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已经迈入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但仍有大量的家庭保有燃油车,油价对他们的生活,仍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即使购买了新能源车,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成本,仍然受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影响。

不夸张地说,石油,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石油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业品的价格。

如何衡量石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到包括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关税在内的诸多因素。

不过我们可以从国民经济的某一个层面,比如大家关心的油价收入比,来观察石油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

如何获取到各国的收入数据?事实上,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涉及到数据统计口径、核算方法等,也没有哪个机构对全球各地做出类似的排名。

退而求其次,倒有一组数据,能够收集到大多国家的情况,这便是国民经济核算里的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用油价占消费的比重,来衡量油价在各国的影响程度,这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的方法。

有机构用现行汇率,得到各国以美元核算的汽油价格,结合宏观指标中的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可得到购买100升汽油,占全年消费支出的比重。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获取到133个国家的数据,覆盖范围已经算是很广泛了。但有些国家的经济或人口规模太小,参考意义不大。或者消费水平太差,汽车不是生活必备品,百公里两碗米饭才是更常见的出行形态,所以这类国家也不纳入对比范围。

于是,我们得到47个主要国家、一次性加100升汽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百分比。有网友会说,一次加100升汽油,加装得下吗?这只是方便计算使用的数值,何况即使装不下你也可以买个桶装。



菲律宾和越南,在这项指标上领先于其余国家,加100升汽油,要占当年人均消费支出的4%。

印尼、泰国和南非,在3%以上。

伊拉克、我国和秘鲁,则在2%以上。按照前述的计算方法,在我国,加100升汽油,要占到全年收入的2.6%。

我国人均一年花费不到3万左右,100升汽油大概800块,占比在2.5%左右,倒也与前述计算方法比较贴近。

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和波兰等国,这项支出在1%以上但又小于2%。

包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这项支出的比重不到1%。

所以,假如一年要花3万块,一次花了300块,倒也不是特别大的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需要超前消费的国家,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有网友认为,我国比重之所以这么高,远超其他国家,是油价太高的原因。在作者看来,油价有一些影响,但更大的影响则是绝对收入水平。我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此时,会有一位靓仔出现,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国收入虽然不高,但购买力高,生活水平并不低。

这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线路之争:是通过提高物价尤其是服务的价格水平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是通过压低劳动力价值(包括延长工作时间)来实现高购买力?

事实上,很多网友非常认可缩短工作时间的提议,但同时又拒绝认同提高物价水平。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在具体的措施,而在对经济的理解。或许,只要思路正确,打开格局是很轻松的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