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国

武兴国为杨文弘于公元478年所建。文弘原为武都国主之弟,降魏后第二年逃离,招民聚众于武兴(今陕西略阳)建国。武兴国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始于杨文弘开国,后传位其子杨集始,最后至杨绍先为北魏俘虏,共28年;后期以杨绍先从北魏出逃复国(公元530年)至杨避邪被魏所杀亡国(公元553年),共24年。武兴国前后立国凡52年。


1.君主列表

文王杨文弘(文宏)478年-479年

顺王杨后起 479年-486年

安王杨集始 486年-503年

关王杨绍先 503年-535年

惠王杨智慧(?)535年-545年

理王杨辟邪(?)545年-553年

2.杨文弘

杨文弘(?-482年),略阳清水氐人,是杨伯宜的次子。477年北魏即以杨文弘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482年去世。

47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魏征西将军皮欢喜攻陷葭芦城,斩杀杨文度,武都国至此灭亡。杨文度的弟弟杨文弘只好向北魏投降,并送上儿子杨苟奴去平城做人质。北魏即以杨文弘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不久杨文弘又接受南朝宋的官职,478年6月,南朝宋任命辅国将军杨文弘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退治武兴武兴(今陕西略阳县),史称武兴国,成为武兴国的第一任君主。

479年七月原北魏葭芦戍主、阴平王杨广香(杨难当族弟,同高祖父即杨难敌)向南齐投降,七月十六日齐高帝萧道成任命杨广香为督沙州诸军事、平羌校尉、沙州刺史,不久升军号为征虏将军。

479年十月,南齐百姓晋寿郡人李乌奴背叛南齐,投奔武兴王杨文弘,李乌奴带着一千多氐族兵进攻南齐梁州(陕西汉中市一带),攻陷了白马戍(陕西汉中市勉县西),后被南齐梁州刺史王玄邈击败,李乌奴只身逃回武兴国境内。齐高帝萧道成因杨文弘背叛,480年十月,晋升杨文弘的族叔伯杨广香为持节、都督西秦州刺史,杨广香的儿子杨炅为征虏将军、武都太守,以杨难当正胤(嫡系子孙)杨后起为持节、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武兴。481年七月,杨文弘再次归顺南齐,齐高帝萧道成又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在杨文弘投降南齐之前,杨广香就病死了,氐族部众有一半投奔了武兴王杨文弘,一半投标了南齐的梁州刺史崔慧景那里。杨文弘派遣远堂侄(杨文弘爷爷亲兄弟的重孙)杨后起进军占据白水城(四川广元市西北、广元市青川县东一带)。白水处在晋寿(四川广元市南部,剑阁县东北)的上游(同在今嘉陵江沿线),西接涪水(今白龙江),东部是连接益州的通道,北接阴平(甘肃陇南市文县)、葭芦(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是军事要地。晋寿太守杨公则奏请齐高帝萧道成攻取白水城。齐高帝萧道成回答说:“杨文弘的罪过不可宽恕,因情势的需要才姑且加以宽待。你如果能够袭击攻下白水,必定给予厚重的赏赐。”萧道成的意思是让杨公则密谋夺取白水,成功了自然是重赏,失败了估计就是替罪羊,或许杨公则头脑还是清醒的,史书未记载南齐攻陷白水的。

482年9月,武兴王杨文弘去世,因儿子都还年幼,故而以远堂侄杨后起接任武兴王。

3.杨后起

杨后起(?-486年),第二任武兴王,他为杨文弘的远房堂侄,史书记载为杨难当的孙子,承袭杨文弘担任武兴国君主,在位期间为482年—486年。

杨后起,史书记载为杨难当的孙子,或为杨难当第三子杨虎之子。

481年七月,第一任武兴王杨文弘派遣远堂侄(杨文弘爷爷亲兄弟的重孙)杨后起进军占据白水城(四川广元市西北、广元市青川县东一带)。

482年九月,武兴王杨文弘去世,由于诸子年幼,便让远房堂侄杨后起即位。九月十日,北魏任命杨后起为武都王,任命杨文弘的儿子杨集始为白水太守,不久杨集始自立为王,后被杨后起打败。

483年,齐武帝萧赜即位后,升迁杨后起为冠军将军。

484年,尚书八座(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各曹尚书共计八人)上奏称:杨后起的功绩显著,忠心闻名于边城,升军号为征虏将军。

486年,杨后起去世,杨文弘的儿子杨集始继任。


4.杨集始

杨集始(?-503年),略阳清水氐人,第三任武兴王,第一任武兴王杨文弘之子。486- 503年在位。

486年正月,第二任武兴王杨后起去世,正月十五日,南齐齐武帝萧赜任命白水太守杨集始为持节、辅国将军、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北魏也同时任命杨集始为征西将军、武都王,杨集始到北魏都城平城朝见,被北魏任命为南秦州刺史。

487年,南齐有关官员上奏齐武帝萧赜说:杨集始镇守边关、驯化边民有功,母以子贵,应该加赐荣宠,授予杨集始的母亲姜氏(2010年8月陕西省略阳县横现河街道毛坝村出土了《姜太妃墓志》,姜氏即墓志的主人姜太妃)为太夫人,赐银印。

492年九月,第三任武兴王杨集始进攻汉中西部,南齐梁州刺史阴智伯派军主桓卢奴、梁季群、宋某(缺字)、王士隆等人率军一千多人迎击杨集始军,结果失利,南齐讨伐军退守白马(陕西汉中市勉县西),杨集始军一万多人用火攻的方式攻击城池栅栏,桓卢奴拼死抵抗。阴智伯又派遣军主阴仲昌等人率步骑军数千人前去救援。到达白马城东面的千溪桥,与杨集始军相距数里远,杨集始军全力进攻,南齐军奋力还击,杨集始军大败,所部的十八处营垒同时崩溃逃跑,南齐俘虏斩杀杨集始军数千人,杨集始逃入北魏境内。492年九月二十八日,杨集始到平城朝见孝文帝拓跋宏,北魏任命杨集始为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汉中郡侯、武兴王,赏赐军旗、车马、丝锦等。

494年,杨集始又回到武兴(陕西汉中市略阳县),北魏晋升杨集始的军号为镇南将军,南北朝时征镇安平将军,各分东西南北,共计16个军号四个等级,征南将军>镇南将军>安南将军>平南将军,不久又加授督宁湘等五州诸军事。

495年六月,北魏派拓跋英进攻南齐汉中一带,氐族人杨馥之为帮助南齐而聚集义兵屯驻沮水关(陕西汉中市勉县西北一带),后杨馥之协助南齐进攻杨集始,并且杨馥之还在白马(陕西汉中市勉县西)的北面筑城。杨集始派遣弟弟杨集朗领兵迎击,但被打败。杨集始从武兴逃到下辩(甘肃陇南市成县西北,位于武兴西北方向),不久杨集始又回到武兴。

497年八月,北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氐族人杨灵珍和弟弟杨婆罗、杨阿卜珍率领部众三万多人举城向南齐齐明帝萧鸾投降,并且把他的母亲和儿子杨双健、杨阿皮送到汉中南郑作为人质,之后又派遣两个弟弟杨婆罗、杨阿卜珍率领步骑军一万多人进攻北魏武兴王杨集始所在的武兴城,斩杀了杨集始的弟弟杨集同、杨集众,杨集始在危急无奈之下向南齐请降。

500年,南齐皇帝萧宝卷又任命杨集始为使持节、督秦雍二州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未被授予祖传的封号武都王,该封号被南齐授予了从北魏投降南齐的杨灵珍,不久武兴又被北魏攻占。同年年底南齐北秦州刺史杨集始领军一万多人从汉中向北出兵,想要收复旧地武兴城。北魏梁州刺史杨椿率步骑军五千多人前往下辩屯驻,并派人给杨集始送去书信晓以利害,于是杨集始又率领部众一千多人投降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恢复了以前授予杨集始的爵位:督宁湘等五州诸军事、南秦州刺史、镇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汉中郡侯、武兴王,并让杨集始继续镇守武兴。

501年五月,武兴王杨集始还曾参与以北魏咸阳王元禧为首、以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杨灵祏、乞伏马居为成员阴谋袭击北魏宣武帝元恪的谋反集团,但是因为元禧一直犹豫不决,谋反行为没有实行。谋反集团的集会解散后,杨集始刚出去,就立马骑马去先宣武帝元恪报告。

503年八月,第三任武兴王杨集始去世,八月十一日,北魏即封杨集始的长子杨绍先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追赠杨集始为车骑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为将军军号第一等级,车骑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宰相级待遇),谥安王。

5.杨绍先

杨绍先(?-535年),为第四任武兴王,他是杨集始儿子,杨集始去世后,担任武兴国君主,在位期间为503年—535年。

503年八月,第三任武兴王杨集始去世,八月十一日,北魏即封杨集始的长子杨绍先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因杨绍先年幼,国事都由两个叔叔杨集起、杨集义裁决。

505年正月,南梁的梁秦二州前任刺史去世,新任刺史还没有到任,南梁梁秦二州刺史府长史夏侯道迁以汉中郡投降北魏,南梁梁武帝萧衍派军攻打夏侯道迁,夏侯道迁向武兴王杨绍先求救,但杨绍先的叔叔杨集起、杨集义只贪图保全自己的封国,因为如果汉中被北魏整合完毕,武兴国就完全被北魏领土包围,不会再像从前处于南朝与北魏的交界地带,可以左右逢源,故而杨集起、杨集义不愿救援,但杨绍先另外一个叔叔杨集朗有建功立勋的心愿,故而率军救援,因为杨集朗的努力,北魏完全平定梁州和益州的变乱。505年十月,杨集义眼看北魏平定梁州和益州,担心武兴不能够长期作为藩国,于是煽动氐族人闹事,并推举杨绍先称帝,杨集起、杨集义也一起称王,并联合南梁为外援。十一月初一,北魏派遣光禄大夫杨椿领兵讨伐称帝的杨绍先。十二月二十四日,北魏又派遣骠骑将军源怀讨伐杨绍先的武兴国,安西将军刑峦也受其节度。

506年正月,杨集义围攻阳平关(陕西汉中市勉县西),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刑峦派遣建武将军傅竖眼前去讨伐,杨集义率军迎战,傅竖眼击败了杨集义,并乘胜进军,正月初六攻克武兴(武兴国国都,陕西汉中市略阳县),抓获了杨绍先,押送北魏都城洛阳。杨集起、杨集义却逃跑了,武兴国暂时亡国。北魏改武兴国所在地为武兴镇,其后又改为东益州。正月十六日,杨集起兄弟又一起投降了北魏。

530年,北魏庄帝元子攸因不满尔朱荣专权,在九月二十五日于明光殿设计杀尔朱荣,于是各派相攻,北魏大乱。530年,杨绍先趁着北魏内乱逃回武兴,再次自立为王。当时宇文泰平定关陇,杨绍先害怕,向宇文泰控制的北魏投降称藩,并送妻子和儿子到长安作为人质。535年,杨绍先请求归还妻子和女儿,宇文泰奏请西魏文帝元宝炬放还,本年杨绍先去世。


6.杨智慧

杨智慧,杨绍先之子,第五任武兴王,生卒年不详,略阳清水氐族人。

535年,杨绍先去世后,史书对于即位者是谁有分歧,《南史》、《梁书》均记载杨绍先去世后是杨智慧即位;《周书》、《北史》则记载杨绍先去世后是杨辟邪即位,结合两处的分歧,可能的情况是杨绍先去世后,杨智慧、杨辟邪兄弟分领武兴国辖地。

535年,南梁派军收复汉中郡,杨智慧派遣使者奉上表章,请求让自己率领四千户部众归顺南梁,梁武帝萧衍下诏准许,以杨智慧的辖地为东益州,其后杨智慧的情况不详。

7.杨辟邪

杨辟邪(?-553年),第四任武兴王杨绍先之子,后为武兴国末任王。杨辟邪在位期间为545年—553年,553年被西魏所灭。

535年,杨绍先去世后,史书对于即位者是谁有分歧,《南史》、《梁书》均记载杨绍先去世后是杨智慧即位;《周书》、《北史》则记载杨绍先去世后是杨辟邪即位,结合两处的分歧,可能的情况是杨绍先去世后,杨智慧、杨辟邪兄弟分领武兴国辖地。535年,杨智慧投降南梁后,杨辟邪可能是以辖地投降了西魏。

545年,西魏在武兴(陕西汉中市略阳县)也设置东益州,以杨辟邪为刺史。

552年,东益州刺史杨辟邪占据武兴城反叛西魏,553年,南岐州刺史、节度东益州戎马事叱罗协,率领所属的军队前去征讨杨辟邪,他的军队停驻在涪水,正好遇上一千多氐族士兵在破坏道路挖断桥梁。叱罗协派遣仪同仇买等人前去进攻,氐族士兵退走,叱罗协就率军逐步往武兴城推进。又有一千多氐族士兵过来阻击叱罗协所部,叱罗协率领四百人守住硖道,与敌兵短兵相接,氐族士兵再次退却,杨辟邪也放弃武兴逃走,叱罗协追上并斩杀杨辟邪,氐人也都降服。

杨辟邪死后,武兴国正式灭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