现和身上的优秀品格,确实值得当代人学习和敬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