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受到彭总的牵连,离开部队,来到四川当了一名副省长,主管农机工作。上任后他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等汇报,而是亲自到下面调研。用了5年时间,邓华调研了170多个县市,上千个村镇和农机站,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到厂矿调研的时候,从不事先通知,而是轻车简从,直接来到车间和工人们交谈,听完他们的意见后再听厂长汇报。
邓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向他汇报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容许丝毫虚假,稍有差异,便要追查到底。一位农机干部曾说:“每次向老将军汇报时我都要出一身汗,怕过不了关。”1977年,在四川工作了18年的邓华终于重回部队,担任军科院副院长。进京后,邓华拜访了老帅叶剑英,叶剑英问他有什么要求,自己能办到的一定帮忙。邓华还真就向叶帅提了一个要求:让我老哥重回部队工作。
邓华在家中排行老五,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的哥哥名叫邓多英,1926年就参加了革命,不久后加入了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在老家从事医务工,1974年病逝。因此邓华向叶剑英提要求,说让自己的老哥重回部队工作,这个老哥显然指的不是邓多英。那么邓华口中的这个老哥是谁呢?他就是洪学智。
红军时期,邓华和洪学智并没有交集。当时邓华在中央红军任职,洪学智在红四方面军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邓华在八路军征战,洪学智在新四军任职,这期间二人也没有什么交集。抗战胜利后,邓华出任辽西军区司令员,洪学智是军区副司令,这也是二人第一次共事。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挥师南下,邓华出任15兵团司令员,洪学智担任第一副司令,二人第二次共事。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和广东军区海军司令,成为叶剑英的重要帮手。1950年8月9日这一天,洪学智受叶剑英的委派进京汇报工作。刚下火车就听见有人喊自己老哥,他抬头一看,正是邓华。于是疑惑地问道:“伙计,你不是去东北了吗?任务不是很紧张吗?怎么现在在这里呢?”
当时邓华已经调任13兵团司令,准备跟随彭老总开赴朝鲜作战。这件事情洪学智是知道的,因此他看见邓华出现在北京的时候才比较吃惊。邓华眨着眼睛对他说:“我们马上就要走了,这不是还有件事没有办妥嘛!”洪学智和邓华共事过好多年,对他相当了解,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是找自己有事,当即问道:“你该不会是专程来接我的吧?”
邓华笑着说:“老哥猜对了,我就是专程来接你的。”随后邓华就把洪学智拉上了自己的吉普车,拉到了101的 住处。一见面,101也没有客套,而是开门见山地说:“洪学智同志,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你到东北去,马上就走。”就这样洪学智在连一套换洗衣服都没有带的情况下,跟随邓华去了东北,出任13兵团副司令。
火车上,洪学智对邓华说:“老伙计,你把对付敌人的招数都用在我身上了,搞突然袭击,我一点准备都没有,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邓华听后笑着说:“老哥,实话和你说吧,这次是我向军委和毛主席建议让你过来的。我打电话给赖传珠政委,他也赞同我的意见,还是他告诉我说,你近日要来北京汇报工作,我这才截住了你。至于日常用品和换洗衣服,等我们到了沈阳,我给你弄去!”
就这样洪学智跟随邓华到了东北,不久后彭老总也到了沈阳,并召开了13兵团高级将领会议。在会议上,彭老总开门见山地说:“你们这支部队,是四野的主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我没有直接指挥过你们,不一定能指挥得好呀。”彭老总担任过八路军副总指挥和解放军副总指挥,能力强,威望也高,现在却这样谦虚,到会的将领们十分感动。
大家纷纷说:“彭总来指挥我们这个部队,一定能指挥好,一定能打胜仗!”“请彭总放心,我们一定服从指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之前洪学智很少和彭老总打交道,只是听别人说他比较严厉,现在一看彭老总还是很随和的,紧张的心情当时就放松了下来。后来彭老总还和邓华、洪学智谈了话,询问了部队的情况。邓华说自己是志愿到朝鲜去的,洪学智则开玩笑说自己是被邓华突然袭击,拉来的。
来到朝鲜战场后,洪学智成为主管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副司令,建立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彭老总就说过应该给洪学智发一个像天坛一样大的勋章。从朝鲜回国后,洪学智出任总后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三年后,庐山会议召开,洪学智仗义执言,为彭老总说话。不久后他因此受到牵连,下放到吉林的一个农场劳动。
邓华虽然也受到了牵连,但他的处境比洪学智好一点。而且邓华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向上级推荐了洪学智,并拉着他到东北的话,洪学智很可能就不会出现在朝鲜战场上,也不会和彭老总结下深厚的友谊了。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后面的牵连了。因此邓华一直认为自己对不住洪老哥,1977年他复出,特意去拜访了叶剑英元帅,请求让洪学智重回部队工作。
邓华没有为自己和家人提任何要求,首先想到的洪老哥,这就是战友情谊。很快洪学智就重新回到了部队,先是担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不久后又调任总后部长。1980年,邓华病重,洪学智多次前来看望。当年7月,邓华在上海病逝,洪学智十分悲痛,不仅亲自参加了追悼会,还撰文回忆了二人的交往,并对邓华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