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5月,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百万解放军围困北平,20万国民党军成为瓮中之鳖,身陷绝境的傅作义举了白旗,北平解放。
随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携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为了不影响城中百姓,毛主席否决了大张旗鼓进城的提议,决定开着几辆车低调入驻香山。
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北平的老百姓和地方干部早已得到消息,自发站在街道两侧,手里举着小红旗夹道欢迎。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非常惊喜,不顾随从卫兵阻拦,坚持下车与民众亲切握手问候,一路从城西头步行到了城东头。
这时,人群中的一名战士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与满脸欢笑的老百姓不同,只见他保持着军礼的姿势纹丝不动,目光炯炯地望向前方。
工作人员向主席介绍道,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程子华,参加过辽沈战役,在塔山阻击战中失去了自己的右臂,所以只能用左手敬礼。
主席一听这话愣住了,伸手摸了摸程子华右臂空荡荡的衣袖,神情逐渐严肃起来。
最后,主席缓缓抬起手,全部的感情浓缩在一个军礼中。
接着,我党其他领导也挨个走到他面前,充满敬意地与他敬礼。而程子华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默默站立,他的身上充满了解放军战士的坚韧和毅力。
这位叫程子华的战士究竟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会失去一条手臂?
这一切还要从1948年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塔山阻击战说起。
塔山阻击战
塔山位于今辽宁省境内葫芦岛与锦州之间的一处平原上。虽然名叫塔山,但是这里既没有塔也没有山,而是辽沈战场上一个仅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渔村。
这里人烟稀少、位置荒僻,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对于辽沈战役来说,塔山的战略意义却十分重要。
这里东邻锦州湾、西靠白台山,距离锦州城15公里,距离葫芦岛则只有5公里,更有著名的关宁铁路从中而过。在山与海之间,塔山是最狭窄的一段,只有十二公里宽。
村子地势平坦低洼,东西南北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丘陵、浅滩,唯一的防御制高点只有一座白台山,却正好挡住了国军从葫芦岛登陆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可谓是兵家必争的交通要道,国共两军谁能够率先占据,谁就能在辽沈战役中掌握巨大的主动权。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大决战,东北野战军奉命发动辽沈战役,意在将盘踞在此的国民党军队一举歼灭,从而解放东北全境,然而摆在解放军面前的,却有四道巨大的难题。
首先,东北地方的国民党军队势力依然庞大,牢牢掌控着长春、沈阳、锦州、葫芦岛等12个重要城市,并在其中驻屯重兵。
更重要的是,包括关宁铁路在内的几条交通干线仍在国军手中,始终无法断绝他们的后勤补给,想要彻底消灭他们绝非易事。
其次,沈阳、长春、锦州三座大城市,相互策应成为犄角之势,盘根错节难以拔除。
如果东北野战军倾尽全力攻打其中一城,另外两处必然会出兵相援,或者对我军的后方根基袭击骚扰,以破坏解放军的战略意图。
因此,我军不能将兵马全部放在沈阳或锦州,必须纵观全局,谋定而后动。
第三,老蒋对于东北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视,就在辽沈战役之前,他甚至几次三番登上葫芦岛,亲自指挥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舍不得东北的军工厂,当时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军的武器装备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里生产的。
如果把老蒋逼急了,他很可能从别处调集重军增援东北。
第四,隔壁的华北援军也处在胶着血战中,无法抽身来援。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起初的计划是,东野、华野相互应援,一旦战局陷入被动,就调集华北野战军参战。
没想到,狡猾的傅作义模仿陆逊连营,摆开一字长蛇阵,将华北援军牢牢锁住,被迫各自为战。
以上四条都是东北野战军面临的棘手难题,攻打锦州必须要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不但要在短时间内拿下锦州城,还要严密提防敌人的援军。
一旦某个环节掉链子,整个辽沈战场很可能就会形势逆转,此前的战果也将前功尽弃。
反复考虑之后,东野总司令员林彪决定首先抽出两个纵队,将长春围了个水泄不通;
又将塔山一带的防守重任,交给了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阻击来自海上的国民党援军;剩下的兵力则全数押上,倾力攻打锦州。
程子华
如此一来,林彪相当于把后腰露给了程子华,足见其对这位大将的信任,包括东野第4纵队、第11纵队、热河独立第4师、第6师,以及一个炮兵旅在内,总共7万大军,全部归程子华司令统领。
战局的进展正如林彪所料想的那样,锦州之战打响后,国军很快从葫芦岛增兵来援,而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程子华防守的塔山要地。
从10月10日到10月15日,激烈的塔山阻击战持续了六天六夜。
最终,程子华司令员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为主力部队攻克锦州消除后顾之忧,立下了汗马功劳。
毫不夸张地说,塔山阻击战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的大捷,甚至影响了整个辽沈战役的格局。在小小的塔山村,解放军一共部署了8个师的兵力,与国军11个师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
天还没亮,国军趁我军不备,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是由于轻视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国军仅仅准备了半个小时的弹药量,根本没想到会遭遇如此强烈的阻击。
起初的半个小时,整个塔山村硝烟遍地、炮火漫天,到处都是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但将士们躲藏在掩体内,几乎毫发无伤。
半个小时过后,敌人炮弹打光偃旗息鼓,可阵地上仍然残留着大量的地堡和铁丝网,敌人的步兵很难突破。
在程子华司令的指挥下,我守军依托残破的防御工事,与敌军展开激烈炮战,并成功摧毁了敌人的炮兵阵地。
阻击战第一天,国军共计向白台山阵地组织七次进攻,向塔山阵地组织了九次进攻,自身损兵折将,却是一无所获。
第二天,国军将预备部队的四个步兵师全部提上战场,并出动了大量山炮、迫击炮、榴弹炮,甚至还有5架飞机,大大加强了地面火力和海陆军掩护,企图挽回前一天的颓势,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一举突破塔山防线。
一番调兵遣将确实收到了成效,国军151师453团一度夺取了二〇七高地。程子华听到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兵前去解围,很快又将二〇七高地夺了回来。
国军不甘示弱,又派出451团再度抢夺,正、副团长甚至带头冲锋,结果却被我军当场击毙。
这一仗从凌晨打到傍晚,两天时间国军始终寸步难进。
由于伤亡太大,国民党军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制定出三头蛇计划,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塔山村、白台山、以及铁路桥头堡。
10月13日是整个塔山阻击战中最惨烈的一天。
凌晨四点半,国民党炮兵团兵分两头,开始对白台山阵地和塔山阵地猛烈轰炸,伴随着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程子华率领的解放军防线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敌军来势汹汹地向我军阵地冲锋,又接连倒在防御工事前面。
起初我军还能勉强抵挡,可后来敌人实在太多了,一茬接着一茬,同时又占据着空中和地面巨大的火力优势,我军始终只能被动挨打。
解放军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眼看快要顶不住了,底下的士兵劝程子华暂时离开阵地后撤,于是程子华打电话请示林老总,向他报告塔山阵地的伤亡情况,希望能得到火力支援。
林彪在电话中对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塔山那块阵地!
程子华明白塔山阻击战对于辽沈战场的重要性,就算自己舍去头颅不要,也绝不能丢掉这块阵地!
于是,他将第四纵队第10师28团部署到塔山东部阵地,并下令出动军中所有的地面火力,包括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数十门身管炮,以及最宝贝的迫击炮,一字排开摆在东西一千米长的阵地上,对全体守军下达严令,立誓与塔山共存亡。
此时的国军才亲眼见到,原来我军也有自己的大炮,而这些正是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在战前特意部署在塔山阵地上的。
面对我军的火力威慑,国军仍旧不愿放弃,还是选择一窝蜂地猛扑而上,又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地面炮战我守军以逸待劳,无疑是有利的一方;
但国军还有五台军机一直在空中火力支援,这就是我们没有的了。
短短几十分钟内,蒋军飞机低空投掷炮弹5000余枚,平地炸松几尺土,对我军的防御阵地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同时,敌军3个师组成密集的冲锋队形,由连长、营长、团长带头,嗷嗷叫地往上冲,而解放军则只能依托掩体、碉堡、战壕,一面艰难躲避着从天而降的炮弹,一面与正面敌军以命相搏。
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我军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坚如磐石地保卫着塔山阵地,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解放军与国军反复周旋,呈现出一种拉锯的状态,大大小小的掩体、碉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到11月14号,锦州方面一声炮响,林彪指挥的总攻已经开始,可国军增援部队仍旧被挡在塔山阵地之外,他们已经轮番进攻了五个昼夜,却还是寸步未进。
急不可耐的国军终于掏出了撒手锏——“赵子龙师”,这支部队气焰十分嚣张,对外号称“没有拿不下的阵地”。
蒋军用50万袁大头作为赏格,从中招募骨干分子,不顾一切对塔山阵地发起敢死队式冲锋。
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镜头,在塔山阻击战中实实在在地上演了。
面对全副武装的“赵子龙师”,程子华司令毫无惧色,不顾将士们阻拦,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提着枪与敌人血拼。
这场大决战的场面太过激烈,双方都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从凌晨一直打到黄昏,结果也是十分惨烈。
程子华的右臂在此战中被流弹刺穿,因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永远地失去了一条胳膊。
不过,我军战士的牺牲终于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场仗把国军的斗志彻底给打光了,塔山阵地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也成了他们永远的噩梦。
直到10月15日,蒋军39军的战车部队终于从葫芦岛和烟台两地陆续赶来,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程子华已经收到了锦州方面传来的捷报。
直到这一刻,国民党军的东进增援部队在塔山依然未能前进半步,轰轰烈烈的塔山阻击战以我军的光荣胜利而告终。
辽沈战役胜利后,我解放军对国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东北守军知道大势已去,军心大乱,一听到解放军来了大都放下武器、开城献降。
最终,蒋介石无力回天,万般无奈之下被迫放弃了东北。而这一切的大好局面,程子华领导的塔山阻击战功劳很大。
结语
程子华和他率领的解放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高墙,粉碎了国民党占领东北的阴谋,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致敬革命烈士,没有他们就没有繁荣昌盛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