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花了二十年带出来的徒弟,
升任CEO的第一天,
就把我调去了保洁部。
“师父,
公司要年轻化,
您体谅一下。”他笑着说。
我摘下工牌时,
技术部的小张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林总改了您的专利署名。”
三个月后,
公司核心项目爆雷,
他跪在我家门口:“师父,
只有您能解决这个漏洞!”
我看了看手表——刚好赶得上和老战友们喝茶。
第一章:驱逐
办公桌前,
我盯着林耀明送来的调岗通知,
只觉得荒唐可笑。
通知上写着:程志远同志因年龄原因,
从即日起调离研发中心首席工程师岗位,
前往后勤部担任综合管理员。
“程总,
您看这调令…”人事小妹递过文件,
不敢直视我的眼睛,
“林总说这是董事会的决定。”
我把文件折好放进口袋,
笑了笑:“没事,
叫我程工就行,
总不总的都是虚名。”
她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低头离开了。
通过办公室的玻璃隔断,
我看到林耀明站在走廊尽头,
正和几个年轻人说笑。
那是他重金挖来的技术团队,
据说个个都是海归硕博。
而我,
一个只有大专学历的老头子,
在这帮“天之骄子”眼里大概早就是块绊脚石了。
林耀明注意到我的目光,
带着笑走了过来。
他今天穿了一件价值不菲的深蓝色西装。
十几年前那个穿着老土格子衬衫、背着破旧双肩包的毛头小子,
如今已经华丽转身,
成了让资本市场追捧的创新企业家。
“师父,
还生气呢?”他推门进来,
语气亲昵,
却带着一股子居高临下的意味,
“这不是怕您太辛苦嘛,
研发那边压力那么大,
您这个年纪也该歇歇了。”
我只是平静地望着他:“耀明啊,
你记不记得当年是谁手把手教你画第一张电路图的?”
林耀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
随即又恢复如常:“当然记得,
师父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可是…公司要年轻化,
投资人也有要求,
您体谅一下。”
他顿了顿,
语气放缓:“后勤部也挺好的,
工作轻松,
福利一分不少。
您就当是养老了。”
养老?我今年才55岁,
正是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时候,
我摇摇头这是假关心,
真羞辱。
随手拿起桌上的专利证书,
那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黑鹰导航系统”,
上面赫然印着我的名字。
“这个我带走?”我问道。
林耀明眼神闪烁:“这个…还是留在公司档案室吧,
毕竟是公司资产。”
我没有争辩,
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物品。
二十年的心血,
就这么被一纸调令抹杀了。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刚从军工所出来的我,
在一次技术交流会上遇到了当时还在读专科的林耀明。
那时的他虽然青涩,
对技术却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
我被他的认真打动,
不顾众人反对,
力排众议把他招进了公司。
从最基础的电路设计开始,
我一点一点地教他,
把自己在军工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记得10年前那次重大事故,
因为林耀明的疏忽,
一个关键参数录入错误,
导致测试装置短路冒烟。
当时如果追究责任,
他很可能被赶出公司。
我二话不说,
在报告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承担了全部责任。
而如今…
“师父,
我就明说了吧,
公司已经不需要你了。”林耀明站在门口,
轻描淡写地说完,
转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
我突然想起军工所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养不熟的白眼狼,
迟早会咬你一口。”
收拾办公室时,
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准备备份资料。
输入密码后,
发现自己的权限已被降低,
很多核心文件夹都无法访问。
好在我早有准备,
多年来的重要资料都有备份。
不过我还是想看看林耀明到底动了什么手脚。
经过一番摸索,
我找到了设计文档的历史版本。
令我震惊的是,
所有设计图纸上的署名都被改成了林耀明的名字,
而我的名字则被彻底抹去。
这种明目张胆的窃取,
让我感到一阵心寒。
正当我暗自震惊之际,
技术部的小张悄悄走了进来。
张立是我五年前从大学校招进来的年轻人,
为人踏实肯干,
技术功底也不错。
“程总…”他犹豫着,
左右看了看,
确定没人注意才走到我面前,
“我听说您明天要去后勤部报到?”
我点点头:“公司决定,
我尊重。”
小张咬了咬嘴唇,
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塞到我手里:“林总…他改了您的专利署名,
不仅是内部文档,
连对外申报的材料都改了。
我偶然看到的,
您自己留意。”
我捏紧了那张纸条,
心头一阵发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忘恩负义,
而是赤裸裸的侵权了。
“谢谢你,
小张。”我拍拍他的肩膀,
“你要小心,
别让林总发现你告诉我这些。”
小张点点头,
默默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
我按时来到后勤部报到。
新部门主管是个秃顶中年人,
看我的眼神充满同情。
“程总…啊不,
程工,
您就负责这边的设备维护和办公用品管理吧。”
他给我安排了一张靠近卫生间的小桌子,
“林总特意交代,
要给您减轻负担。”
我笑笑不语,
戴上了后勤部发的工作帽,
开始检查打印机和饮水机。
曾经叱咤风云的技术总监,
如今沦为修理工,
这落差连我自己都有些恍惚。
晚上下班时,
财务部的老周在电梯口拦住了我。
他是公司元老,
比我早来几年,
对公司上下了如指掌。
“老程,
听说你被发配后勤了?”他压低声音问道。
我耸耸肩:“年纪大了,
该让位给年轻人。”
老周左右看了看,
凑到我耳边:“你知道林总用你的专利做了什么吗?他拿去银行抵押了,
贷了3个亿!”
我愣住了:“什么时候的事?”
“上个月,
他跟投资人吹嘘说要扩大生产线,
准备竞标军方大项目。”老周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老程,
你可得留个心眼啊。”
看来我不得不行动了。
我只是给小张交代了几句,
就马上打了辞职报告,
手续办得很快,
果然没人挽留我。
离开公司大楼时,
我回头望了一眼这个自己奋斗了二十年的地方。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楼上,
将玻璃幕墙映照得金光闪闪。
可那光芒之下,
却是肮脏的算计和背叛。
我解下工牌,
放进了口袋。
心里明白,
从今天起,
我和这里的纠葛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暗流
回到家中,
我打开了多年不碰的酒柜,
取出一瓶尘封已久的茅台。
这瓶酒是五年前公司上市时,
林耀明亲自送给我的,
上面还贴着他手写的标签:“师父大恩,
永世难忘。”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
我冷笑一声,
拔开瓶塞一饮而尽。
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
胃里翻江倒海,
眼前却浮现出三十年前的往事。
那是我在军工所最辉煌的时期。
作为导航系统研发小组的核心成员,
我主导开发了多款国防级导航设备。
当时年轻气盛的我,
满心只想着为国效力,
从未考虑过名利二字。
可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
项目领导看上了我的设计方案,
却在上报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我质问时,
他只是淡淡一笑:“小程啊,
单位工作讲究集体智慧,
你这思想有点不对头啊。”
后来随着单位里的关系网越织越密,
像我这种不愿同流合污的技术人员越来越边缘化。
终于在一次内部整顿中,
我被调离核心项目组,
改为负责档案整理。
彼时民营科技企业正兴起,
我带着自己的核心专利——“黑鹰导航系统”的雏形方案,
毅然离开了军工所,
加入了刚成立的科锐公司。
二十年来,
这个系统不断完善升级,
成为了公司的立身之本。
可如今,
我和当年在军工所的处境何其相似。
都是被人算计,
被人背叛。
正当我沉浸在往事中时,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是老战友马洪的电话。
“老程,
听说你被‘优化’了?”马洪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
退役后的他在军方采购部门任职,
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
“消息挺灵通啊。”我苦笑道。
“走,
出来喝一杯。
老地方,
兄弟几个都在等你。”马洪说。
半小时后,
我推开了“老炮儿”小酒馆的门。
这家位于北五环的小店是我们这帮老兵的固定聚会地点。
一进门,
就看到马洪、李战和王刚三人已经围坐一桌,
酒过三巡,
脸上都泛着红光。
“来了来了,
今天的主角终于到了!”马洪站起来,
拉我入座,
倒了满满一杯白酒,
“为我们的程教授接风洗尘!”
几杯酒下肚,
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李战是军区某研究所的技术顾问,
向来消息灵通。
他凑过来,
压低声音说:“老程,
你那徒弟挺能耐啊,
这不正往军方项目上扑吗?”
我一愣:“军方项目?”
“就上周,
你们科锐投了标书,
说是有什么黑鹰二代技术,
精度比现役设备提高三倍。”李战瞥了我一眼,
“那不是你的心血吗?”
我放下酒杯,
心里咯噔一声。
黑鹰二代是我离开前刚刚完成的升级方案,
但并不成熟。
林耀明这是想干什么?
“真是后生可畏,”王刚接过话头,
“我看了他们提交的技术参数,
真的是太逆天了!特别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数据漂亮得不像话。”
李战点点头:“就是,
老程,
说说你们怎么做到的。”
我皱起眉头:“具体是哪几个参数?”
李战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指给我看。
这些数据我再熟悉不过,
确实是黑鹰二代的核心参数,
但某些关键点明显被人为修改过。
特别是散热系统的参数,
竟然比我设计的标准降低了30%,
这在高温环境下简直就是定时炸弹!
“这些数据…”我沉声道,
“都是被篡改过的。
黑鹰二代确实性能提升,
但没有他们吹得那么神。
而且散热系统的参数这么低,
一旦设备在高温环境工作,
极有可能发生熔毁。”
马洪震惊地看着我:“那岂不是会有安全隐患?”
“何止是隐患,”我摇摇头,
“如果用在关键场合,
后果不堪设想。”
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四个老兵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这种有缺陷的设备装备部队,
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更可能危及人员安全。
刚想再细问,
手机却突然响了。
是一个陌生号码。
“程总,
我是小张。”电话那头传来技术部小张急促的声音,
“现在方便说话吗?”
“方便,
怎么了?”我走到一旁安静处。
“我有重要的东西给您!”小张声音发颤,
“林总他们太过分了,
我找到了他们修改测试数据的证据。”
我心头一震:“你在哪?”
“我在您家楼下…”小张声音更低了,
“外面下雨了,
我没带伞。”
挂了电话,
我匆匆向老战友们告别,
冒雨赶回家。
果然看到小张浑身湿透地站在路灯下,
手里紧握着一个防水袋包裹的U盘。
“进来说吧。”我领他上楼,
拿了干毛巾和衣服给他。
客厅里,
小张换上干衣服,
手还在微微发抖:“程总,
您走后,
林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技术方案。
最离谱的是,
他把散热模块的设计缩减了一大半,
说是为了节约成本。”
我皱眉:“他疯了吗?散热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保障,
容不得半点马虎。”
小张苦笑:“他说现在的技术可以用软件算法弥补硬件不足,
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散热系统。
还说这是…他的创新。”
我打开U盘,
里面果然有原始设计文档和林耀明修改后的版本,
以及一段录音文件。
点开录音,
传来林耀明和财务总监的对话:
“林总,
这散热系统砍掉这么多,
真的没问题吗?”
“怕什么,
测试环境又不会达到极限温度。
等签了合同拿了钱,
就算出问题也是后话了。
何况还有老程背锅呢,
当初的设计可是他签字的。”
“可是技术部那边…”
“技术部我说了算!老程那套老古董思路早过时了,
现在是我林耀明的时代!”
听完录音,
我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攥紧。
林耀明这是要把我二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还想让我做替罪羊!
“小张,
谢谢你冒险把这些带出来。”我感激地说。
小张摇摇头:“是您当年救过我。
记得我实习那会儿,
差点把实验室烧了,
是您帮我顶下来的。
程总,
您打算怎么办?”
我陷入沉思。
直接去找林耀明对质?他现在是公司掌舵人,
背后还有董事会支持,
我一个被赶出门的老员工哪有底气与他对抗?
报警?恐怕也只是内部纠纷,
警方不会立案。
打官司吗?可专利的使用权已经授权给公司,
而且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现在能做的就是私下联系几家熟悉的媒体,
曝光科锐公司的技术诈骗行为。
可这些报道没有积极什么水花,
刚出来就被摁下去了。
公司公关部还发表了声明,
称“前技术总监程志远因个人恩怨诬陷公司,
实为报复行为”。
林耀明更是接受采访,
痛心疾首地表示:“师父对我有知遇之恩,
可惜晚年被小人蛊惑,
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
我深感痛心。”
舆论一时间倒向了林耀明这边。
毕竟在外人看来,
一个被辞退的老员工恶意诋毁公司,
动机确实可疑。
但我却微笑,
他们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第三章:熔断
科锐的军方项目验收日期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通过老战友的关系,
我得知验收定在八月中旬,
地点选在了西北某军事基地。
那里常年高温干燥,
正是测试设备极限性能的绝佳环境。
林耀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
据小张传来的消息,
公司连夜加班,
试图在最后关头完善散热系统。
但由于前期设计已定,
大的框架无法更改,
这些临时措施只能是亡羊补牢。
验收当天,
虽然我不在现场,
但通过李战的实时消息,
我仿佛亲临其境。
上午的静态展示一切顺利,
林耀明彬彬有礼,
侃侃而谈,
将黑鹰二代吹嘘得天花乱坠。
军方代表们也都频频点头,
表示认可。
下午,
进入实际测试环节。
设备被安装在一辆军用越野车上,
准备进行野外测试。
气温高达40度,
对设备性能有着严峻考验。
测试开始半小时后,
李战的消息突然变得紧急起来:
“出事了!设备冒烟了!”
紧接着是一连串现场情况:林耀明满头大汗地叫停测试,
解释说是“临时电压不稳”;技术人员手忙脚乱地拆卸设备;军方代表脸色铁青,
命令暂停所有测试活动。
我知道,
这正是散热不足导致的高温熔毁,
和我预料的一模一样。
晚上,
李战亲自来我家讲了详情:“当时那阵烟,
可把大家吓得不轻。
你那徒弟倒是会找借口,
说什么‘野外环境复杂,
电源波动导致临时故障’,
让再给他们一周时间整改。”
我冷笑:“他们就是再有一年时间也整改不了。
那是设计缺陷,
根本不是临时故障。”
李战点点头:“军方那边也不傻,
已经要求他们提供完整的测试数据和设计文档。
老程,
你看这事儿…”
我明白李战的意思。
这是个揭露真相的好机会。
我微笑着说:“ 等着看好戏吧!我已经写了一封详细的技术报告,
列举了黑鹰二代被篡改后的所有安全隐患,
并通过马洪递交给了军方技术审核小组。”
事情发展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先是媒体报道,
立刻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科技日报》的头版标题赫然写着:“知名企业涉嫌技术欺诈,
军方项目存重大安全隐患”。
文章中附上了两张设计图的对比,
清晰地展示了林耀明如何删减关键散热模块。
更要命的是,
银行方面也得到了风声。
小周私下告诉我,
银行已经注意到抵押专利可能存在侵权风险,
正在考虑提前收回那3亿贷款。
林耀明慌了。
据内部消息,
他连夜召开了紧急董事会,
试图稳定军心。
但为时已晚,
媒体曝光加上验收失败的双重打击,
科锐的股价已经开始断崖式下跌。
董事会上,
林耀明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前任技术团队”,
声称是我离职前埋下的“定时炸弹”。
但股东们并不买账,
他们联名要求请回我这个原技术掌舵人,
挽救公司危局。
就在科锐内外交困之际,
我收到了一封律师函,
要求我作为原专利持有人出席知识产权听证会。
这是我等待已久的时刻。
听证会上,
满面愁容的林耀明一见到我,
立马换上了谦卑的表情:“黑鹰的专利可是您亲自授权给公司的,
师父,
这场误会咱们私下解决行不行?别让外人看笑话。”
我微微一笑,
从包里拿出一份泛黄的文件,
递给法官,
淡淡说了一句话。
下一刻,
所有人都呆愣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