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即清廉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廉洁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清正廉洁的故事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敬廉崇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

历史中的清廉故事

陶母退鱼 清廉自守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

晏婴一裘 厉行节俭


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已经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便打算赏赐他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坚决不接受。晏婴廉洁奉公的精神流传于中华。其貌虽不扬,其爱国廉洁之魂如熠熠星辰,不断激励着后世之人,行务实求真之事,铸清正廉洁之魂。

以廉为宝 清正廉洁


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就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对他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子罕廉洁的作风,洁身自好的品质深受大家的爱戴。

来源:昌吉州党委网信办

编辑:王 威

监审:罗 青

终审:吴 涛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发布网信政务信息

解读网信政策法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