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我要补补课,“我的头脑要从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化中国”。早已誉满天下的费老,何出此言?

因为,1840年以来的中国,根本问题只有一个,但却难倒百年中国人,始终不得上岸。这就是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青年时期的费孝通就以几部成名作,为这一问题找到病根:中国是乡土社会。因此,费孝通发出了“农村问题解决了,中国问题就解决了”的感慨。

然而,到了晚年,费老越来越发现,农村问题背靠的是整个农耕文明。90岁时他说,要真正在现代化上做出突破,还是要读他上一辈社会学家的书,然后停顿一下,说:“吴景超是有点东西的。”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病是费孝通看得准,药方却是吴景超开得好

吴景超是谁?他是费孝通的老师,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中国都市社会学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他是中国倡导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第一人,独创“四种国家”分析框架,首提“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在社会学界和公共舆论界,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民国几次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著名辩论中,吴景超先生几乎以一己之力,用他“技压群雄”的历史意识与世界视野,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立国理念在政学两界形成共识。

关于传统中国,病是费孝通看得准,药方是吴景超开得好。费老90岁时曾强烈推荐吴景超的书,然而太多人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更别说读他的书。

在费老去世20年后的今天,吴景超先生的《历史意识与世界视野》也终于艰难出版了。和他民国时期出版的《都市社会学》、《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劫后灾黎》等作品相比,这是一部集合了吴先生关于现代中国种种建设方案的精华之作,一部真正让我们洞察当下、预判未来,从底层逻辑读懂世界风云的好书:

1、以人口密度和农村人口占比为衡量指标,独创“四种国家”理论。中国属于处境最艰难的第四种:人口密度高、农业人口占比高。本书专辟一编“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出路”,指出中国的未来出路唯有“发展都市”,核心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2、对世界各国社会生态的熟谙,经济学家的另一身份,使吴先生拥有极其广博的世界视野。本书收录美苏两国制度对比研究,其独有的分析框架,对拆解今天诡谲动荡的世界局势,非常有用,甚至可以拿来“套用”。

3、收录吴先生最经典历史文论,从历史中看懂当下。吴先生是用社会学视角分析史料的第一人,更是能和傅斯年等史学大家切磋的“圈外高手”,深厚的历史意识既为社会学研究增添历史纵深,也让历史肌理更清晰可辨。


种种原因,天地玄黄之后,吴先生的文章被湮没于历史尘烟。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吕文浩先生,多年来爬梳整理,于重重险阻中推出这部《历史意识与世界视野》,并亲自撰写长篇导读,提醒我们书中无处不在的问题意识,借此解读当下中国。用某书友的话来说,“来自八十年前的药方,却早已对准了今天。”

同时拥有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最广角的世界视野,这样的社会学著作凤毛麟角。囿于时局动荡,他的真知灼见,生前始终无法落地;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了太久的学者,他的远见卓识,已被今天的时代证明,正是一个转型国家最急需的思想资源,本书中超越时代的洞察比比皆是:

·为乞求某一种平等,很容易陷入另一种不平等。

·在经济平等的含义之中,不要放弃经济权利平等这一概念。

·消除人民的不满,是政府无可避免的责任。

·只有在都市经济之下,国家和人民才可富庶。

1930年代西方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人推崇起苏联模式。对此,吴景超说:“我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联姻,而愿意他与价格机构百年偕老。”

1953年,面对社会学被取消,他的这句话,让他从此告别了学术: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的出路,和个人命运休戚相关。读懂吴先生笔下的历史逻辑,才能预判我们的未来。本书由先知书店独家销售,并有幸获得吕文浩先生少量亲笔签名。签名版数量有限,不容错过,感兴趣的书友,点击订购。

独家图书·新书上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