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骅29岁参加百色起义,30岁入党,一生坚定跟随我党闹革命。莫文骅出生时,父亲经营的布店生意尚好,家境殷实,莫文骅的生活还算不错。

1925年,莫文骅已经15岁了,家道中落,家中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父亲被迫卖掉了店面,连田产也变卖得一干二净。

莫文骅的母亲黄婉卿也是贫苦人出身,却知书达理,将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决定砸锅卖铁也要供莫文骅读书,父亲则请武师教习子女武艺,以免他们受欺负。

莫文骅就这样上了洋学堂,加上勤奋好学,天资聪颖,15岁时就考入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在学校就接受了进步的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期间,他还被军阀逮捕入狱,狱中受尽折磨。出狱后,恰逢蒋桂军阀斗争结束,广西政治格局有变,新的主政人李明瑞是国民党左派人士,他倾向于与我党合作。

组织上就安排莫文骅进入广西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军校)学习军事。不过,很快李明瑞在反蒋斗争中失败,李宗仁白崇禧卷土重来,我党在此背景下,发动了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后,莫文骅在张云逸介绍下入党。由此可以看出,莫文骅的资历很老,超越了不少开国将帅,如许世友、陈锡联。许和陈1955年授衔时,均是上将。

之后,百色起义的主力红七军遭受重创,损失不小,部队进行了整编,莫文骅出任第20师58团2营6连连长兼指导员。



这时候,莫文骅的带兵能力体现了出来,6连的成员都是勤务员、马夫、伙夫、四号员等非之前的战斗人员组成,莫文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他们训练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战斗力强的优秀革命武装。

在全军跋涉七千公里,前往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时,6连无一人掉队。他们刚到苏区,就参与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6连作战勇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全歼韩德勤部的一个炮兵营,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之后,莫文骅在赣州战役中受重伤,无奈离开一线部队,干起了宣传工作。直到长征时,他才回到一线,不过做的是政工工作,出任干部团政治部主任。



土城战役时,干部团在危急时刻,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这里面有莫文骅平时工作到位的贡献。

到达陕北后,莫文骅留守延安,主要负责保卫工作。没能在抗战期间前往抗日前线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开始,莫文骅随军进入东北,先后出任东野第四纵队政委、四野第41军政委、第14兵团政委、第13兵团政委等重要职务。

他在担任四纵政委时,四纵曾担负塔山阻击战的主攻,经过6天激战,四纵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歼灭敌军6千余人,圆满完成阻击任务。莫文骅参与指挥塔山阻击战,晚年时流泪说死后要将骨灰葬在塔山,与阵亡将士共眠。



之后,他还随军参加了平津战役,广西战役。建国后,莫文骅留在广西剿匪,参与家乡建设。1955年,我军授衔时,莫文骅被授予中将军衔。

然而,包括莫文骅在内的许多人在授衔前,都认为他应该授予上将军衔。毕竟,按照条件,当时出任正团级职务及少数战功十分卓著的副兵团职务的人都授予了上将,如韩先楚、张爱萍、陈再道。

所以,被授予中将军衔后,莫文骅一时想不通,心中也有所不满,工作中需要签字署名时,他都带上“中将”二字,以发泄心中不满。



至于为何被授予中将军衔,有人分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莫文骅的职务是“副兵团级”,前文说了这个职务评上将需要战功卓著。

莫文骅战功赫赫,但是他的军旅生涯前线作战缺席了“抗战时期”,相比而言逊色不少。加上,他在广西剿匪时,瞻前顾后,剿匪工作不力,曾被毛主席严厉批评,换了叶帅,广西剿匪工作才顺利推进。

不过,据莫文骅自己的说法,主要是得罪了高岗。话还得从抗战时期说起,当时莫文骅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毛主席曾征询他留守兵团政委人选意见,莫文骅建议是萧华,排除了高岗。



为此,高岗对他从此有了意见。莫文骅广西剿匪不利后,调往东北工作,成为高岗属下,在高岗的授意下,莫文骅职务被定为副兵团级,授衔时相应也就成了中将。

后来,莫文骅也逐渐释怀了。毕竟,按照授衔标准,毛主席本应授予“大元帅”,毛主席都婉拒了,不少比他功勋大得多的将帅还纷纷主动要求降低军衔,如叶帅、徐帅、徐海东、许光达。还有一些人,因为调离部队,战功赫赫而没能授衔。

更别提那些牺牲的革命烈士们了,莫文骅释怀后,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2000年5月,莫文骅逝世,享年90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