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作礼

老银杏树的叶子又簌簌地落在青石板上,我翻出走南闯北仍珍藏着的一个铁皮饼干盒,来到了院子中。盒子里那本《普希金诗集》,泛黄的书页间忽然飘出一片银白的月光——我仰望天空,思绪飘回到少年时老家的那个场院上……


那年,夏收的月光浸着麦秸的清香。我们四个中学生像偷食的雀儿,猫着腰溜进场院。场院打更的老伯伯知道我们几个又来了,便把煤油灯的灯芯捻得大大的,好让灯光更亮些。月光斜斜地爬过麦草垛,在我们摊开的书页上洇出毛茸茸的光晕。





“快看这段!”同学二蛋坐在马扎上激动得踢翻了充当书桌的箩筐,惊得麦粒簌簌滚落——他总能把《红岩》里的台词念得眼眶发红,后来他果真穿着军装去了南疆。同学彩云总是如大家闺秀一般,她带来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裹着蓝印花布,书脊裂痕里还夹着晒干的槐花,她裹着红围巾站在场院吟诵书中对冬妮娅的描写,月光把她睫毛的影子投在书页上,像蝴蝶停驻在文字间。同学大闯戴着他那副断了一条腿的眼镜,打开《林海雪原》描述杨子荣打进匪窟的精彩场面,他分饰杨子荣和小炉匠两个角色,声音是那么惟妙惟肖。我“压轴”登场。处在“变声期”的我,虽说有点“公鸭嗓”,但是普希金的诗句让我朗诵得别样铿锵……


多少个月圆之时,多少个欢乐之夜,朗朗书声像电波一样,汇聚成几位少年的宏大志向,传向远方……





光阴荏苒,五十个春秋转瞬即逝。又是一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倾泻在老家的场院上。拄拐杖的大闯从北京赶来,呢子大衣兜里还揣着当年那副断腿的眼镜;从南疆归来的二蛋提着马扎,粗粝的手掌仍保留着摩挲书脊的习惯;彩云的白发在月光里泛着珍珠母的光泽,她展开我们当年手抄的《飞鸟集》,残缺的纸页上,少年稚嫩的字迹在月光里重新舒展开来。而我则打开随身带来的铁盒,在《普希金诗集》里取出有我们年少时共同签名的书签,上面写着“志在四方”四个字——这是毕业那年,我们在月光下分食完最后一块月饼,用月饼的包装纸做的。此刻月光透过已经发黄的书签,折射出七彩光斑,仿佛我们被书籍点燃的青春从未褪色。


晚风习习,送来远处学校自习的读书声。场院墙壁上当年的涂鸦旁,不知哪些孩子新画了一艘宇宙飞船,那飞船正乘着月光驶向璀璨的银河……


喜欢就点个赞吧!

编 辑:邢高笥飘

美 编:房斌

责 编: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