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书已经交稿一周了,书名依然遥遥无期。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只是怎么都觉得差一点,头脑风暴到自己都觉得头疼。

今天坐在书桌前又冥思苦想了一下午,觉得再这么枯想也不过是走进死胡同,想想以往每当我被卡住的时候,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我都会选择用写作来调整自己。

换句话说,我始终觉得,一个人还是应当为自己写点什么。因为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思绪都可以与人分享,更多时候,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从迷雾中慢慢寻找到方向,找到线头。

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文字,纯当整理思绪,也是跟读者朋友们说说话。

新书是去年的某一天在脑海里开始酝酿的,在十一月,树叶大多都告别了枝头的季节,开始动笔的。新书的灵感来源于叔本华的一句话:

每一天都是短暂的生活,每天睡去就是一场死亡,每天醒来就是一次新生。

几乎是那个瞬间,我决定写一个人一生的故事。

那时候脑海里其实没有大纲,是写着写着逐渐变得清晰的,我还记得那是我生病的一天,鼻子流了无数鼻涕,脑袋昏昏沉沉,在下午三点,我还是决定坐在书桌前。说来奇妙,就跟别什么东西突然击中似的,我写到凌晨三点,十二个消失,把大纲给写完了,还分好了章节,明确了双线叙事的结构,和过去与现在交叉的视角切换。

往后我把那本书一点点写到了十几万字,都是按照那天想好的大纲和分章来写的。

细细想来,说不定那个大纲也不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搞不好我在漫长的阅读和准备中就已经把大纲的雏形给想好了,只不过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我后续所做的,是用力擦拭内心。

一个人一生的故事,逃不过几个关键词,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我准备在卷首语加上一句话,生活会把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带走,我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个缺口给填上。这当然还没有经过雕琢,是我当时写完整本书之后,直接补的一句话,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也因此,整本书里的死亡显得特别多,先前也分享过,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将写到结尾的时候,因为死的力量太大,导致生的部分看似微不足道,我在叙事上失去了平衡。是后来,出了个门,感受到了吹过的风,忽然觉得生的一切就在于流动。倘若死亡是凝固的夜晚,生就是升起的朝阳和微风的流动,如此想来,生的活力就在于流动,而白天和夜晚在我们生命中各占一半,于是我又重新找到了平衡。

我的编辑团队是目前为止唯一读过我书的人。

他们提出的一个疑问,其实很有意思,他们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突如其来的死呢?

我说其实也不是,你看看还是有些伏笔的,我回到家的时候也想了想要不要改,还是改了一个部分,剩下的都没改,我借着书里的人物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人在什么阶段都会离开,年轻的,风华正茂的,年老的,垂垂老矣的,开心的,难过的,都无法预知如同河流一般的命运。

没有人知道出生以前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知道死去之后是什么样的。

我们所拥有的,只有此时此刻,生命就是两端漆黑隧道中的道路,这条路上的光明,日光,微风,晚霞,日落,潮汐,生长,以及目之所及的所有颜色,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书里的主人公还说了一句话,因为不能剧透,所以换个方式写在这里,大意是人生的终点,倘若有的话,都是一样的,不用着急,走走停停看看这个世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人到最后,会很像是一颗参天大树,他的往事就是树叶,他所能记住的渺小越多,就越是能够枝繁叶茂。那些树叶,似乎是轻飘飘的,如果远离了树干,随风就能飘走,可那些树叶,恰恰就是在春日里闪着光的部分。在另一个人累的时候,可以躲在树荫下头,听听树叶告诉你的故事。

回到书稿中,每本书几乎都要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主人公几乎都有一个类似的生命主线,需要等待书稿的解答:我要去哪里?

这也是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书本之后会问自己的文字:你要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

这本书里的主要人物是两个,先前也写过,整本书是过去与现在的两条线的叙事。

其中一个人物的答案特别简单:我要去哪里?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在这里,如果生命的河流让我继续往前,我就往前,但如果生命的河流已经无力带我去任何地方,我就在这里。

2.

我感觉不能再写下去了,否则无论如何都会剧透,长篇小说嘛,还是不能剧透的。

也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要想一个合适的书名总还是有点难度。

其实我先前就有一个,在写作的时候就抱着那个名字去写的,叫做《我来人间这一趟》,但编辑说不够好,我想了想也确实差一点,不如那首歌《路过人间》更精简。后来我又看到《人性的枷锁》里毛姆说,他本来想用的书名叫《美自灰烬生》,但后来想了许久,还是觉得还好没用那个书名。兜兜转转找到了最合适的书名,希望我也能有类似的幸运。

整体的方向,还是希望能够平实一点,简单一点。

现在我终于能够体会余华老师的《活着》这个书名是多么简单有力了。

3.

以上算是一个思路整理,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到这里,恐怕上面的文字又啰嗦又冗长,你看到这里都觉得累啦。五一假期就在眼前,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我想了想,决定去海边。因为海边是新书里一个重要的场景(哈哈哈),好啦,还是因为每次我一觉得生活滞涩的时候,就会想着去海边。我以前常常羡慕就住在海边的朋友,他跟我说,他累的时候就想去爬爬山。想想人生还真是奇妙,你梦寐以求的,是别人的习以为常。

也不知道去看完海之后会不会有什么灵感。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

不过呢,光是能看到海就已经很好啦。

生活这玩意儿,我确实搞不明白,它很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你要是一门心思只往远方看,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哪里,但如果能注意到脚下的风景,路边盛开的花,感受到吹过的每一股风,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能在转头看向前方的瞬间,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了。

换句话说,道阻且长,能让我们走下去的,是脚下的一切,是眼前的生动。

在这个川流不息的时代里,慢慢走,就很好。

以上。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祝我早日想到好书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