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三兵团入朝作战。作为第二批入朝的部队,第三兵团下辖12、15、60三个军,其中12军是兵团副司令王近山一手带出来的王牌军。

而这支王牌军,在后来也走出了好几个将军。其中的一个师长,更是后来成为了上将。

至于军长和副军长,更是开国中将和少将……



被授上将的师长

12军最出名的除了王近山,恐怕就是后来的军长李德生了吧。不过李德生和王近山不一样,王近山是土地革命时期崛起的战将,李德生是在建国后崛起的。

李德生参加革命很早,他在12岁那年就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开始帮助我党站岗、送信。



在14岁的这一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并且在16岁成功入党。

他的前半生,就是一部成长奋斗史。因为饱受压迫,所以他选择站在人民这一方的红军部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那时候搞革命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送命。



但他却毫不害怕,义无反顾决定跟着我军走。他在我军读书识字,在我军上学,也在我军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侣。

可以说,军队就是他第二个家,是他前半生的寄托。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没来得及建设国家,抗美援朝又开始了。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12军35师的师长。一路走来,他和很多敌人交过手,认为我军并不一定会输给美军。

所以得知朝鲜求救的消息之后,他是非常支持出兵的。而且抗美援朝开始之后,他就向军长建议,让军长申请一下他们入朝。



1950年末,12军被编入第三兵团,开始入朝前的训练。

12军本身就是王近山带出来的,王近山对他们寄予了厚望。35师作为12军的王牌部队,在出征之前就士气满满,准备在朝鲜大干一场。

来了朝鲜之后,12军参加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虽然现在说上甘岭,大家都认为是15军打的,但12军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确定敌人的进攻方向,所以秦基伟不敢将所有兵力都部署在上甘岭方向。

后来敌人主要进攻的就是上甘岭,但因为手头能用的部队不多,所以打得很艰难。



秦基伟不得不向王近山求助,王近山则直接将自己手下的12军交给了他。

在12军的帮助下,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了。当时李德生是12军的副军长,在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他带领12军和美军顽强作战,最终没有让美军突破阵地。



55年大授衔的时候,李德生因为资历比较低,战功也比不过老牌将领,所以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不过到了88年,我国第二次大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开国中将的军长

和李德生不一样,曾绍山的参军要更早一点。他比李德生大两岁,但他在1925年就受到革命启蒙了,并在1929年的时候参军。

只不过他的发展,和李德生的发展还是不一样的。曾绍山参军的时候,是和村里的几个青壮年一起去的。



因为他已经到了参军的年纪,所以直接被安排到了作战部队。他先是当勤务兵,后来又当了传令兵,还当了传令班的班长。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传令兵有什么好当的,又没办法上战场。但在那时候,传令兵的危险不比战场的危险低。



可能很多人看电视,电视上那些电报、电话什么的都很方便,但一开始的时候,我军是没有电话和电报这些高科技的。

我军想要传达命令,只能靠传令兵在战场上奔波。而一旦命令传递不到位,很可能就会导致战斗的失败。



所以在战场上,双方的共识就是要针对对方的传令兵。一个传令兵不仅要聪明机敏,还要灵活多变,要不然根本活不下来。

而他就是传令兵中的佼佼者,多次在危急时刻传递命令。因为表现的机智勇敢,所以他被调到少共国际团担任副排长。



虽然只是副排长,但这个副排长的含金量非常高。少共国际团是我军最精英的部队之一,里面的人都是储备干部,他能当副排长,就证明他的能力很强。

在第一次过草地之前,他连干粮都没来得及准备,还是战友帮忙才给他凑了两三公斤干粮。



这点东西完全不够他吃,但他硬生生靠着这点东西以及挖野菜走出了草地。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的战斗,之后就一直活跃在正太路。

不过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曾绍山一直是十一军的军长。



他担任12军军长,是在1950年12月的时候。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12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还和联合国军的土耳其旅激烈战斗。

回国后,他担任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并在55年的时候被授予中将军衔。



开国少将副军长

而12军的副军长,就是我国的开国少将——肖永银。

肖永银是在1930年参军的,但他的入党时间是最晚的,他是在1935年入党的。

但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却很早,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革命者,他一直追随父亲的脚步。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将革命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虽然小时候勉强上过一年学,但他参军之后,并没有选择做文职工作,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在战场上拼搏的战士。

在反围剿战斗中,他的表现非常优秀。



抗战爆发后,因为我军编制有限,所以很多优秀干部都去了延安学习。肖永银没有去延安,他跟着129师的随营学校学习。

这是129师专门培养干部的一所学校,他毕业之后不久,就被调任为385旅的一个营长。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他作为12军的副军长,跟着部队一起进入朝鲜作战。等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他又进入军校深造,毕业后来到了南京军区担任装甲兵司令员。

虽然在55年的时候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但上级对他的任命却一点都不低。



许世友非常信任肖永银,两人的私交非常好。在长征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享受担架待遇过雪山草地的普通士兵。

那时候他在一场战斗中,因为身先士卒,所以肺部被子弹击穿受了重伤,眼看就要活不成了。



当时重伤的人一般都会留在当地老乡家里,但因为没办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他们很可能会终身残疾。

肖永银当时最好的结局,就是被留在当地,然后一辈子当个病秧子。但许世友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舍不得放弃他。

在许世友的特批下,他才能享受担家待遇。



西路军西征的时候,他本来是李先念的警卫员,却被徐帅看上了,硬是从李先念手里要了过来。

后来也是他和陈明仪冒着生命危险,千里突围给党中央送信,将西路军的真实情况报告给了党中央。

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更是将年轻的六纵带成主力。



只不过到了88年的时候,他和曾绍山都已经退居二线,只有李德生还活跃在一线。所以88年授衔,他和曾绍山并没有参加。

如果他和曾绍山一起参加的话,恐怕88年的上将,就要多两名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