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尤其以书法成就最为突出,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王铎出生于河南孟津,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他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随后进入仕途,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等职。
崇祯年间,王铎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成为明朝的重要官员之一。然而,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铎虽有报国之志,但无力回天。明朝灭亡后,王铎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降清,被授以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尽管他在清朝也担任了一定的官职,但内心始终对明朝的灭亡感到悲痛。王铎晚年以书画自娱,致力于艺术创作。清顺治九年(1652年),王铎病逝于孟津,享年61岁。王铎的书法以行草最为著名,他的书法风格雄健豪放,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神笔王铎”。
王铎的楷书以结构严谨、笔力遒劲著称。他的楷书作品,如《延寿寺碑》,点画瘦硬斩截,结体中宫紧促,既有力度又显得优雅。他的楷书不仅继承了传统,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不仅吸收了颜真卿、柳公权的风骨,表现出古拙的风格,用笔劲健而利落,显现出大方、洒脱、铁骨铮铮。
王铎在楷书中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他的笔画圆润,意境深厚,同时又展现出温润中见老辣的艺术效果。王铎的楷书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也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核实过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