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儿女都各自成家,老伴儿去世后,我一直一个人住。

上次意外晕倒住院,需要手术,我向儿媳妇借6000块钱。

她说没钱,但后来却发现她是跟儿子去三亚度假。

既然这样,那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01、

我叫王建国,今年63岁,已经退休三年了,老伴儿去世后,我自己住在家里老房子里。

在电力局干了大半辈子的线路维修工作,爬高上低、风吹日晒,退休时留下了一身的毛病。

高血压、高血脂都是常客,医生三令五申要我管住嘴迈开腿,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也为了自己身体健康,我在努力加强锻炼。

每天早上六点,我准时起床,在小区里溜达几圈,和老邻居们一起打打太极拳。

下午常约几个老伙计搓麻将,就图个乐呵。

傍晚的时候,我还喜欢到附近的公园遛弯,看看夕阳,喂喂鸽子。

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最让我骄傲的还是我的一双儿女。

儿子王明是家里的骄傲,当年以高分考入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又进了一家外企做管理,月薪上万,过年过节回来总会带些洋气的礼物。

儿媳林小溪是个设计师,在一家大公司做部门主管,每次见面都穿戴光鲜,说话也温声细语的。他们在市中心买了套大房子,大孙子上的是双语学校,日子过得相当气派。

女儿王丽,读书时成绩一般,只上了个大专。毕业后和她丈夫赵刚一起开了家小餐馆,天天油烟熏脸,从早忙到晚。

小餐馆生意还算稳定,但比起儿子的光鲜亮丽,实在是差了一大截。

潜意识里,我确实更偏心儿子一些,毕竟养儿防老,儿子也是我们的依靠。

02、

上个月的一个清晨,天气有点冷。我像往常一样,早上下楼去小区晨练。

刚走了两圈,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胸口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着,透不过气来。

我扶着小区的长椅坐下,想休息一会儿,却不想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醒来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急诊室里。原来是小区的李大爷发现了我,赶紧叫来了保安,一起把我送到了医院。

急诊医生看了我的情况,立刻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王先生,您这是冠心病急性发作,需要马上住院治疗,并考虑做心脏支架手术。"

"要住院啊?那得多少钱?"我第一反应是钱的问题。

"保守估计需要两万左右,包括手术费、住院费和术后药物。"医生说,"您现在情况挺危险的,不建议拖延。"

我心里咯噔一下。退休后,我一直量入为出,每月的退休金除了日常开销,大部分都存成了定期,想着给儿女多留点。

可现在手头的活钱也就五千多,其他都是定期存款,提前取要损失不少利息。

我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先联系一下儿子,看能不能借点钱应急,等定期到期了再还给他们。

拿起手机,我先给儿子打了电话,却只听到"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的提示音。想了想,我又拨通了儿媳的号码。



"爸,什么事啊?"儿媳的声音听起来很忙碌。

"小溪啊,爸这边出了点情况,现在在市第一医院。"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啊?怎么了爸?"她的语气突然变得关切。

"医生说是心脏问题,需要做个手术。我手头现在有点紧,能不能先借我六千块钱周转一下?等我五一之后定期到期,就还你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儿媳的声音明显冷淡下来:"爸,您生病我们也很着急啊。可是你也知道,年前我们刚换了新车,孩子这个月刚交了一年的补习班费,手头确实很紧张,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这样啊......"我有些失落,但还是体谅他们,"那没事,我再想想办法。"

"要不您问问丽丽吧?他们做生意的,手头都得留钱进货,肯定有现金。"儿媳建议道。

"行,那我再找找别的办法。"我没有直接说找女儿,女儿那个餐馆也不怎么赚钱,不一定一下子能拿这么多。

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按说儿子一家条件那么好,六千块钱对他们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吧?咋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呢?

可话又说回来,年轻人确实有自己的开销,我也不好多要求什么。

医生说手术不能拖,犹豫再三,我还是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03、

"喂,爸,今天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女儿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我本来想只借三千,减轻她的负担,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丽丽啊,爸现在在医院,有点小问题......"

"什么?医院?哪个医院?怎么回事啊爸?"女儿的声音一下子急切起来。

"市第一医院,就是有点心脏不舒服,医生说要做个手术。"我尽量轻描淡写。

"你等着,我和你女婿马上过来!"不等我说完,女儿就匆匆挂了电话。

我躺在病床上,心里却开始忐忑。

丽丽的小餐馆虽然稳定,但也仅够维持生活,我这一下子要借六千,会不会太为难她了?

这会儿正式餐厅忙的时候,她能有空过来吗?

不到一个小时,女儿和女婿就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医院。看到我躺在病床上,女儿的眼睛一下子红了。

"爸,你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的?"女儿拉着我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我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最后吞吞吐吐地提出了借钱的请求:"丽丽,爸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先借我三千块应急?"

我故意把数目降低了一半,不想让他们太有压力。

女婿赵刚听完,二话不说掏出手机:"爸,您别担心,钱的事情我们来解决。您先安心养病,我这就去交医药费。"

我还想说什么,女婿已经跟着医生去办手续了。

女儿则留下来陪我,细心地帮我整理床铺,倒水拿药,忙前忙后。

"爸,你平时对身体也太不注意了。"女儿一边帮我掖被角,一边数落我,"医生说你这情况很危险,要是晚发现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一阵愧疚。

平日里,我对儿子的关心总是多过女儿,觉得女儿嫁出去了,是别人家的人了。可危急时刻,却是女儿第一个赶到我身边。

女婿办完手续回来,悄悄告诉我:"爸,所有费用我都交了,您安心养病就好。"

"这怎么行,得有两万多吧?我手里有五千,先给你们......"

"爸,您别提这个了。"女婿摆摆手,"我和丽丽虽然挣得不多,但这点钱还是有的。您要是实在过意不去,等好了以后我们再慢慢算。"

女儿补充道:"对,爸,您就当我们尽孝心。再说了,我和赵刚又不是外人。"

听到这话,我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女儿安排好一切后,对我说:"爸,这段时间我搬回来照顾您,赵刚会看着店里的事。"

"那怎么行,你们的生意......"

"生意哪有您重要。"女儿打断我,"您安心养病,其他的事都别想。"

接下来的日子,女儿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我。

手术当天,她在手术室外等了整整四个小时,看到我被推出来时,她眼中噙着泪水,却还对我露出安慰的笑容。

术后恢复期间,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饭,什么益气补血的乌鸡汤、清淡可口的蒸鱼,样样都是精心准备。

女婿也常来探望,每次都带着他亲手做的特色菜,说是为了让我胃口好些。

相比之下,儿子只在手术后匆匆来了一趟,放下一篮水果就走了,说公司太忙抽不开身。而儿媳更是一次都没来过,只在微信上问候了几句。

我心里不是没有失落,但想想年轻人工作忙,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就没再说什么。

04、

就这样,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病情逐渐好转。

半个月后,医生说我可以出院了,但还需要在家静养一段时间。

出院那天,女儿和女婿一起来接我。女婿开着他那辆面包车,后座上铺了柔软的垫子,说是怕路上颠簸对我不好。

回到家,我发现家里已经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床上的被褥也都是新换的。餐桌上摆着一桌可口的饭菜,热气腾腾。

"你们太辛苦了,"我感动地说,"店里的生意还好吧?你们都过来,谁看着店呢?"

"挺好的,您别担心。"女婿笑着说,"我们调整了一下营业时间,中午繁忙时段我会回去帮忙,其他时间有员工看着。"

吃饭时,我问起医疗费的事情:"丽丽,到底花了多少钱?我得还给你们。"

"爸,钱哪有你的身体重要。"女儿敷衍道,"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养病,别想这些了。"

我坚持要知道金额,女婿才不情愿地告诉我:"一共两万三,不过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自费大概一万五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我心里一紧。这对于女儿一家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销。



"这样,我马上去把定期取出来还给你们......"

"爸!"女儿打断我,"我说了不急。你养我这么大,给你出钱看病是应该的。"

"就是,爸,您别操这个心了。"女婿附和道。

我不再坚持,但心里已经暗暗做了决定。

女儿每天还是会来照顾我,但不能像在医院那样整天陪着了,毕竟餐馆还要经营。我的身体逐渐好转,也能自己做些简单的家务了。

一天,我正在卧室休息,无意中刷到了亲家母的朋友圈。

上面晒出了一组三亚旅游的照片,配文是"感谢儿女孝心,带我们老两口来三亚度假"。

照片中,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儿子、儿媳和他们一家人在海边的合影。时间显示,正是我住院的那段时间。

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原来儿媳说的"手头紧"只是借口,他们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借给我。

更让我心寒的是,在我住院期间,儿子竟然有心情出去度假。

继续翻看亲家母的朋友圈,我又看到儿媳新买的名牌包、高档化妆品的炫耀照。

看着这些照片,再想想当初儿媳拒绝借钱的理由,我心里的失望无以言表。

正在这时,儿子的电话打了过来:"爸,听说您已经出院了?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已经能自己活动了。"我故作轻松地回答。

"那就好。最近公司太忙,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去看您。"

"好,你忙你的吧,我没事。"我顿了顿,还是忍不住问道,"对了,三亚玩得开心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爸,您都知道了?"

"嗯,看到你丈母娘发的朋友圈了。"我平静地说,"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爸,我......"儿子似乎想解释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对不起,爸。"

挂了电话,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心里百感交集。

不是我不理解儿子,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回避。反倒是平时不起眼的女儿一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

也许,亲情的真谛不在于平日里的嘘寒问暖,而在于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05、

转眼到了四月底,我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又能像从前一样出去遛弯、打麻将了。

而五一假期恰好赶上我的生日,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家庭关系。

我给儿子、女儿两家都发了邀请,说是想趁着五一假期,办个生日宴,一家人聚一聚。

女儿接到邀请后立刻答应,说要亲自给我做生日蛋糕和一桌拿手菜。

儿子回复得稍晚一些,说一定会带着全家来庆祝。

五一这天,女儿和女婿一早就到了我家,开始忙前忙后。

女儿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张罗,女婿则负责采购食材和装饰客厅。中午时分,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准备就绪,客厅也被装点得喜气洋洋。

直到下午三点,儿子一家才姗姗来迟。儿媳提着一箱牛奶,一进门就笑着说:"爸,生日快乐!寿比南山!"

我笑着说了声谢谢。

女儿和女婿把菜都做好了,我们聚到餐桌前。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络起来。

"爸,您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恢复得好吗?"儿媳表面上关切地问。

"托大家的福,已经很好了。"我看了看女儿,"多亏了丽丽的细心照顾。"

儿媳笑了笑,似乎有些尴尬:"那就好,那就好。"

吃完饭,女儿拿出一个自制的蛋糕,上面写着"生日快乐"。我们一家人围着蛋糕唱起了生日歌,气氛一时间其乐融融。



吃完蛋糕后,我看了一眼大家。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五一假期,难得大家都在。我有个决定要告诉大家。"我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爸,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儿子不解的问。

我站起身来,走向书房,拿出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牛皮档案袋。

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手中的档案袋上。

尤其是儿媳,看到我拿出来的文件,眼睛瞬间就亮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