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就是恶魔,面对百依百顺的漂亮女友反而杀心四起,残忍抛尸。

好在天道昭昭,“恶魔”终究受到惩罚。

2023年,南京女大学生遇害案的主犯——洪峤被正式执行死刑!



行刑之前,似乎是预感到接下来的死亡,他竟在警察和工作人员崩溃大哭说:自己后悔了.....

然而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在悔过,死亡面前,人总会恐惧,而他只是在因为恐惧而流泪。

要知道,在被正式宣判死刑之前,他还曾想用精神病来脱罪,这样的人,不可能真正反省自己.....



案件回顾

2020年7月,云南某护林员在勐海县一处偏僻山径旁,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女性尸体,

警方抵达时,尸体衣物完整但面部已无法辨认。

现场勘查显示,死者颈部有明显扼痕,随身物品仅有一部关机的手机和半张撕碎的登机牌。



警方有对死者进行身份鉴定,但并未在当地的人口数据库中查找到相应信息。

而这场发生在西南边陲的命案,却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掀起波澜。

南京市公安局曾接到市民报警,称21岁的女儿李倩月已失联超过48小时。



报警人提供的信息让警方心头一紧:李倩月近期曾购买飞往西双版纳的机票,而手机定位最后显示在勐海县境内。

当云南警方传来死者身高、体型及随身饰品特征时,李倩月父母瞬间瘫倒在地——那些细节与女儿完全吻合。



被撕碎的"完美恋爱"

李倩月的亲友怎么也想不通,这个从小到大循规蹈矩的姑娘,为何会卷入这场致命旅途。

作为南京某高校的大二学生,长头发,大眼睛,容貌姣好,说话还总是轻声细语,

在老师眼中是"从不迟到早退"的模范生,在同学印象里是"连争执都不会发生"的温柔女孩。



这样的她,却在2018年秋天遇见了改变命运的男人。

洪峤出现在朋友聚会上时,身着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小臂上的纹身若隐若现。

他声称自己是某特种部队的退伍教官,说起军事知识头头是道,举手投足间带着刻意训练的"威严"。



情窦初开的李倩月被这种"硬汉气质"深深吸引,不顾父母反对与这个没有固定工作的男人开始交往。

但最初的甜蜜,很快被男友“恐怖”的控制欲所笼罩。

洪峤要求李倩月每天汇报行程,手机相册必须对他开放,甚至连参加社团活动都要提前申请。



2019年冬天的朋友聚会上,李倩月因身体不适要提前离场,考虑到都是男友的朋友,就叮嘱他们继续玩,不用管她。

按理说,这么乖巧懂事的女友,懂得照顾男生的想法,是个男人都感动的不行。

可没想到,脾气暴躁的洪峤,反而觉得是李倩月不给他面子,当场脸色铁青。



据在场朋友回忆,他盯着女孩离去的背影,牙缝里挤出一句"不知天高地厚"。

没人想到,这句低语背后藏着寒光闪闪的杀意。

只不过此时的怒气值还没有叠满,李倩月也只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



之后的相处中,洪峤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埋怨李倩月,哪怕她做得再好,也是能挑出毛病来。

而一次两次,洪峤对李倩月的杀意算是叠满了,准备对女友出手。

不过洪峤看着五大三粗,但早已在心中制定好“完美”的计划,他以工作出差为由,说带着李倩月一起,顺便旅游。

殊不知,这场旅游的背后已经响起李倩月的死亡倒计时.....



致命旅途的倒计时

2020年7月9日,李倩月带着憧憬登上飞往西双版纳的航班。

她不知道,男友口中的"边境考察工作"只是骗局,更不知道三天前洪峤已带着两个"兄弟"提前抵达勐海。

这两人是他在游戏厅结识的无业人员,三人曾多次在深夜讨论"如何处理不听话的女人"。



警方通过监控还原了最后画面:

7月11日傍晚,李倩月在酒店大堂与洪峤告别,后者声称要处理"紧急事务",让她在房间等候。

当晚10点,监控显示女孩独自走出酒店,坐上一辆早已等候的银色面包车。

这辆车的轨迹最终消失在勐海县的山区公路,而开车的正是洪峤的同伙。



案件转机出现在洪峤的通话记录里。

警方发现,他在李倩月失踪前一周频繁联系云南的两个号码,而这两个号码的机主,正是2019年因打架斗殴被处理过的张某和曹某。

当审讯人员将三人的银行流水摆在面前时,洪峤第一次露出慌乱——他曾在案发前三天给两人各转账一万元。

案件到此,也就真相大白,一切都是洪峤的暴力凶杀。



庭审上的"精神病人"戏码

2022年8月的西双版纳法庭,这个在抓捕时叫嚣"老子有的是关系"的男人,突然变了一副模样。

洪峤此刻眼神呆滞、言语混乱,声称自己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杀人时完全不受控制。

他的辩护律师当庭提交了一份手写"病历",称其曾在2018年因"幻听幻觉"接受治疗。



但警方早已识破这场表演。

看守所的监控显示,洪峤在羁押期间每天规律阅读报纸,与管教民警交流时逻辑清晰,甚至能准确记住同监室人员的作息习惯。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他的手机备忘录:里面详细记录着诱骗李倩月的行程安排、购买凶器的渠道,甚至包括"如何应对警方询问"的逐条策略。



司法鉴定中心的专家团队耗时两个月,对洪峤进行了12次精神状态评估。

最终报告显示:被鉴定人意识清晰,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所谓的"精神病"症状,不过是为逃避刑罚而进行的刻意表演。

当主审法官当庭宣读这份报告时,洪峤突然暴起捶打桌面,此前的"呆滞"瞬间消失不见。



死刑犯的最后一滴泪

2023年5月7日,西双版纳某看守所的死刑执行现场,洪峤穿着灰色囚服,双手被反绑在身后,脚步踉跄地走向刑场。

当法警为他整理衣领时,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男人突然痛哭流涕,嘴里嘟囔着"我不想死""求你们放过我"。

但在场的警察和检察官都清楚,三年前那个在西双版纳丛林里布置死亡陷阱的凶手,此刻的眼泪不是悔过,只是对死亡的恐惧。



令人意外的是,李倩月的父母并没有出现在现场。

自从女儿遇害后,他们的生活彻底崩塌:母亲每天对着女儿的房间发呆,父亲戒掉了二十年的烟瘾,却戒不掉午夜梦回时的痛哭。

在给法院的联名信中,他们写道:"我们不要赔偿,只要看到凶手伏法。他毁了我们的掌上明珠,就该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代价。"



这场持续三年的案件,最终以法律的严惩画上句号。

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未结束:为何看似温顺的女孩会陷入危险关系?暴力倾向的人如何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当洪峤的死刑判决书公布后,网络上掀起了关于"亲密关系安全"的讨论,许多曾遭遇控制欲伴侣的网友分享经历,呼吁更多人警惕"温柔陷阱"下的危险信号。



西双版纳的那片丛林早已恢复平静,李倩月的墓碑静静矗立在南京的公墓里,照片上的她带着淡淡的微笑。

这个永远停留在21岁的女孩,用生命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爱情不该是控制与服从,任何以"爱"为名的暴力,最终都将被正义的天平称量。



信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