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催婚催生的尽头,居然是发钱!
最近,白云区南岭村成了“催生界”的网红,十天之内接连甩出“王炸”:
4月15日,南岭村放出大招,本地户籍股东新婚可领2万-4万元奖励;
一周后再次加码“生育礼包”,生一孩奖1万,二孩2万,三孩3万,多胞胎直接封顶6万。
算下来,南岭村户籍股东成员结婚+生娃,最高可以获得10万元奖金。
01
在此之前,广州也有不少村动用“钞能力”花式催婚催生。
今年4月初,黄埔南湾社区规定,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三胎,就能一次性申领5万元生育补助金。
去年6月,黄埔下沙社区也发布三孩生育补贴,符合条件的可获一次性补助3.8万元。
不仅是广州,全国各地为了催婚催生,也是大招齐出。
今年3月,浙江绍兴上虞区就给新人送上价值千元的“结婚大礼包”;8月,衢州常山向25岁以下初婚青年直接塞1000元红包;山西吕梁35岁以下新婚夫妻登记当天就能拿到1500元现金红包,现场“开箱验货”的仪式感拉满。
还有地方送旅游套餐、消费抵扣券,甚至把婚姻登记处搬进景区,让领证变成浪漫的打卡之旅。
02
从千元礼包到10万现金,各地为了催婚可谓煞费苦心。
而在这背后,其实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同比暴跌15.9万对,结婚率连续9年下降。而2024年出生人口,跌到了900万大关。
回到广州,这一形势同样严峻。
2024年,广州结婚登记数同比暴跌16.8%,离婚率却逆势上涨10.2%。
△ 图源:广州市民政局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的“躺平式反抗”,让人急得跳脚。
当然,年轻人的顾虑也很现实:动辄十几万的婚礼彩礼,居高不下的养娃成本,职场上“生育即失业””的隐形歧视无处不在,学区房、培训班、医疗开销像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用网友的话说:“不是不想生,是真的生不起、养不起。”
03
虽然真金白银补贴生看起来简单粗暴,但也传递出了一些重要信号。
其一,国家开始正视年轻人婚育痛点,尝试社会化分担。
与过去光喊口号催婚催生不同的是,现在政策开始直击年轻人不婚不育的痛点:钱和安全感。
虽然真金白银补贴覆盖不了婚育的成本,但对“生育付出”的经济补偿,让年轻人感受到“社会在为婚育托底”,对婚育有了更好的期待。
其次,催婚催生的背后,本质上是一场人口保卫战。
逐年下降的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暴露出人口政策的深层焦虑。
毕竟,结婚率连着生育率,生育率连着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和发展。
说白了,婚育问题已经成了地方发展的“生死线”。
△图片来源:网络
政策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社会对人口下滑的急切,也映出年轻人对未来的期待。
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的,从来不是几千几万的补贴,而是学区房不再是掏空两代人六个钱包的孤注一掷;职场妈妈不必在“升职”和“生娃”之间做单选题;医疗教育资源更均衡,能让养娃更轻松一些。
当催婚催生从“道德压力”变成“政策兜底”,当年轻人看到结婚生子不是个人风险,而是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或许才是婚育率回升的真正开始。
毕竟,比起眼前的红包,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