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死很突然,冬天的夜里,他一个人就走了,走得很冷清。

我后来很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天给他打了电话,他没有接听,我心神不安,但没有去看他。还有就是在他走得时候不该用手机铃声烦他,如果保持安静,他是不是好受一些?

那时候我太年轻,也太浮躁,“死亡”就这么突如其来,让我猝不及防,从此之后,我才开始走向成熟。

但我宁可不要这成熟,只要他还活着。

可惜自然规律不能违背,人已经死了,他留给我的教育却没有停止。



长子从来是被亏待的那个。

在大家都困难的岁月里,人和人的关系主要维系在物质上。父亲出生在一个大家庭,这里的“大”是指人口多,农村人信奉“多子多福”,实际上呢?真的未必啊。

贫穷让人没有温柔的余地,父亲从几岁开始就相当于跟爷爷奶奶打工,他作为长子,大家就都认为“老大就应该吃亏”,多干活,少吃饭,什么都让着弟弟妹妹,老大就应该是这样。

家庭是好是老大带好头,不好就是老大没有带好头。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关心父亲怎么想,好像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也是个未成年人的事实。

父亲纯孝,过年时候自己卷咸菜吃,唯一一点肉都拿去给爷爷奶奶吃,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都是找他,尽管都知道他刚成家,什么地方都缺钱花。

后来父亲无奈远走他乡,刚二十出头就跑江湖,骑着自行车来回一百多里路,贩些小商品赚钱养家糊口。稍有起色,还是混穷的人,却被当成了发财的人,或者说别人就是想利用父亲好面子的弱点,占点便宜。



他喝酒的时候喜欢回忆从前,但谁也不耐烦听,于是他就越来越沉默。

当我也做了父亲,才慢慢理解父亲的孤独和伤感。大概对他来说,小时候那些短暂但有点亮色的记忆很稀有,很珍贵,但谁会对他的记忆和感受感兴趣呢?

有次他对另一个长辈说自己对过去的事都记得,对方直接批评,“你记得又有什么用……”

现在回想起来,我后来不怎么指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也许就是因为听到了这样的对话。我不愿意让人这样说自己,我也不需要别人来同情我。

只是,多少次在我给父亲上坟的时候,在我夜里突然醒来睡不着的时候,我都后悔自己再也没有陪父亲喝酒的机会了。如果能够好好陪他聊一聊,他也许会有一些宽慰吧。

这个世界真的非常冷漠,大家都是以“有用”和“无用”来看人看事,像我父亲这样一辈子渴望亲情和友情的人,就非常吃亏。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别人就是不给,尽管那些都是“无用的”,无非是感情和态度。所以我就从来没有这样的妄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