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关键转折期,这一年东北战场进入反攻阶段,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元帅和罗元帅指挥下发起夏季攻势,为了能让这次攻势,起到最好作用,林元帅和罗元帅决定对东北民主联军一纵指挥层进行调整,从而确保部队可以应付接下来复杂多变的战斗。
原本,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更换纵队司令的时候,却引起了部队内部的争论,同时还引起了原纵队司令万毅的不满,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回事,他说更换的将领又是谁,今天来聊下这件事情。
万毅是少帅张学良旗下最年轻的一位团长,是东北军的一面旗帜,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心怀国家,倾心革命,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军当中的一位虎将,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美誉。
1907年8月8日万毅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一户农民家庭,8岁的时候移居县城,后在金州公学堂、私塾读书3年。之后在大连市钱庄当店员,后在奉天省财政厅当雇员。
在这个过程中,万毅感受到了局势混乱,意识到想要在这个时代,混出点名堂,除了参军似乎没有其他出路,于是他考入了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第4期步兵科,毕业后担任过张学良的副官处少尉副官、沈阳北大营军械官。
之后,万毅进入讲武堂学习,随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万毅先后在东北陆军第20旅第20团少校团副、张学良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3队1营少校营长。
918事变后,东北军退到关内,面对老蒋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上下很是愤怒,但是也没有更多办法,排解心中对家乡的思念。
后来,东北军被调到陕甘地区,在这里万毅担任东北军3旅7团代团长、联络参谋,期间他有幸接革命思想,同情我党的革命主张。
不久后,年仅29岁的万毅担任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成为了那时候东北军最年轻的团长,期间他加入了抗日同志会,开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期间,万毅迅速做出反应,率部阻止胡宗南部通过,同时又在渭南阻击中央军,由于万毅的坚持,为稳定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万毅因发表“张学良把蒋介石扣留,又亲自送回去,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对,未免太重义气了”的言论,被缪澄流扣押入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万毅担任57军112师672团团长,期间他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全团战殁,只身幸免,后被任命为东北军第112师第334旅第667团上校团长。
1938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为特别党员。
而后,他指挥了连云港保卫战,并将反共勾结日寇的军长缪澄流赶出部队,后被东北军顽固派孙焕彩逮捕,关在鲁苏战区监狱,在被处决前夜,逃出监狱,加入革命队伍,随后被任命为111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支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万毅率东北挺进纵队2支队,由胶东军区特务营、滨海、鲁中军区3个连组成,担任东北挺进纵队司令,而这支部队也成为了未来一纵的主要组成部分,万毅担任司令,
作为滨海支队长的万毅能被优先派到东北,根本原因就是他在东北军中有巨大影响力,同时对于东北复杂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就算所部人马只有一个团级,可依旧将他任命为首任司令。
虽然如此,但是万毅在这方面上面有一定顾虑,就是他的指挥作战能力不足,组织任命他为一纵司令,根本原因上就是为了培养他,希望他能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
万毅便在这个大环境下,率部抵达辽宁兴城,完成了多年来“打回老家去”的愿望。
抵达东北不久后,东北挺进纵队被改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7纵队,万毅任纵队司令员兼辽吉军区司令员。
在这之后,万毅率部转战沈阳、吉林、长春、通化等地区,期间他克服了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武器弹药不足等困难,历经大小战斗 27次,取得了毙伤敌人 1787 名,俘敌3935 名的战绩。
之后,万毅又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实力极为强悍的新一军交战,成功阻击了敌人疯狂进攻,给新一军造成了巨大麻烦,据美联社当时发表的一条消息说 :“杜聿明都不得不承认,四平街一带之共军力量其可怕处,出乎吾人意料。”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在吉林敦化组建,这支部队就是著名,下辖3个师,万毅任纵队司令员,该项任命也算是对万毅综合能力认可,然而在这时候,国民党方面加大了筹码,夺取东北这块宝地,为了能拿下东北,他们调集了四十多万大军,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这让东北的局势一下子出现了变化。
万毅和战友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变动,克服了不少困难,让革命军部队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扭转了东北战局。
然而,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更换一纵司令消息,这让万毅有些难受,甚至没办法接受,早些时候自己是拒绝担任司令,可又坚持让他担任司令,如今自己得心应手后,又要换人,这让他一时间没办法接受。
接任的司令李天佑,虽然有很强的指挥能力,但是他因病脱离战场九年,这让万毅觉得自己这几个月努力全部都白费了,部队要被转交给李天佑,自己到后方工作。
这让他的内心有些难以接受,于是他进行了争执,好在这时候有人为他说情,这让万毅才有机会继续留在部队,担任一纵政委,此举让万毅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以李天佑的资质和能力担任一纵司令,完全没问题,之所以没问题,红军时期他就是主力团团长,指挥能力没话说,同时在平型关大捷的时候,他又负责主攻,从以往的能力来看,李天佑的能力没话说。
1938年一场战斗受伤,让他返回延安治疗,可由于那时候延安治疗水平有限,所以李天佑只能奔赴苏联治疗,期间他曾经前往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苏德战争后,李天佑途经蒙古回国,可由于日寇对边境封锁,导致李天佑没有成功,之后通过伪装蒙古商人穿越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经宁夏、甘肃到达西安。1944年3月回到延安。
日寇投降后,李天佑奔赴东北担任北满军区参谋长,后指挥部队一部进占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代理卫戍司令员。
在这期间,万毅善于组织和行政,所以林元帅才会考虑让他担任司令,经过一年左右的整合,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达到了一个高度,所以在这个时候,很需要一个指挥能力强的军官,带领部队进攻国军,抢占战略主动权,李天佑毫无疑问便是这样一位战将,林元帅相信将一纵交给他,一定会有十分不错的效果。
李天佑在担任一纵司令后,大家对他的能力有很强的怀疑声,平型关大捷已经过去太久,觉得这份功劳已经不能证明自己,在夏季攻势中,仅仅耗费六个小时击败敌人一个师,这让大家不敢在小看李天佑。
1947年6月,李天佑和万毅指挥第1、第7纵队和第6纵队的第17师及5个炮兵营组成四平攻城部队,,战斗打响后,面对敌人的炮火和阻击,广大官兵依靠顽强俄一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和敌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战斗,李天佑万毅将指挥部设在距离敌人前沿阵地200米处指挥战斗,这场攻坚战总共打了16天一直没能成功,后印敌人援军抵达,我军才撤退。
第二年3月,李天佑和万毅的指挥下, 第1纵、7纵及3纵一部、独立第2师、总部直属炮兵团向四平国军发起攻击,这次战斗我军耗费半小时攻入城内,随后各部队协同配合,穿插分割,与回报为,迅速粉碎敌人的攻击,最后部队耗费了23个小时左右时间拿下了四平,当时归属李天佑指挥名将有韩先楚和邓华等人,从这点可以看出,李天佑的影响力和指挥能力,四平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对李天佑的质疑。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