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将至,杨梅、龙眼、荔枝等应季水果开始进入采摘阶段,果园内也渐渐洋溢果香。应季水果采摘期短、工作量大,每到这时总离不开一群“季节工”,或采摘、或挑拣、或搬运才将新鲜水果送到消费者手里。
“季节性用工”虽然满足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求,降低了用工成本,但也潜藏着灵活就业群体的普遍困境:口头协议是否算数?工伤如何认定?工资被拖欠怎么办?
果园送法
4月30日,在饶平县的果林里,枝头青红相间的果实间,头戴竹笠的采摘工人们正挎着竹篓穿梭,指尖翻飞处,饱满的果实簌簌落入筐中。迎来了几位佩戴法徽的特殊“访客”。
“大哥,您知道口头约定日结工钱,万一雇主不认账怎么办?”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社保缴纳等热点问题,饶平法院干警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以及此前审理的采摘工维权相关案例,提醒大家要注意签订劳动合同,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维权,更要善于维权,同时可以选择在户籍地或工作的地方参保。
期间,干警们倾听法律需求,耐心解答工人们关于支付劳动报酬、工伤事故赔偿等法律问题。
果农谢叔感慨道:“我们就干些普通的活,有时候三五天,有时候摘完这个园子就换另一个头家,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些门道,以后会多多注意的!”
这一天,在这片滋养着岭南佳果的土地上,采摘工人们收获了满筐的鲜果,也收获了平实又生动的法律知识。去年以来,饶平法院立足饶平县地域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特色普法活动,守护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让辛勤汗水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得到圆满的回报。
撰稿:吴可荻
来源:饶平法院
编辑:张蝶 吴柏霖
审校:林修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