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买了一些什么,每一项花费了多少钱,你会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吗?有的人可能会嫌麻烦,认为无意义,有的或许记个几天就“偃旗息鼓”。但你知道吗?有人已坚持每天记账55年了。在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桃园雅居小区,杭万达就是这样一位“记账达人”。
记账起因:居无定所,我想有个家
杭万达今年78岁,退休前是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在他家里,20多本泛黄的家庭收支账本被“里三层外三层”精心包裹保存着,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这是杭万达引以为傲的宝贝。
“我是1970年开始家庭记账的,为什么每天要记家庭收支账,主要是当时家庭十分困难,我立志要建立一个家庭,必须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才能建房,才能有个安身之处。”时光回到55年前,杭万达一家生活艰难,用他的话说是“吃饭没灶,拉屎没窖;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在杭万达的一首《人生经历》打油诗里,他回忆道:“家中常无隔夜粮,家境贫穷如水洗;全部家当一担挑,想想童年泪汪汪。”
杭万达介绍,1938年正月十七日,盘踞在高淳的日寇下乡扫荡,实施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杭万达家五间瓦房全部被烧毁,家产全被烧光,一家人从此过着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前后被迫搬家二十多次。建房,成了杭万达家最迫切的愿望。1968年,杭万达父亲出资50元,赊账100元,购买了三间土墙毛竹梁的模伞落草房,直到两年后才还清房款,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处,结束了全家三十年居无定所的历史。
在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住房一直是记录的重点,也是家庭的一项重大开支:1974年全年总支出540.97元,其中建房397.25元;1984年全年总支出1458.59元,其中建房652.95元;1986年全年总支出2338.06元,其中建房1242.22元;1992年全年总支出10291.60元,其中建房8097.81元……从泥土墙草房、砖瓦房,到钢架结构楼房、商品门面房,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2015年,杭万达所在的古柏街道马村实施整村拆迁,建设新市镇,杭万达住上了高层电梯房,一家五口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84平方米。杭万达在家庭账本里高兴地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安置小区设施齐全,住房宽敞舒适,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我家历代以来,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一个个“第一次”,见证生活“节节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开始逐步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杭万达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当年,全家年年负债的局面改变,开始有了结余。1982年迎来一个丰收年,杭万达在家庭账本里记录着:“出售大肥猪一头,售价122.40元。民办教师工资总收入571.90元,比1975年增长了1倍。粮食自给有余,不缺吃,不缺烧,是丰衣足食之年,这样有的吃、有的烧的好年代,是我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年!”
让杭万达没想到的是,好日子还在后头。在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出现了许多第一次:1985年8月,第一次通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的时代;1986年1月,第一次买了煤炉,结束了烧柴点炉子的时代;1987年,第一次买日光灯、第一次买电风扇,电器首次进入家庭;1988年,第一次全年结余超过500元,达到689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家的最大余额;1989年,第一次通了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喝池塘水、吃水靠担挑的日子……
生活“节节高”,杭万达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取得较好成绩,1989年,他被评为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当年12月正式转为国家公办教师。杭万达清楚地记得,1972年他当民办教师时,年工资320元,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乡村教育待遇大幅提高,1994年他一年中三次涨工资,年工资达到8167.90元,当年全家总收入首次突破五位数,达到11055.30元,进入万元户行列。
“还有第一次买电视机、第一次通液化气……小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好,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的家庭账本里全部记录得清清楚楚。”翻开一本本家庭账本,杭万达感慨地说。
记录美好,教育、旅游成为新时代最大开支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深有体会,更要带好这个头。”杭万达介绍,2015年下半年,他拿出退休工资,专门设立家庭教育奖,制定了10多项奖励细则,对两个孙女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奖励。
从“三好学生”奖,到体育比赛单项奖;从主科总分奖,到单科进步奖……20多个奖项,分别对应具体奖励金额,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2015年开始,杭万达的家庭账本里,教育成为记录的重点事项,对两个孙女的学习与奖励情况,他都详细记录。“去年我仅发放小孙女的家庭奖学金总共5380元,今年已经发放了2100元,而且肯定要超过去年,发的越多,我越高兴。”而让杭万达更开心的是,左邻右舍得知他的做法后纷纷点赞,一些学生家长向他请教家庭教育经验,带动小区形成了良好的民风、学风,重视教育的好家风蔚然成风。
在2017年的家庭账本里,杭万达首次单独记录旅游,这一年,一家人分别去苏州、杭州、曲阜、厦门等地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杭万达说“是一个旅游年”。紧接着,2018年、2019年,又是两个旅游年,一家人“走南闯北”,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著名风景区留下了开心的足迹,杭万达的家庭账本也越记越轻松,越记越欢畅。
“以前记账,反映出来的是家庭困难;现在记账,记的都是美好。”杭万达表示,家庭账本已成为他的“传家宝”,他将一直记下去,教育下一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通讯员 韦东宁 王彤 魏宏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一鹏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