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范围内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活动,在一名地主恶霸家中,人们清点非法物资时,意外发现了一张黑黑白照片。

照片上一名年轻人被捆绑在十字架上,头微微歪斜,身边围绕着一众即将为他行刑的敌人,他的神态轻松自若,目光坚定,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莫名的英雄气概,一名眼尖的老者颤抖着声音说道:这不是凌福顺吗?人们纷纷疑惑凌福顺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本期小编将为为大家解答。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凌福顺,生于福建省周敦县,从小就是苦出身,父亲本来是地主家的短工,长年的劳作攒下了一身的病,最终还是病倒了,从此他开始外出自谋生路。

他当过学徒,打过零工,当过茶贩,在饥饿与受人欺凌中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凌听说保安团要民兵且当兵就能赚钱,就这样他成了保安团的一员,可这不是什么好组织,干的全是仗势欺人,压迫百姓的勾当。凌福顺选择了离开,他坚信治愈那个病态的社会的良药就是革命。



当时在周敦地区经常有革命者散发传单,红色种子很快就在这里传播开来,凌福顺也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对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

1932年,21岁的林福顺正式加入革命组织,也是从这时起,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参加革命后的凌福顺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敢作敢为,斗争性强,每次都会出色的完成组织上下发的任务,为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凌福顺渐渐成为了当地革命组织的骨干人员。



1934年7月,周敦游击队正式成立,凌福顺被推举为了队长,此后游击队正式被改编为闽东工农游击队第11支队,此时队伍已经发展到80余人,凌福顺的军事能力也在武装游击中崭露头角,他率领游击队打土豪,勇夺建瓯城关气戏院,筹集粮草,伏击敌人运输车,屡立战功,这一连串绝妙的突袭行动,让国民党高层也被林福顺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只能加派兵力,一次又一次进行围剿。



1935年8月,叶飞率领独立师第一纵队转移,国民党部队发现之后便穷追不舍,凌福顺发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在萧家岭设下伏击圈,国民党军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伏击圈,被凌、叶的红军部队迅速击溃。

这次战役使凌福顺成为了名人,也振奋了长征转战途中的红军,但危险悄然而至,凌福顺的威名不仅被红军得知,也传到了国民党的耳中,凌福顺立即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国民党政府针对凌福顺展开了逮捕计划。

1936年4月5日,这天凌福顺在外活动,却意外被国民党军知晓了踪迹,周敦国民党保安团调集了一个连的兵力,由团长亲自带兵前来围捕,凌福顺和战友被几倍于己的兵力包围,为了掩护战友,他果断的把敌人引向自己,就在枪还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朝自己扣动了扳机,幸运的是没有命中要害,但不幸的是,凌福生被捕了。



在接下来20天的关押审讯当中,国民党保安团长尝试策反凌福顺,对他许以高官,并承诺凌福顺能带多少人反叛,就给凌福顺多大的官职,凌福顺断然拒绝了保安团长的条件,表示不愿投降,无论敌人如何的威逼利诱,试图劝服凌福顺投降,凌福顺都始终不肯低头,在反复劝降被拒绝后,敌人决定对林福顺处以死刑。

他们当着群众的面把凌福顺绑在十字架上,当众用刀一刀一刀的去割他身上的肉,其中一个人从车里拿来了几颗长长的钉子,还有一把锤子,钉子穿透林福顺的掌心,直扎进十字架,血顺着钉子涌了出来,凌福顺不知道痛晕了几次,但他就是不求饶,老百姓们转过头不忍心看,他却高喊:老乡们,别怕,凌倪福顺会绝代,但革命永远不会绝代!这张照片也成了他生前的最后画面。



刀枪可以摧残肉体,但灵魂和信仰不灭,若不是心中拥有如此强大的信仰,他又怎会扛得过敌人的凌迟?若不是相信共产党能带领大家脱离苦海,他又怎会视死如归?

而组织也为其建立了林福顺英雄人物纪念碑,以寄托人民对他的哀悼与怀念,一位年仅24岁的英雄,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谱写了最辉煌的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