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杨靖宇将军追悼大会上,许多当年在杨靖宇将军领导下奋勇杀故的抗联老战士,趴在杨靖宇陵墓前放声大哭,
他们说,杨司令啊杨司令,现在共产党得天下了,我们都回来了,什么都不缺,就缺司令您啊!
杨靖宇牺牲后,故人割下了他的头颅,张扬示众,杨靖宇的遗首曾存于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由长春医学院接收,
1948年2月23日,长春解放前夕,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联络处长春地工组组长李野光,派交通员宋继禹向东北局联络处汇报工作归来,
宋继禹这次除带回部分宣传品外,还传达了上级关于"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好公共设施、有价值的文物"的指示,
一提到保护文物,李野光猛然想起了杨靖宇的遗颅。早在1943年元旦,曾在做日本酒保生意的玲木那里听说,
有两颗抗日联军指挥官的头颅,存放在长春关东军医务课,这两颗头颅,一个是杨靖宇的,一个是陈翰章的。
想到这里,李野光更加打定了寻找英烈遗颅的主意。转身之际,李野光触及挂历。2月23日,这不是杨靖宇殉国的日子么?这正是杨靖宇殉国3周年的忌辰啊!
当晚,李野光向地工组同志谈起了原来听到的关于杨靖宇、陈翰章遗颅的情况和寻找的设想,大家都表示同意查找,决心弄个水落石出。
如何深入到长春医学院呢?李野光决定由地工组成员刘亚光和李广德共同创造条件,伺机行动,并叮嘱他们要千方百计,争取时间,完成党交给的寻找杨靖宇将军遗颅的任务。
刘亚光接受任务后,想方设法打入了骑二旅卫生队,任中尉军医,刘亚光利用去长春医学院给国民党官员巡诊的机会,多次寻找杨靖宇的头颅,均无结果。
一次夜间巡诊时,刘亚光乘机潜入解剖学教室,在微弱的手电光照下,他仔细观察,未发现任何迹象,
杨靖宇将军头
在将要离开时,忽然发现有一侧室,随即进入,遍寻室内,在大半毁损的器材堆里,发现了两位先烈的遗颅,
那是两只直径0.3米,高0.53米的圆柱形玻璃缸,里面盛满福尔马林,两颗体现中华民族精魂的头颅端端正正地安睡在黄色药水中,
玻璃缸封面上积土盈寸,但没有破损,一个上面白纸条签上清楚地写着墨笔字"山江好"(陈翰章的化名);
另一个上面0.02米宽,0.1米长的白纸签已经磨得发毛,钢笔书写的"杨靖字"3个字模模糊糊,
因当时处境不便,无法转移,刘亚光选了个不为人注意的半壁半厨式的偏僻处,把两顺遗颅"间壁"起来,并在外面施放了伪装,
次日黎明,刘亚光向地工组负责人作了汇报,并研究了两个获取头颅的行动方案。
当日,动员了数名国民党士兵,雇了车辆,以到医学院取医疗器材为名,拉走显微镜、纱布罐、污物桶、聚光灯多个,并拿走心脏等标本罐,
趁机将装着杨靖宇、陈翰章遗首的玻璃缸装入车中,用一些旧纱布覆盖在上面,运到卫生队前厅。
午夜,刘亚光与爱人周玮潜入卫生队前厅,将杨靖宇、陈翰章的遗首藏在卫生队五官科门头内,
长春解放的第2天,把杨靖宇、陈翰章遗首迎入亚光医院,仅在此安放4天,即由李广德等恭送到松花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驻长春办事处。
以后,由杨靖宇的老战友、松江省主席冯仲云派人将两位将军的遗首迎至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人民川流不息地到东北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遗容,参观杨靖宇事迹展览,学习先烈英雄事迹,发扬革命精神,继承他们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