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画卷中,塔山阻击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重庆舰的举动令人费解。它本在作战计划中对东野 4 纵进行炮击,却中途突然退出,而 48 年后真正原因才得以公布。
重庆舰在当时的国民党海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满载排水量高达 7000 吨,其前身是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 “欧若拉号”。二战中英国遗失了中国的 6 艘巡逻艇,便将此舰赔给南京政府,遂取名重庆舰。二战后日本海军被取消,它成为了亚洲第一炮舰。其装备了 3 座双联装 6 英寸炮塔,火力凶猛。曾经以 “欧若拉号” 之名在二战中一小时内摧毁轴心国 3 艘商船,被称为 “银色怪兽”。国民党海军得到它后如获至宝,毕竟当时中国工业实力无法造出如此吨位战舰。
在辽沈战役白热化阶段,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命令重庆舰舰长邓兆祥开往东北塔山附近海域支援 “东进兵团” 突破塔山。重庆舰开始炮击时,东野 4 纵司令员胡奇才明显感觉到国军火力剧增,连指挥部都能感到大地震动。看到战报后更是震惊,一炮就能打掉己方一个连,形势危急。
然而,炮击一会后,邓兆祥对桂永清说此地水位太浅,炮击后坐力大,继续下去有搁浅危险。桂永清陆军出身不懂海军,为保这重要战舰便下令撤离。这就如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船因不熟悉水战环境而遭遇困境。重庆舰撤离后,东野四纵压力骤减,经过六天六夜浴血奋战取得塔山阻击战胜利。胡奇才当时虽疑惑重庆舰为何中途撤离,但后来也猜到了原因。
1949 年 2 月,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将重庆舰调到吴淞口配合长江防线。但重庆舰官兵早已看透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2 月 25 日在舰长邓兆祥带领下公然起义,开往烟台港口,进入了解放军地盘。邓兆祥还号召更多水兵起义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其他战舰纷纷响应,74 艘国军战舰先后起义。此时胡奇才恍然大悟,原来邓兆祥早有起义之心,所以战场上才有那样的举动,对其敬佩不已。
重庆舰未起义前,我国海军实力已初现端倪,它的加入本可提高战斗力,甚至可推进攻台计划。但蒋介石气急败坏,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炸毁重庆舰,使其永远沉睡海底。
回顾这段历史,重庆舰在塔山阻击战中的突然撤退,看似是一个偶然的战场决策,实则是历史大趋势下的必然反映。邓兆祥等重庆舰官兵的选择,是对国民党统治的失望与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他们的举动在解放战争中具有深远意义,不仅改变了局部战场的局势,也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重庆舰最终被炸毁,但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人们铭记那段历史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